摘 要:为了满足天然气长输管道输气量和适应能力的要求,以某天然气管道设计为例,利用TGNET仿真模拟软件进行管道最大输气量模拟计算,地温对输气量的影响的模拟计算和自救时间模拟计算,得出该管道的最大输气量是140×108m3/a;地温对输气量成反比影响,管道的末端储气量越大,自救时间越长。通过合理控制压力和温度等参数,能够增强管道的适应能力,同时也能减少项目投资。
关键词:天然气;压力;地温;自救;管道
引言
随着我国石油天然气工业的迅速发展,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在目前的能源结构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天然气长输管道的建设是国内发展的必然趋势,将天然气通过长输管道从原产地输送到各地用户,由于距离远、地形起伏大[1]、压力波动大、输气量变化范围大等特点,这就使得天然气长输管道在各种输气工况下所面临的适应性的问题,文章以某输气管线为例进行对其适应能力进行了分析。
1 基础参数
1.1 天然气组分
四川境内某长输管道输送的商品天然气组分包括:甲烷体积含量97.018%,乙烷体积含量0.152%,丙烷体积含量0.04%,氮气体积含量0.756%,氦气体积含量0.017%,氢气体积含量0.027%,二氧化碳体积含量1.99%;硫化氢含量小于6mg/m3,总含硫量小于200mg/m3。
1.2 管线基础参数
天然气长输管道示意图见图1。
长输管道沿线各站场的距离和管径见表1。
2 长输管道适应性分析
输气工艺计算采用ENERGY SOLUTIONS INTERNATIONAL 公司开发的TGNET[2]、[3]软件,该软件主要用于气体管网进行稳态和瞬态水力分析,包括管径计算、最大输气量计算、管道自救时间计算、用户用量的波动对整个管道系统的影响等方面,曾应用于西气东输、川气东送管道工程等大型项目[3]。
2.1 最大输气量计算
该管道系统设计输气量为110×108m3/a,有2个气源(输气首站1和输气首站2)和2个用户(末站)。在计算管道系统最大输气量的限制条件有末站1的天然气的进站压力不小于8.0MPa,末站2天然气的进站压力不小于6.3MPa。输气首站1和输气首站2的最大外输压力是9.5MPa。
计算长输管道系统最大输气量时,将末站(用户)最小压力需要和气源最大供气压力设定后,由TGNET软件算出末站流量,即为管道系统的最大输气量。通过计算,末站1最小压力需要8.0MPa,下载气量95×108m3/a,末站2最小压力需要6.3PMa,下载气量45×108m3/a,两个末站合计下载气量140×108m3/a,因此,模拟计算该管道的最大外输气量140×108m3/a。
2.2 地温对管道最大输气量的影响
管道埋深为管顶距地面1m左右,所处地温变化范围在11℃~24℃之间。为了比较地温对管道最大输气量的影响,在11℃、15℃、20℃、24℃不同地温下,计算管道的最大输气量,计算结果见表2。
从表2中能够看出,地温对管道最大输气量有一定的影响。以11℃地温的管道最大输气量142.1×108m3/a作比较:地温为15℃时,管道最大输气量为141.2×108m3/a,降低了0.63%;地温为20℃时,管道最大输气量为138.3×108m3/a,降低了2.7%;地温为24℃时,管道最大输气量为137.1×108m3/a,降低了3.5%[4],由此可以得出结论,输气管道的最大输气量随着温度上升而降低。
2.3 管道自救能力模拟计算
自救时间是指当上游气田出现事故或者压气站发生事故停输,气源被切断时,利用该管道自身的储气能力,保证下游用户的最低需求量下的供气时间。本文管道自救能力分析只考虑气源中断一种情况。由于管道是两个气源进气,两个输气站外输天然气,所以气源中断存在几个方面。本文考虑气源1和气源2同时中断。
使用TEGNET软件建立动态模拟计算,末站1保证外输天然气10×108m3/a(正常外输气量是80×108m3/a),末站2保证外输天然气5×108m3/a(正常外输气量是30×108m3/a)。输气首站1正常供气量为30×108m3/a,输气首站2正常供气量为80×108m3/a,末站1要求正常供气压力为8.2MPa,末站2要求正常供气压力为6.3MPa,当两个气源中断时,由于管道是贯通的,为满足外输要求,两个末站的压力最低要求为8.0MPa。通过反复模拟试算,当两个末站压力低于8.0MPa时,两个气源开始正常供气。两个末站的流量和压力曲线图见图2~5。
从图3中可以看出,气源中断后,压力由正常压力的8.2MPa逐渐升高,30分钟后,压力升到最大值8.67MPa,原因是此时外输气量变小,管道中存在“憋压”,随时间变化压力逐渐变小,第3小时后气源正常输气,此时压力稍有升高,在3.3小时末站1由原来外输气量2857km3/d(10×108m3/a)变为正常输气量22857km3/d(80×108m3/a),压力继续下降,直到降到8.0MPa,然后压力升高到正常输气量时的压力8.2MPa,此时末站1达到稳定输气状态。由此可得出自救时间为3.0小时。
从图5中可以看出,气源中断后,压力由正常压力的7.77MPa逐渐增加,1.2小时达到最大值8.38MPa,此后压力逐渐降低,在7.5小时压力最低7.68MPa。此时气源一直在供气,压力逐渐向正常压力接近,因此末站2能满足天然气输送要求。
4 结束语
通过对天然气长输管道的最大输气能力、末端储气、地温对输气量的影响、管道自救时间的模拟计算和分析,可以得出结论,设定合理的设计参数,可以提高管道的多种工况下的适应能力,以便于满足用户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田云祥,吕莉,王志宏.靖西输气管道主要环境影响因素分析[J].油气储运,2007,26(11):59-61.
