锤子科技2015年全年亏损4.62亿元,2016年上半年亏损1.92亿元(2016年半年报财务尚未审计)。同时,锤子科技的资产总额也由2015年年底的8.25亿元缩水至2016年6月30日的2.96亿元。
现在,经历了四年多的创业,有一件事情其实大家不说也应该知道了:罗不是乔布斯,他只是数十个四线手机品牌的小创始人而已,跟一加手机,ZUK手机等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假如摆不正这个位置,锤子的下场,可能真如其名。
之前传闻中锤子科技的“裤裆门”的说法是这样的:
T3的设计已经定型了,本来就要投产了(考虑到四五月份骁龙处理器820供应比较紧张,当时的T3应该是搭载820的,时间上也算合理),但是罗永浩还是对某些设计不满意,还要大改,钱晨坚持要先上线再说,两个人争吵起来,老罗脾气暴躁啊,扔了身边的矿泉水瓶过去,里面还有水呢,结果刚好滚到钱晨的裤裆上,水流出来……湿了钱晨的裤裆,这是在会议上,很多人看着呢,据说钱晨当天就离开了锤子,再也没有回去。
事实已经证明,老罗的个人影响力不足以支撑锤子手机的销量,太有限了,锤子必须靠设计和性价比去打动大众用户,人家是看品牌和性价比的,国内除了华为、OPPO和VIVO等少数几个品牌能有较强的品牌溢价之外,包括小米、乐视、魅族等都在死拼性价比,从配置上来说,必须上新足够快,才有活的希望。
其实,现在国内智能手机比拼的是出货的速度,比如今年三四月份,OPPO R9、VIVO X7、P9和小米5密集上线新品,就是抓骁龙820的新处理器,都抢着发,害怕落后了,落后一天不知道多少用户被对手抢走,罗永浩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估计受乔布斯的影响),总是因为小细节推迟新品的发布,过去T1和T2都吃过亏,你上线的产品配置都老化了,人家发布早的都比你更便宜,现在对手们都开始玩降价了,你还想拿落后配置的所谓“新品”推高价?这可能吗?
可惜的是,无论搭载820,还是821,锤子手机肯定又不能在出货速度上抢跑了,又一次踩别人的脚后跟,假如还是跟T1和T2一样,每年一二十万部的出货水准,那么锤子只有死路一条了,资金不够,投资人也只是干看着,T3的成败决定了老罗的情怀式创业是否还能继续走下去。
罗永浩如果开个锤子设计公司或者锤子营销公司,或许能够成功,然而罗永浩开的是锤子科技公司。
从罗永浩一开始的微博和演讲就能够知道,罗永浩太低估科技行业的门槛了。看看他对一系列公司的不屑一顾,对乔布斯的总结只有“偏执狂”和“完美主义”就知道,他肯定是吃不下来的,因为他的眼里只看到了设计和营销,没有看到技术,吃六个馒头吃饱了,技术是前五个馒头,设计和营销是最后一个,光吃最后一个,必然是要饿死的。更不用说,有工程技术背景的人,都知道没有完美的工业量产产品,妥协是一定的,然而决定能少妥协多少的,不是你有没有所谓的偏执,而是看你的技术实力。不过,罗永浩在出了实在毫无技术亮点的T2时,终于提到了妥协的问题。
看看乔布斯传,乔布斯首先是一个有深刻技术背景的人,其次能够洞悉技术发展趋势和对用户体验的意义。而罗永浩的眼睛里只有UI设计,其他再没有任何有价值的点。所以他看不到,iPhone当初一些优秀的UI和交互是依托于电容触控屏和多点触控的引入。电容屏虽然有缺点,但是带来的触控体验提升明显,而且苹果背后的技术功力,让当时的触控操作就很接近如丝般顺滑。而多点触控,则为交互更自然提供非常实际的基础。当初第一次在iPhone上看照片,那种两个指头划拉就能缩放,真是惊为天人。
