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C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出货14.7亿台,仅增长2.3%。行业分析师认为,在全球互联网普及的时代,智能手机依然有巨大的增长空间,方兴未艾的次发达地区将是智能手机的新兴大市场。拥有14亿人口,处在发展上升期的印度成为各个手机品牌攻城略地的重要市场。
目前,印度新兴市场并不接受手机厂商在全球其它地区的成功方法,所有品牌在这里都从零开始。在全球领先的三星与苹果并未受到优待,反而擅长因地制宜的中国品牌迅速了找到了“占领”印度市场的出路。
三星、苹果亟需放下“固执”
根据IDC数据显示,三星、苹果在2016年分别占据全球智能手机份额前两位,但全球成熟的换机潮正退却,它们在成熟市场遭遇滑坡,在新兴市场又未占领高地,这让三星与苹果的未来增长预期不甚乐观。
首先是成熟市场,在全球第一大市场中国区,三星与苹果2016年的份额急骤下降,三星份额被挤出前五,苹果以10%的份额名列第四位,较上年同比下降23%。
其次,新兴市场也面临困境。据调研公司Counterpoint Research今年1月发布报告称,印度智能手机市场规模高达100亿美金,三星智能手机的份额从2015年的30%下降到2016年的20%。而苹果手机一直计划在印度建厂的方案始终未落地,现在苹果手机在印度的市场份额仅2%左右。
长期占据智能手机产业巨头位置,让三星与苹果在这一时期的遭遇显得不能理解。一位中国手机厂商高层曾表示,他们做了苹果不愿意做的事情,从而赢得了胜利。这从侧面说明了巨头并不在意在针对性市场做出改变的姿态,而这正是全球智能手机局势悄然变化的重要分水岭。
华为等品牌在中国、欧洲引领崛起新势力
一边是三星与苹果在中国份额迅速跌落,另一边是的是其它中国品牌的迅猛崛起,在2016年全球智能手机份额前五的品牌中,中国品牌占据三席。与此对应的是,在中国本土市场,中国品牌几乎完成了“一致对外”,IDC数据显示,2016年1月至11月,中国品牌手机的出货量为4.42亿部,占同期国内手机出货量的89.0%。
在欧洲同样如此,率先国际化的华为在欧洲多数地区完成强势增长。据凯度移动通信消费者指数数据显示,2016年3月至5月,安卓在欧洲五国市场份额达76.5%,在中国和美国则分别拿下近80%和68.5%的市场份额。其中,华为表现最为强劲,以稳健快速的增长,在欧洲五国份额保持领先。
在欧洲市场最大的五个国家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华为拥有12.5%的市场份额。其中,在意大利和西班牙两国,华为占据接近21%的销量,相较三星的最大同比下跌(意大利下降7.6个百分点,在西班牙下降5.6个百分点),华为的逆势增长尤为抢眼。
与三星、苹果坚持以往的策略不同,以华为引领的中国品牌在海外也开始针对性策略。数据显示,中国品牌在印度2016年第四季度占据了市场前五名中的四个席位。行业咨询公司易观国际(Canalys)的分析师贾莫说:“随着中国市场竞争的加剧,中国顶尖制造商正着眼于海外市场。他们争先恐后地推出新技术和创新,因为这是全球扩张的关键。”
IDC的中国研究总监霍锦洁表示:“在技术和创新方面,中国厂家与三星等行业领导者非常接近。”这正是中国厂商树立新面貌的成功。作为中国本土出海最成功的品牌,华为手机的海外销售占比近50%左右,华为通过芯片技术、摄影革新和软件升级,成为中国手机“技术和创新”的先锋。
另外,中国的其它品牌,如OPPO、vivo、小米等在手机摄影、微处理器等方面有所突破。他们通过在手机硬件和软件等被巨头统领的领域打开了创新局面,这让中国手机品牌不仅在量上赢得领先,还在品牌形象上获得提升。
如今,技术创新成为手机厂商发展的重要命脉。中国手机品牌经过市场的历练,在很多领域已经不输于三星和苹果,尤其在创新技术上的追赶。中国品牌在印度新兴市场的成功,正显示出全球手机格局中主导地位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