[2]姚麟昱,骆彬,孟庆华.TGNET仿真软件敏感参数研究[J].管道技术与设备,2011(2):10-12.
[3]杜培恩,刘建武.SPS与TGNET软件在输气工艺计算应用中的差异[J].石油工程建设,2009,35(3):19-21.
[4]江国业,吴先策.温度参数对输气管道工艺设计的影响[J].油气储运,2010,29(9):669-672.
作者简介:蔡志刚(1978-),男,辽宁阜新人,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天然气储运与设计工作。
摘 要:为了满足天然气长输管道输气量和适应能力的要求,以某天然气管道设计为例,利用TGNET仿真模拟软件进行管道最大输气量模拟计算,地温对输气量的影响的模拟计算和自救时间模拟计算,得出该管道的最大输气量是140×108m3/a;地温对输气量成反比影响,管道的末端储气量越大,自救时间越长。通过合理控制压力和温度等参数,能够增强管道的适应能力,同时也能减少项目投资。
关键词:天然气;压力;地温;自救;管道
引言
随着我国石油天然气工业的迅速发展,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在目前的能源结构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天然气长输管道的建设是国内发展的必然趋势,将天然气通过长输管道从原产地输送到各地用户,由于距离远、地形起伏大[1]、压力波动大、输气量变化范围大等特点,这就使得天然气长输管道在各种输气工况下所面临的适应性的问题,文章以某输气管线为例进行对其适应能力进行了分析。
1 基础参数
1.1 天然气组分
四川境内某长输管道输送的商品天然气组分包括:甲烷体积含量97.018%,乙烷体积含量0.152%,丙烷体积含量0.04%,氮气体积含量0.756%,氦气体积含量0.017%,氢气体积含量0.027%,二氧化碳体积含量1.99%;硫化氢含量小于6mg/m3,总含硫量小于200mg/m3。
1.2 管线基础参数
天然气长输管道示意图见图1。
长输管道沿线各站场的距离和管径见表1。
2 长输管道适应性分析
输气工艺计算采用ENERGY SOLUTIONS INTERNATIONAL 公司开发的TGNET[2]、[3]软件,该软件主要用于气体管网进行稳态和瞬态水力分析,包括管径计算、最大输气量计算、管道自救时间计算、用户用量的波动对整个管道系统的影响等方面,曾应用于西气东输、川气东送管道工程等大型项目[3]。
2.1 最大输气量计算
该管道系统设计输气量为110×108m3/a,有2个气源(输气首站1和输气首站2)和2个用户(末站)。在计算管道系统最大输气量的限制条件有末站1的天然气的进站压力不小于8.0MPa,末站2天然气的进站压力不小于6.3MPa。输气首站1和输气首站2的最大外输压力是9.5MPa。
计算长输管道系统最大输气量时,将末站(用户)最小压力需要和气源最大供气压力设定后,由TGNET软件算出末站流量,即为管道系统的最大输气量。通过计算,末站1最小压力需要8.0MPa,下载气量95×108m3/a,末站2最小压力需要6.3PMa,下载气量45×108m3/a,两个末站合计下载气量140×108m3/a,因此,模拟计算该管道的最大外输气量140×108m3/a。
2.2 地温对管道最大输气量的影响
管道埋深为管顶距地面1m左右,所处地温变化范围在11℃~24℃之间。为了比较地温对管道最大输气量的影响,在11℃、15℃、20℃、24℃不同地温下,计算管道的最大输气量,计算结果见表2。
从表2中能够看出,地温对管道最大输气量有一定的影响。以11℃地温的管道最大输气量142.1×108m3/a作比较:地温为15℃时,管道最大输气量为141.2×108m3/a,降低了0.63%;地温为20℃时,管道最大输气量为138.3×108m3/a,降低了2.7%;地温为24℃时,管道最大输气量为137.1×108m3/a,降低了3.5%[4],由此可以得出结论,输气管道的最大输气量随着温度上升而降低。
2.3 管道自救能力模拟计算
自救时间是指当上游气田出现事故或者压气站发生事故停输,气源被切断时,利用该管道自身的储气能力,保证下游用户的最低需求量下的供气时间。本文管道自救能力分析只考虑气源中断一种情况。由于管道是两个气源进气,两个输气站外输天然气,所以气源中断存在几个方面。本文考虑气源1和气源2同时中断。
