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因诗歌中的保定风景名胜

2023年12月22日 23:23来源于:科技视界

袁茁萌

【摘 要】刘因,保定容城人,是元初著名理学家和诗人。他创作了大量歌咏保定山水景观和历史遗迹的诗作,写到很多延存至今的著名景点。它们分布于保定市所辖各县(市),尤其集中于易县和满城两地。刘因这些作品有较高的艺术水平,也有丰富的思想内涵,是燕赵文化的组成部分。

【关键词】刘因;保定;景观;诗歌;文化

静修先生刘因,祖籍容城,为保定乡贤。他年少时很崇拜诸葛亮,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之句,自号静修。

刘因生活在元朝初年,是著名的理学家和诗人。他的家庭世代业儒,先人曾在金朝做官。受家庭影响,他少有大志,勤于学业,而且天分很好,有神童之目,但是生不逢时,两次被朝廷征召,却只做了几个月的官,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乡著述、教书。元初是个改朝易代的特殊历史时期,刘因在北方的学术活动,为延续儒学和保存中原文脉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所以后人将其与吴澄、许衡并称为元初三大儒。

刘因文名亦大,诗歌成就尤高。他的诗歌有个有趣的特点,就是写到保定各县(市)的风景名胜很多。这些景观多延续至今仍是著名景点,所以读其诗便如与诗人同游保定。而且我们可以从中更深入地理解这些景观的人文内涵。

刘因歌咏保定风景名胜的作品主要集中于山水诗和咏史诗两种题材,有的偏重于描写自然景观,有的则偏重历史、人文景观。因其曾在满城和易县坐馆教书,且两县山水壮美,历史悠久,是当时文人雅士游览的目的地,所以刘因写到两县景观的诗尤其多。最有代表性的便是两首古体长诗《游郎山》和《观雷溪》。两首诗写的是现在易、满两县交界处的狼牙山和漕河。

狼牙山以抗日战争时期五壮士而闻名全国,是国家级旅游区和红色教育基地。其实在古代它已是北方著名的景点,而且山间有庙宇和村寨。它本来名为郎山,后来被老百姓叫俗了便为“狼山”、“狼牙山”。为什么叫郎山呢?传说西汉武帝因巫蛊案,诛杀太子,太子的儿子曾逃入此山避难,故名。《游郎山》为刘因早年作品,是一首很长的杂言古诗,气魄宏大、一气灌注,抚今追昔、浮想联翩。有句云:“忽然长啸得石顶,痛快如御骏马蹄。万里来长风,五色开晴霓。长剑倚天立,皎洁莹鹈。平地拔起不倾侧,物外想有神物提。”极尽描摹之能事。也可见刘因早年宽广的心胸与宏大的气魄。诗中还以自注的方式缅怀了涿州历史名人、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云:“郦道元著水经,说郎山形势最真。今涿郡有郦亭,其先所居也。”诗歌中以南方名山相比拟:“诗家旧品嵩少同,画图省见巫山低。谁令九华名,独与八桂齐”,“九疑窥衡湘,禹穴叹会稽”。由此表达刘因的南游之志,结合其《渡江赋》《白雁行》考之,可见其青年时期主张统一南方的政治态度和很强的入世之心。

《观雷溪》中的雷溪是指漕河上游由易县入满城的一段河道,溪水自两山间冲出,落差很大,水流湍急,声如雷鸣,有“雷溪春涛”的美誉。建国初,在这一流域利用山势修建了著名的龙门水库,消除了水害,但也使这一自然景观发生了变化。紧邻龙门水库下游有龙潭峡谷景区,与诗歌描述的景色很相似,让我们随诗人共同领略一下当时雷溪的壮丽景观吧。

……三江泻天怒,合为一水东南来。此势不杀令人愁,石门喜见西山开。未补青天裂,谁凿混沌胎。奇峰猛状万万古,山根几许犹崔嵬。两山倒倾澜,百丈逢巅崖。先声动毛发,余爽开襟怀。初疑万壑转奔石,意象仿佛坤轴摧。又疑鼓角鸣地中,百步未到仍徘徊。荒祠下石磴,骇目何雄哉。春风不到太古雪,今日乃得胸中雷。穿石谁能穷窟宅,流沫势欲浮蓬莱……

