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创网:昨天推送的文章《如果有一天魅族和诺基亚一样倒下了,那么可能是黄章在自家谜之换壳机海中迷路了》得到了不少3C数码发烧友的喜爱,不过也有部分读者向小创提出了疑惑:为什么国内智能手机市场中,魅族不是做的最糟糕的,你却把矛头对准了魅族呢?是不是有故意针对魅族的意思呢?那么今天,小创重新收集整理了一些关于目前阶段智能手机市场的一些资料和数据,再和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我们现在看看,2017年第二季度的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品牌占有率。三星虽然近些年由于自身和韩国的种种原因,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不断缩小,但仍旧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截至2017年第二季度,三星依旧保持了在全球智能市场占有率的绝对领先地位,高达23.3%的全球份额,饶是强势如苹果,12.0%的份额也要明显逊色不少。
但可喜可贺的是,国产手机品牌,依托着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消费者体量的优势和价格方面的竞争力,拿下了全球市场份额第三到第五之间的三个席位,其中华为最高,占比11.3%;oppo其次,占比8.1%;小米最后,占比6.2%。
大家注意一点,前五位的手机品牌,已经占据了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份额的60
.9%。
看过了智能手机市场全球品牌份额占比,我们再把视线收回到国内市场。
同样是截至2017年第二季度,国内智能手机市场华为第一位,占比21.0%;oppo第二位,占比17.9%;vivo第三位,占比14.4%;小米第四位,占比12.7%;苹果第五位,占比7.1%。
在国内市场,赢家通吃的现象更为严重,以上五家手机品牌市场份额占比整个行业的份额,已经高达73.1%。
如果觉得市场份额还比较抽象的话,我们直接来看各手机品牌的出货量。数据是2016年的,单位是亿台。
华为的出货量第一,也是唯一一家在2016年出货量过亿的手机厂商,数量高达1.39亿台。蓝绿阵营的oppo和vivo,利用强大的渠道优势和广告投放,也拿下了相当惊人的市场份额。
然后我们再来看排名第五到第十的品牌:联想、TCL、金立、魅族、乐视,加起来才和第一名的华为市场份额相近。
而最后的一张数据,是关于第二季度国内手机市场保有率。我想大家已经应该明白,为什么小创不会拿联想、中兴、360、锤子这样的品牌出来说事儿,因为市场份额实在是太低了,低到已经没有太多值得探讨的意义。
而之所以单独说魅族,是因为魅族原本非常有机会成为中国智能手机行业大潮的受益者。相比华为和小米,魅族的起步不能说晚,准确说魅族的从mp3行业转型智能手机行业的时间把握非常好。而且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学习苹果,坚持走精品路线的魅族也一度辉煌过。但是后来呢?
这是魅族目前在售的机型:
这是小米目前在售的机型:
这是华为目前在售的机型:
看上去魅族的在售手机系列和机型和小米、华为相比,似乎差不多。但是,大家别忘了上文中贴出了目前手机市场三家品牌的市场份额、出货量和保有量。在这些方面,魅族都是远不能和另外两家相比的。换而言之,魅族早已和小米华为不是一个体量的企业。在这样的客观前提下,依旧同时生产和对手相同甚至更多的手机系列和机型,只能导致一个结果:每一部都无法精雕细琢,自然每一部都无法成为爆品。
而更重要但是,将华为和小米定义成手机厂商,本来就很荒谬。华为的核心产品和技术,一直都是商用通信设备,智能手机产品占比全公司销售额的比值至多在三分之一的水平。而小米,则更是一个庞大的智能家居生态链系统,米家产品的种类、款式、销量,更是远胜小米的手机产品。也就是说,魅族是用自己的全力,去打另外两家的一个部门,却依旧力不从心。
当然,之前黄章拿了马云的投资,和阿里之间签下了对赌协议,为了冲击销量而在过去一两年间拼命扩张手机系列的做法,我们完全可以理解。但是站在当下这个时间点,我们已经可以确认:魅族失去了竞争国产智能手机一线阵营的机会,只能遗憾承认自己的二线甚至三线手机品牌的身份。如果能够认识到自己的短板和听到用户的呼声,重归过去的精品战略而非现在的机海战略,魅族或许还有继续存活和迎来转机的一丝曙光。
不然,魅族的未来,一定是摩托罗拉、诺基亚、HTC这样的结果。
注:本文数据素材,取自数可视,深表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