使用TEGNET软件建立动态模拟计算,末站1保证外输天然气10×108m3/a(正常外输气量是80×108m3/a),末站2保证外输天然气5×108m3/a(正常外输气量是30×108m3/a)。输气首站1正常供气量为30×108m3/a,输气首站2正常供气量为80×108m3/a,末站1要求正常供气压力为8.2MPa,末站2要求正常供气压力为6.3MPa,当两个气源中断时,由于管道是贯通的,为满足外输要求,两个末站的压力最低要求为8.0MPa。通过反复模拟试算,当两个末站压力低于8.0MPa时,两个气源开始正常供气。两个末站的流量和压力曲线图见图2~5。
从图3中可以看出,气源中断后,压力由正常压力的8.2MPa逐渐升高,30分钟后,压力升到最大值8.67MPa,原因是此时外输气量变小,管道中存在“憋压”,随时间变化压力逐渐变小,第3小时后气源正常输气,此时压力稍有升高,在3.3小时末站1由原来外输气量2857km3/d(10×108m3/a)变为正常输气量22857km3/d(80×108m3/a),压力继续下降,直到降到8.0MPa,然后压力升高到正常输气量时的压力8.2MPa,此时末站1达到稳定输气状态。由此可得出自救时间为3.0小时。
从图5中可以看出,气源中断后,压力由正常压力的7.77MPa逐渐增加,1.2小时达到最大值8.38MPa,此后压力逐渐降低,在7.5小时压力最低7.68MPa。此时气源一直在供气,压力逐渐向正常压力接近,因此末站2能满足天然气输送要求。
4 结束语
通过对天然气长输管道的最大输气能力、末端储气、地温对输气量的影响、管道自救时间的模拟计算和分析,可以得出结论,设定合理的设计参数,可以提高管道的多种工况下的适应能力,以便于满足用户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田云祥,吕莉,王志宏.靖西输气管道主要环境影响因素分析[J].油气储运,2007,26(11):59-61.
[2]姚麟昱,骆彬,孟庆华.TGNET仿真软件敏感参数研究[J].管道技术与设备,2011(2):10-12.
[3]杜培恩,刘建武.SPS与TGNET软件在输气工艺计算应用中的差异[J].石油工程建设,2009,35(3):19-21.
[4]江国业,吴先策.温度参数对输气管道工艺设计的影响[J].油气储运,2010,29(9):669-672.
作者简介:蔡志刚(1978-),男,辽宁阜新人,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天然气储运与设计工作。
摘 要:为了满足天然气长输管道输气量和适应能力的要求,以某天然气管道设计为例,利用TGNET仿真模拟软件进行管道最大输气量模拟计算,地温对输气量的影响的模拟计算和自救时间模拟计算,得出该管道的最大输气量是140×108m3/a;地温对输气量成反比影响,管道的末端储气量越大,自救时间越长。通过合理控制压力和温度等参数,能够增强管道的适应能力,同时也能减少项目投资。
关键词:天然气;压力;地温;自救;管道
引言
随着我国石油天然气工业的迅速发展,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在目前的能源结构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天然气长输管道的建设是国内发展的必然趋势,将天然气通过长输管道从原产地输送到各地用户,由于距离远、地形起伏大[1]、压力波动大、输气量变化范围大等特点,这就使得天然气长输管道在各种输气工况下所面临的适应性的问题,文章以某输气管线为例进行对其适应能力进行了分析。
1 基础参数
1.1 天然气组分
四川境内某长输管道输送的商品天然气组分包括:甲烷体积含量97.018%,乙烷体积含量0.152%,丙烷体积含量0.04%,氮气体积含量0.756%,氦气体积含量0.017%,氢气体积含量0.027%,二氧化碳体积含量1.99%;硫化氢含量小于6mg/m3,总含硫量小于200mg/m3。
1.2 管线基础参数
天然气长输管道示意图见图1。
长输管道沿线各站场的距离和管径见表1。
2 长输管道适应性分析
输气工艺计算采用ENERGY SOLUTIONS INTERNATIONAL 公司开发的TGNET[2]、[3]软件,该软件主要用于气体管网进行稳态和瞬态水力分析,包括管径计算、最大输气量计算、管道自救时间计算、用户用量的波动对整个管道系统的影响等方面,曾应用于西气东输、川气东送管道工程等大型项目[3]。
2.1 最大输气量计算
