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体系的高层住宅电气设计实例解析

2019年01月12日 19:40来源于:科技创新与应用

江苏省预制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技术体系通过抗震性能评审 -江苏省...

曹晓晨

摘 要:随着现代工业技术革命的不断深入以及行业交叉跨度的不断加大,传统建筑行业受到工业化制造以及模块化组装的影响越来越巨大。以装配式为代表的新兴施工建造模式,具有时间短,成本低,质量可靠,易于监控等诸多优势,对未来建筑行业发展方向引领作用逐步加强。由此也带来了对于建筑设计,尤其是电气系统设计新思路、方法、工具等诸多方面的挑战。文章以上海某高层住宅为例,具体分析解构了在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体系的建筑中,电气专业与传统体系不同的设计要求,并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归纳,提出了对此类设计的未来设想。

关键词:装配式住宅电气设计;预制整体式剪力墙体系;预制管线敷设

中图分类号:TU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2945(2017)20-0107-02

引言

本文以上海市闵行区某高层住宅小区为例,介绍了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体系住宅的电气设计。本项目装配式建筑面积的比例100%,单体预制率40%。采用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标准层采用部分预制剪力墙结构,地下室及一层采用全现浇剪力墙结构;标准层楼面拟采用钢筋混凝土叠合梁板形式,首层及屋面采用现浇梁板形式。阳台、空调板、楼梯等采用预制装配构件。

1 装配整体式剪力墙高层住宅户内电气设计技术要点

住宅户内电气点位较为繁多,且考虑到预埋预制及日后更改的困难,故在本项目电气设计阶段初期,着重关注以下几点。

1.1 接线盒定位

各电气点位均需在施工图中精确定位,并结合pc深化图进行微调避让开钢筋与上下连接锚栓节点,以提高构件生产的准确度。如图1所示,预埋在预制层中的接线盒与盖板之间有25mm的保温层厚度,故盖板无法安装,针对本项目的特殊情况,订制加深接線盒以便盖板的安装。

考虑到住户配电箱与多媒体弱电箱的进出管线较多,所以在设计前期与建筑专业协商好,根据户内家具摆放位置,尽量将其放置于非预制墙板处。

1.2 管线敷设

本项目管线敷设分两种情况,分别为在楼板内与墙板内敷设。预制工厂根据图纸需求在预制板上开槽并预留管线,在接线手孔处与敷设于现浇层中的管线相连。电气管线敷设示意图如图2所示。

1.2.1 管线在楼板内敷设

本项目楼板为叠合楼板,即楼板分为60m的预制层和70mm的现浇层。电气管线底板敷设时,可敷设在70mm的现浇层中,电气管线顶板敷设时,于预制板中开槽并预埋管线。

1.2.2 管线在墙板内敷设

本项目墙板为预制剪力墙,考虑到其加工特点,所有暗埋在预制板内的管线均需预先精确到位,生产安装后不便于修改调整。

2 基于装配式住宅预制外墙对防雷接地系统的设计要点

防直击雷措施设计不同点——防雷引下线

防雷引下线是将屋顶接闪装置接收的雷电流引向接地装置的导体。住宅设计大部分利用垂直结构体中合适的贯通主筋作为引下线。主筋分别预制于两块不同的墙板内,上下安装时主筋外侧有一筒形禁箍件,靠此箍件将主筋可靠连接。由图3可见,上下主筋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

而根据设计规范要求,建筑物钢筋混凝土构件内钢筋的电气连续性有贯通性要求,中间不能分断,所以现在的这种施工工艺并不能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为了达到以上要求,我们对建筑构件内钢筋做了特殊处理,采用搭焊连接。示意图如图4所示。

这种方式虽然能解决防雷引下线的问题,但是预制件与现浇部位之间敷设钢板有一定的难度,对施工造成了一定困难。

3 问题

3.1 预制板部分预留管线堵塞的问题

在加工厂预埋好管线的预制板在运输到工地施工时,会出现部分管线堵塞无法连接的问题。解决此问题首先需在运输、堆放的过程中就开始注意,尽量避免碰撞;其次,在设计时可根据具体部位、具体情况做适当的变通。比如可在管线走向较复杂的地方多预留一些管路、在穿线有困难的地方管径设计的略大一些。给施工一个相对宽裕的安装环境。

3.2 预制板标识不清导致安装有误问题

对于此问题,可以将预制的墙板、楼板编号进行模块化分解,标明管线敷设的起始点、终点,确保安装的准确度,以提高装配式住宅的实施效率与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4 对于装配式住宅电气设计的展望

4.1 设计与制造,施工的系统性考虑

装配式住宅的电气专业设计技术难点是设计与施工中多了一道生产预制构件的步骤。该步骤需要设计、生产与施工三方之间紧密协调,以系统性思考。确保设计单位充分考虑了工业化生产的可制造性与安装效率,生产单位与施工单位完全理解设计意图,准确落实,保证建筑质量。

4.2 对于多方联合开发工具的挑战

越来越细化,越来越专业分工导致项目管理难度较传统住宅项目有所增加,更多的功能接口,信息接口,要求有一个时效性,操作性,可靠性都兼备的项目管理工具以及设计开发工具。借助互联网+与云计算等方法,项目各相关方都能在第一时间取得准确优质的信息,同时有效反馈,形成闭环系统,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加快项目进程,降低项目成本。

综上,装配式住宅作为将来建筑行业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业界和政府已经基本达成了共识,政府也制定了相应的指导性政策。作为一个新兴事物,当前仍处于摸索和磨合阶段,其整个项目运营成本较传统项目无明显优势,甚至高于传统项目,这是新事物发展历程的必经之路。随着经验教训的不断积累,数据库以及相应标准的不断完善,基于大数据分析以及云的深入应用,将结束这段“阵痛期”,在不久的将来必将颠覆性的改变住宅建造甚至整个建筑产业。

参考文献:

[1]DG/TJ08-2071-2010/J12259-2013.装配整体式混凝土住宅体系设计[S].

[2]JGJ1-2014.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S].

[3]G310-1~2.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连接节点构造[S].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企业观点,与【名品家电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仅供读者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名品家电网】刊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新闻纠错: lwl#youngchina.cn

关键词: 文章 管线 第一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