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织造布机械厂家直销无纺机械油循环热轧机烫光机无纺布非织造布 ...
杨瑞 王军宁 张龙
摘 要:介绍了3300mm热轧机列生产线自动输送料延伸辊道系统。希望通地文章的分析,可以为相关人士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热轧;辊道;润滑
钛及钛合金、金属复合板材的板厚,是产品的主要性能指标之一,而3300mm宽幅面中厚板热轧机就是控制板材厚度轧制的重要设备。它可以实现宽幅板材的连续式轧制,为宝钛集团的重點设备之一。该设备生产一直采用人工上料的方式,随着企业产能的连续提高,人工吊装上料已不符合现代企业自动化操作的发展要求,也不能满足生产需求,且存在安全隐患。而延伸辊道的增设,完全满足了企业发展和生产要求,形成了一条完整的轧制生产线,实现了上料系统的自动化。
1 延伸辊道主要性能参数
最大坯料:300×2000×3200mm(厚×长×宽)。
传动辊直径:φ550mm、φ450mm。
辊身有效长度:3500mm。
相邻辊中心距:750mm。
传动速度:0~2.7m/s,无级调速。
传动辊电机功率:30kW。
2 延伸辊道结构及自动上料系统
3300mm热轧机生产线辊道的延伸,主要是将热轧机前现有的传动送料辊道延伸至天然气加热炉出料端,组成一条完整的宽幅板材热轧制生产线,实现自动传送料。此段辊道输送线称为延伸辊道,全线长度约24m。
2.1 辊道结构
改造中考虑到延伸辊道的维护、检修方便,辊道必须具备互换性,即与热轧机现有供料辊道保持一定的互换性,所有传动辊及固定轴承座结构、尺寸,均按原辊道结构配置。
辊道传动采用单辊单电机驱动,具有正反可逆性,并与热轧机机前现有辊道保持联动性。辊道驱动电机选用冶金行业YPG280L1-4-AC型变频调速辊道三相异步电动机,电机变频调速范围广、机械强度高,具有一定过载能力。电机运转平稳,无爬行现象,既可以连续运转,也可实现频繁起动、制动和正、反转。传动辊采用空心辊身焊接结构,由于相邻传动辊间隙最大为300mm,最小间隙为200mm,辊间间隙较大,存在极大安全隐患,改造中在任意相邻两传动辊中间空隙部分铺设安全挡板。
2.2 除鳞传输辊道
在轧制工艺中,由于板坯在加热过程表面出现氧化层,进入轧机前,要求对板坯表面氧化层进行除鳞处理,即利用高压水打击到板坯表面,对板坯产生一定的冲击力,利用板坯基体材料和氧化层冷却收缩率的不同,水渗入基体材料和氧化层之间,产生的蒸汽膨胀爆裂使氧化皮破碎成小碎片迅速与基体表面分离。除鳞机列传输辊道由6根传动辊组成,全部采用实心辊结构,相邻辊间距600mm,辊间间隙200mm。除鳞箱的宽度为五个半的辊间距,两侧分别加300mm的导向;同时除鳞箱右侧预留辊面,保证最长板坯不悬空。
2.3 加热炉出炉自动上料系统
板坯在加热炉预热后由推钢机推至炉口工作平台。出料前,炉前升降工作平台处于最低位置,辊道面完全低于轧制线输送辊道面,且炉口的驱动辊辊面远低于加热炉出料口。出料时,升降工作平台上升至待料位置,即炉口第一根驱动辊辊面与加热炉内滑轨轨道面处于同一平面,推钢机将预热好的板坯推出炉口;推钢完成后,升降工作平台再升起使板坯完全脱离炉内滑轨,此时升降工作平台上辊道面呈一定的斜度,三根驱动辊启动并高速旋转,坯料经过加速依靠惯性沿辊道斜面滑到输送辊道,在止动挡板的阻挡下停止;上料到位后,升降工作平台下降至轧制输送辊道平面以下,板坯平稳送到输送辊道线,一次上料结束。
加热炉出炉自动上料系统共由5根辊道组成,固定在炉前液压升降平台上。炉口的3根辊道为动力驱动辊,其余2根辊道为从动辊,传动辊自身长度2750mm,辊面标高800mm。改造后加热炉出炉系统与延伸辊道完全对接,全部实现推钢式自动出炉上料。
3 延伸辊道的润滑与冷却
传动辊道承担着整条热轧制生产线的供料,连续的工作运行,会降低辊道的使用寿命。因此,传输辊道配置了专用的辊道润滑系统和冷却系统。辊道减速机采用稀油润滑的方式润滑,而传动辊旋转轴承采用干油集中润滑的方式润滑。
由于坯料在传输过程中处于高温状态,输送辊和轴承容易受热,产生变形和损坏,而冷却系统的设置,降低了辊道的热故障率。冷却方式不同位置采用不同的冷却方式,传动辊辊颈采用喷淋水冷却的方式,而轴承座采用循环水冷却的方式。
4 延伸辊道的传动控制
由于延伸辊道系统共由37台变频调速电动机组成,为了不影响系统运行可靠性,控制系统将驱动电动机分为6组进行控制。
电气控制系统选用西门子SIMATIC S7 PLC系列可编程序控制系统为控制系统的核心,系统可靠性高,响应速度快。采用上位计算机与PLC、6SE70整流/逆变装置,系统子站等组成PROFIBUS网络通信控制,并通过上位机的软件组态实现各控制部分的动态界面实时监控、工艺控制、参数显示、报警记录、归档保存等数据管理和程序运行监控,并预留工业以太网接口,便于实现工厂网络联接。
5 结束语
延伸辊道和自动上料系统的改造,实现了热轧制生产线自动化。延伸辊道线现已投入生产使用,运行状态平稳、可靠,满足了生产要求和企业发展,达到了预想目标。
作者简介:杨瑞(1983-),女,工程师,从事设备管理运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