该管道系统设计输气量为110×108m3/a,有2个气源(输气首站1和输气首站2)和2个用户(末站)。在计算管道系统最大输气量的限制条件有末站1的天然气的进站压力不小于8.0MPa,末站2天然气的进站压力不小于6.3MPa。输气首站1和输气首站2的最大外输压力是9.5MPa。
计算长输管道系统最大输气量时,将末站(用户)最小压力需要和气源最大供气压力设定后,由TGNET软件算出末站流量,即为管道系统的最大输气量。通过计算,末站1最小压力需要8.0MPa,下载气量95×108m3/a,末站2最小压力需要6.3PMa,下载气量45×108m3/a,两个末站合计下载气量140×108m3/a,因此,模拟计算该管道的最大外输气量140×108m3/a。
2.2 地温对管道最大输气量的影响
管道埋深为管顶距地面1m左右,所处地温变化范围在11℃~24℃之间。为了比较地温对管道最大输气量的影响,在11℃、15℃、20℃、24℃不同地温下,计算管道的最大输气量,计算结果见表2。
从表2中能够看出,地温对管道最大输气量有一定的影响。以11℃地温的管道最大输气量142.1×108m3/a作比较:地温为15℃时,管道最大输气量为141.2×108m3/a,降低了0.63%;地温为20℃时,管道最大输气量为138.3×108m3/a,降低了2.7%;地温为24℃时,管道最大输气量为137.1×108m3/a,降低了3.5%[4],由此可以得出结论,输气管道的最大输气量随着温度上升而降低。
2.3 管道自救能力模拟计算
自救时间是指当上游气田出现事故或者压气站发生事故停输,气源被切断时,利用该管道自身的储气能力,保证下游用户的最低需求量下的供气时间。本文管道自救能力分析只考虑气源中断一种情况。由于管道是两个气源进气,两个输气站外输天然气,所以气源中断存在几个方面。本文考虑气源1和气源2同时中断。
使用TEGNET软件建立动态模拟计算,末站1保证外输天然气10×108m3/a(正常外输气量是80×108m3/a),末站2保证外输天然气5×108m3/a(正常外输气量是30×108m3/a)。输气首站1正常供气量为30×108m3/a,输气首站2正常供气量为80×108m3/a,末站1要求正常供气压力为8.2MPa,末站2要求正常供气压力为6.3MPa,当两个气源中断时,由于管道是贯通的,为满足外输要求,两个末站的压力最低要求为8.0MPa。通过反复模拟试算,当两个末站压力低于8.0MPa时,两个气源开始正常供气。两个末站的流量和压力曲线图见图2~5。
从图3中可以看出,气源中断后,压力由正常压力的8.2MPa逐渐升高,30分钟后,压力升到最大值8.67MPa,原因是此时外输气量变小,管道中存在“憋压”,随时间变化压力逐渐变小,第3小时后气源正常输气,此时压力稍有升高,在3.3小时末站1由原来外输气量2857km3/d(10×108m3/a)变为正常输气量22857km3/d(80×108m3/a),压力继续下降,直到降到8.0MPa,然后压力升高到正常输气量时的压力8.2MPa,此时末站1达到稳定输气状态。由此可得出自救时间为3.0小时。
从图5中可以看出,气源中断后,压力由正常压力的7.77MPa逐渐增加,1.2小时达到最大值8.38MPa,此后压力逐渐降低,在7.5小时压力最低7.68MPa。此时气源一直在供气,压力逐渐向正常压力接近,因此末站2能满足天然气输送要求。
4 结束语
通过对天然气长输管道的最大输气能力、末端储气、地温对输气量的影响、管道自救时间的模拟计算和分析,可以得出结论,设定合理的设计参数,可以提高管道的多种工况下的适应能力,以便于满足用户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田云祥,吕莉,王志宏.靖西输气管道主要环境影响因素分析[J].油气储运,2007,26(11):59-61.
[2]姚麟昱,骆彬,孟庆华.TGNET仿真软件敏感参数研究[J].管道技术与设备,2011(2):10-12.
[3]杜培恩,刘建武.SPS与TGNET软件在输气工艺计算应用中的差异[J].石油工程建设,2009,35(3):19-21.
[4]江国业,吴先策.温度参数对输气管道工艺设计的影响[J].油气储运,2010,29(9):669-672.
作者简介:蔡志刚(1978-),男,辽宁阜新人,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天然气储运与设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