再比如苹果默秒全的SOC,也因此iPhone能够第一个使用Retina屏,还有乔布斯早早布局的iOS软件生态链,紧紧追赶苹果的三星,有自己的猎户座,有自己的amoled,几乎可以自产主要核心部件,才赶上苹果,甚至有所超越。这些罗永浩看到了吗?如果他看到了,就不会如此狂妄毫无敬畏之心。
一个典型的例子,回到一开始说的触控问题,当时魅族第一时间意识到其对体验的价值,但是m8做不到很好的实现,甚至出现了大量的故障机。整个Android阵营,差不多在2.x时代,才整体进入多点触控时代,4.0时代才整体实现触控如丝般顺滑。真的不是Android阵营没有想法,而是技术上的问题,臣妾实在做不到。
罗永浩没有意识到,技术是体验的基础,他注意到的只有一个浅浅的UI。所以整个锤子,是一个以设计为导向的公司,又或者说,只要设计,一切技术都可以让步。所以,你会发现锤子手机上会有奇怪的技术缺失。
锤子T1,4G版姗姗来迟,罗永浩觉得3G就够了,然而手机首先就是个通信工具,通信技术永远是基础,而且当时4G在中国移动的疯狂推动下,网络很快就很成熟了,庞大的移动用户错过了3G在edge时代憋屈太久,瞬间疯狂涌入4G网络。雷军虽然一开始也有误判,但是很快小米就意识到了投入了4G的怀抱。锤子T1主要销售的生命周期,4G已经成了标配,有不是加分项,但是没有就几乎是一票否决项。后来4G版了,又担心3G版用户,搞了个愚蠢的定价。更不要说锤子T1还有一摔跪,JDI大黄屏,蜜汁拍照绿等等问题了。
后来罗永浩和刘翔优酷撕逼,刘翔是输了,罗永浩觉得自己赢了,其实输的比刘翔还厉害。插嘴狂魔的形象从此深入了广大没有“情怀”的群体心中。
坚果手机,锤子为了冲量,不得不做出的选择,然而千元机这样的定价和定位注定了肯定会有坑。所以坚果竟然出现了615配1080p屏,这个时候,坚果的流畅度,真的,只能靠情怀了。其他的,也只能靠信仰了。然而,然而罗永浩在坚果的发布会上,竟然说流畅的不像Android……虽然我知道Android千元机主要靠吹逼,但是嘛……不过,真正造成坚果不温不火的,还是Android千元机的定位。这个段位,任何品质都是扯淡,因为这个段位的手机差不多都是一个尿性,所以这个价位只拼价格,拼价格玩的就是供应链管理,谁跟供应链的关系铁,谁更能走量,谁的进价就低,在Android千元机的段位,几十块钱的价差都是致命的。所以,红米、魅蓝、华为在刷销量的时候,坚果早已被湮灭在庞大的机海当中。
锤子T2,几乎可以说给锤子自己一拳重击的产品,在骁龙820蓄势待发的时候,用808,没有typeC,没有快充,摄像头居然用imx214,甚至没有移动支付时代至关重要的指纹。不得不佩服罗永浩。亮点是什么呢?亮点是全金属无缝边框。好漂亮好漂亮,对用户体验有实质提升吗?没有……尤其是指纹没有,说是因为无法找到罗永浩觉得漂亮的设计。为了设计,放弃拥抱技术趋势,这还是科技公司吗?而且T2还不仅仅这么一个坑点,SIM卡藏按键里,锁屏需要长按home,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设计美感,然而牺牲的是用户非常直接的手感,尤其是为了设计,去掉独立关机键,搞的长按锁屏,简直是相当的反人类,给用户一种莫名的不痛快。可以说,锤子这家科技公司,可以不惜为了单纯的视觉设计(还不是功能设计),牺牲技术(千元机都指纹满天飞了),牺牲用户体验(按键手感)。