刘因写两县山水,仍有很多优秀之作,限于篇幅不一一例举。下面谈谈其写两县历史、人文景观的作品。燕下都景区是战国中期燕国下都的古城遗址,位于易县城东南四公里处,介于北易水和中易水之间,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人夯土为台,将宫殿建筑设于高台之上,随着历史的变迁,古建筑地面部分很多已湮没,惟有高台巍巍伫立。“武阳台”是燕下都宫殿群的中心建筑,在其周围有“望景台”“张公台”“老姆台”“路家台”“老爷庙台”“小平台”等建筑台基。刘因多次游览、途经或夜宿于燕下都附近,创作了多首诗作,如《易台》《晚上易台》《武阳故台》等。

《晚上易台》云:

遗台连废垒,落日展遥岑。海岳天东北,燕辽世古今。每当多感慨,直欲罢登临。莫更留陈迹,千年不易禁。

面对遗台、废垒,作者深深感慨于燕赵、辽金的历史变化,考虑到元初的情况,更加深了历史的沧桑感,不禁悲从中来。这使我们想到唐代诗人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里诗人的悲戚不是小我的悲戚,而是含有对人类历史、命运的思考。

如果评选易县最有知名度的历史人物,荆柯肯定是前排。“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易水悲歌千古流传。圣塔院塔又名荆柯塔,因其建在荆柯山(传荆柯衣冠冢便埋于此地)上,故俗称为“招魂塔”。刘因曾作《登荆柯山》,诗作一改历史上对荆柯的颂扬态度,而从荆轲刺秦的后果出发,提出了委婉的批评。刘因善于从大的历史时空考虑问题,所以英雄侠士的所谓惊世之举也会变的渺小,甚至愚蠢。在这种情绪之下,诗人不免有历史循环论的局限,而萌生遁世隐居之想。

易、满两县的人文景观,刘因还写到了狼牙山中的燕平学仙台,云蒙山下的冯道吟诗台和抱阳山上的张燕公读书室等。诗人由景观而联想到历史,引发了对历史和现实问题的一些思考与探讨。《燕平学仙台》写道“燕平骨已朽,何物为神仙”,作者站在儒家的观点上,对道教修仙之说是持显然的怀疑态度的。《冯瀛王吟诗台》则对五代历仕四朝的“不倒翁”宰相冯道,提出了正面的、尖锐的批评。这是少见的。本来人们认为冯道在刻印儒家经籍方面是有贡献的,但刘因丝毫没有给这位河北老乡留情面。写道:“为问北山灵,吟台何久留。……四维既不张,三纲遂横流。坐令蚩蚩民,谓兹圣与俦。蚩蚩尚可恕,儒臣岂无尤。”诗中的四维指“礼义廉耻”,言四维不张,可见批评之重,几近詈骂。《张燕公读书室》对唐代被称为“燕许大手笔”的张说,也提出了委婉的批评:“文随数燕许,名不并姚宋”。指出儒生应致力于经世治国之业,不可单单以文字名世。

刘因的这些诗歌不单单是描摹景观,记述游览的情况。他对山水的热爱,一方面源自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一方面源自其对自然、人生的认识。刘因继承了前代哲学家“观物”的思想,认为通过对自然界和具体事物的认识,可以发现宇宙间的“理”,即规律性的东西。通过这个理,可以了解我们人类的社会和历史。而且刘因从自然界生生不息的变化中,认识到气机的推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发展延续的,主张天人的和谐,天人的统一。刘因借描写历史遗迹的诗作,表达了他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独到见解,如前面的荆柯、张说、冯道等。刘因的评价确很有见地,发前人所未发,启迪后人思想,深化人们对古迹的文化内涵的认识。

【参考文献】

[1]刘因.静修先生文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5.

[2]顾祖禹撰,贺次君、施和金点校.读史方舆纪要[M].北京:中华书局,2005.

[3]郦道元,著.陈桥驿,校证.水经注校正[M].北京:中华书局,2013.

[4]保定千年古县编纂委员会编.保定千年古县[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汤静]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企业观点,与【名品家电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仅供读者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名品家电网】刊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新闻纠错: lwl#youngchina.cn

关键词: 运动 千年 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