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2010年森林病虫害情况
崔雪
摘 要:林业生产是我国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实现林业生产在经济上的可持续发展,要加强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并减少近年来森林病虫害的递增趋势,森林病虫害的递增现象已经引起了我国政府林业部门的高度重视。文章主要针对我国防治森林病虫害的现状,以及森林病虫害的特点展开分析,并提出对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维护措施
近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森林病虫灾害变得越来越严重,病虫灾害的到来为森林的生态环境带来毁灭性的灾难。我国林业部门已经高度重视森林中的病虫灾害,并逐渐加大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力度,为了减少森林病虫害为森林生态带来的损失,我们应建立起对森林病虫害的检测体系。我们要做到在明确防治病虫害责任的同时,选用具有综合性的防治手段,保障林业生产带来的经济效益和森林中生态环境的生态效益。
1 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现状
1.1 森林病虫害所带来的危害
在林业建设的过程中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一直都是林业建业中的重点内容,伴随着森林病虫害近年来的肆意泛滥,还有人工造林的建造过程中不断出现问题及难点,病虫害为森林带来了的极为严重的伤害。随着全球温室效应的日益加重,森林害虫的存活几率也随之提高,一旦到了春夏等暖季,害虫就会开展对森林产生危害的一系列活动。在我国林业的经济发展中,从未实现过市场化运作,主要是因为我国林业的经济发展长期以来一直受到体制的限制。在针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中,我国也一直处于停止不前的状态,这样的状态造成了在进行防治病虫害的相关工作时,执行手段存在着一定成的技术缺陷。由于我国到目前为止都没有一个明确的防治森林病虫害的执行体系,导致当森林病虫害发生后,无法准确的实施针对根治病虫害的防治措施和手段。
1.2 综合防治的概念
森林病虫害综合防治的基本概念,通常以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理论为基础,利用人为对森林生态系统进行维护的方式,保持森林中生物之间的和谐共处,并在彼此之间互相制约出一个自然的关系,这种关系可以保持病虫害从根本上得到妥善的控制,最大程度上消除了森林中病虫害的发生与扩散。
1.3 森林病虫害综合防治的原则
森林病虫害综合防治的生态学原则主要有:在遵循生态学原则的
基础上,主要依靠森林中周围生物与自然之间和谐共存的关系,进行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森林中生物的生长和消亡长期处于一个互相制约的和谐关系,这种关系为生态系统带来了一个完整的生态体系。病虫害的综合防治主要是通过对森林生态结构的展开来进行对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在病虫害防治工作进行的过程当中,通过制造不利病虫生存的环境及制造适宜病虫天敌生存的环境来进行对病虫害的防治工作。综合防治手段是确保病虫扩散,以及对病虫害进行控制的最有效手段。综合防治是以环境的生态环保安全为主要原则而展开的。相对于其它防治手段,综合防治可以有效的实现防治工作中的优劣互补,从而在防治病虫害的工作中取得最大程度上的优势,在进行病虫害的预防和治理工作中,可以令威胁到森林生态的危害出现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1.4 化学防治的危害
化学药物对病虫具有很大的威胁,但同样对森林周围的生物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危害,在我们实施对城市园林中害虫的防治工作时,化学防治还会造成人们在健康上的安全隐患问题,严重的还会导致中毒。因此,我们要提倡并运用综合防治的手段治理森林中的病虫害,以保障森林的防治工作进行的既环保又安全。
1.5 防治病虫害的经济型原则
利用经济型原则采取对森林中害虫的防治工作,所谓经济型原则森林主要是为了降低害虫对森林所造成的經济上的损失,将经济上的损失降低到经济允许的水平上,经济允许的水平是衡量森林病虫害防治的一个重要指标,病虫害对森林产生的威胁要小于森林防治工作的指标,也就是对出现害虫的森林及时采取防止措施,降低害虫给森林带来的经济损失,森林中病虫害的防治方法种类繁多,根据在森林中出现的害虫种类的不同采取不同的防治方法和手段,尽量降低害虫的防治成本和森林的经济效益。
2 森林病虫害综合防治的具体方法
2.1 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基础防治工作
森林中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可以运用营林造林技术采取对病虫的防治措施。营林造林的过程中选用抗虫的树苗进行植树,建造品类不同的混交林,并采取合适的科学手段对营林的额生态环境进行管理和维护,我国的营林造林技术相比其他大国还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为了实现森林中的生态平衡,我们要在建造森林的同时,增强森林中生物部落的合理性,提升立地和植被的条件,增加病虫的天敌,为良好的营林管理打下深厚的基础,最终做到对病虫害的有效防治。
2.2 防止外来有害生物入侵
我国应加强并防止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工作,我国森林曾经受到了外来有害物种的严重影响,造成了很大的林业经济损失。尤其是近年来美国白蛾在我国北方的内蒙古、河北、辽宁等地危害严重,对我国的林业安全造成很大影响。由于外来物种没有天敌,过度繁殖,会对森林生态造成严重的影响各部门、海关和森检部门,要协同作战,共同防止外来有害生物进人我国,做好疫情的检验检疫,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专项调查,及时上报送检,以保证防治的及时有效。
2.3 提升植物抗逆性树木的生长
提高植物抗逆性树木的生长势是影响病虫害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生长势较差的树木或者森林容易发生病虫害。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提高树木的抗逆性,对生长趋势较差的树木和森林及时地浇水、施肥和松土,提高树木的抗病能力。
2.4 加大生物防治力度生物防治之间的生态关系
加大生物防治力度生物防治可以利用害虫天敌与害虫之间的生态关系,实现对害虫的有效控制,具有作用明显,效果持久的特点。一旦在森林中形成一个稳定的害虫天敌的种群,就可以在很长的时间内达到对害虫的有效控制和生态平衡。综合防治森林病虫害,需加强生物防治技术的运用。
3 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管理以及对专业人才的培养
3.1 加强对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管理
提高认识,加强管理当前某些单位的领导对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不够重视,导致防治制度不完善、资金匮乏和人才短缺。要搞好森林病虫害防治,首先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建立森林病虫害防治管理体系,明确各防治单位的责任,实行责任制管理。其次,建立和完善森林病虫害防治体系,对于常见的突发性病虫灾害应有制度化的操作规范。
3.2 加强对病虫害防治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加大资金投入,建设防治队伍对各地区的森林资源实行谁经营、谁防治的制度,各级财政应加大对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资金投人,保证防治工作有效开展。此外,要促进林业生产市场化运作,利用市场功能多渠道引人资金,与国家防治相辅相成。市场化运作还可以促进人才流动,为森林病虫害防治引进和培养专业人才。
4 结束语
截止到目前为止,我国森林中对于害虫的防治工作还处于一个较为严峻的停顿状态,在防治病虫害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很多等待解决的问题。在防治病虫害的实际工作中,我们只有提高自身对病虫害的全面认知,才能逐渐加强对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工作力度。我国应该在未来的防治病虫害工作中,运用现代化监测技术和病虫防治技术根除森林中的病虫害。总而言之为了提高森林的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要从根本上根除森林中的病虫害,对森林中的生态环境加以重视和保护,才能收获良好的由森林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常飞,王诗敏.加强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促进森林生态系统健康发展[J].农业与技术,2016,36(20).
[2]镡荣,张文瑜.浅谈林业病虫害发生原因及无公害防治策略[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26).
[3]陈霞.林业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的重要意义和防治方法[J].农民致富之友,201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