锤子公司下一步会怎么走,其实看看T1到T2就能知道,T1好歹有点技术亮点,T2几乎没有技术亮点可言,设计倒是进步的,技术基本是倒退,而且这种技术层面的差距,会慢慢的越拉越大,所以,尽管很多人盼着锤子赶快出旗舰配置的T3,然而旗舰是想做就做的吗?锤子的技术实力,能够很好的驾驭820吗?锤子能够争取到820的稳定供货吗?以锤子的体量,还做不到供应链管理,完全只能看供应链的脸色。所以,我估计不是罗永浩不知道要赶紧出T3,而是真的做不到早早推出T3。
当然也不是说锤子没有拿得出手的东西,看看锤子OS,个别APP做的不错,不过也仅此而已了,在全行业都在扁平化的时候,罗永浩就不是不扁平化。上一个这么任性的是魅族,搞了个smart bar,然后呢?然后魅族就知错了。
工匠精神也好,情怀也罢,都不是靠嘴吹出来的。罗永浩从最早的秒天秒地,到后面略有收敛,无非是因为现实打脸打的太狠。投资人不单单是听听相声,资本最终会回归理性,当然,有人会说锤子估值多少多少,不过估值这东西,从来都是投资人用来忽悠未来投资人的,当不得真。资本永远讲究回报,没有回报,说破天也没用。
这功能只是让用户多个选择罢了,总归会有一小部分人群用得到的,多一个选择难道不比少一个选择好么?
这简直是越洗越黑啊,那我现在可以理解为,罗永浩把一个非常小众的辅助功能放在系统发布会上当成特大创新点大幅宣传,这不是吹牛逼是什么?要是苹果在发布会上着重强调自己的系统带放大镜功能,这岂不是本末倒置么?更重要的是,罗永浩在发布会上更本不是把这功能当作小众功能来宣传的。
还是那句话,你把一个无关痛痒受众群体很小的小功能拿来话大幅篇章宣传吹嘘,更加说明了罗永浩着团队也干不出其他什么有价值的事了。
没想到拿了这么多赞,别的不想说什么,看到有人说我在这黑本科生,这我就真得解释一下了,我真不是在黑。我自己也不过才本科毕业,水平也渣得很。对于本科生或者初学者来说这样的做法完全可以接受,去探索设计的意义,去懂得如何正真做设计。然而这么一大把年纪还用这种手法用在宣传赚钱卖手机么就呵呵了。
罗永浩这团队实在太能吹牛了,据一个例子吧。
好像是在锤子os2里,有一个叫强迫症选项的设置。里面一个功能可以将桌面的app按照图标颜色整理归类。
罗永浩的说法是大多数人寻找app第一眼看的就是颜色。所以吧颜色一样的app归到一块能方便用户寻找。
当时看的时候没觉得啥,现在想想 md 真是能吹牛瞎编啊。给大家看个例子。
请在三秒内找出网易云音乐
很好找吧
现在呢
明显是更加不方便了好么,要是有一整页的红色图标,得找到什么时候去。
所以我觉得罗永浩的团队真的很会吹牛,这种做法很像设计学院的本科生。
没有什么硬实力技术背景,研发能力太弱,程序员随手做一个小功能,绞尽脑汁的套上各种心理学xx用户体验xx理论来增加意义,让自己的理论更加站得住脚,好比产品设计本科生在大一大二很容易随便弄一个造型,拼命想出各种功能附加上去,其实完全站不住脚,毫无意义。
仔细回想的话罗永浩发布会上的一些重点几乎完全都是一些软件小功能,配上精心准备的大段台词来渲染这些小改进的意义有多大,其实绝大多数真的没有什么意义。印象里锤子也没有啥重大的硬件研发或者工艺上的突破吧?
但这也是国内这些小厂的苦衷,没技术,就只好吹牛逼了咯。
同样的现象在别的厂商也能看见,例如小米4还是5发布的时候所标榜的“十项黑科技” ???我真是要醉了,这也有脸叫黑科技???国内这些厂商,都太喜欢吹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