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思维拓展机动车驾驶教练员实践能力

2018年12月20日 13:44来源于:科技创新与应用

高黄勇

摘 要:交通行业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发展,无一不对机动车驾驶教练员(以下简称“教练员”)提出更高要求。如何实现自身的不断提高,有技巧地实施高效教学都将是新时期教练员所面临的重大课题。文章以创新思维,立足“职业素养”和“教学方法”,对如何提高教练员的教学质量进行多方位阐述,以创新思维拓展教练员驾驶培训教学能力,激发教练员更深层次的思考。

关键词:创新思维;职业素养;服务理念;因材施教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正逐步成为寻常人家的普遍需求。近年来在规模上有了非常大的发展,驾驶培训学校已超过200多家,教练员从业人员已超过2万多人。然而,伴随着这一发展,一系列关乎驾驶培训教学(以下简称“教学”)质量的严峻问题日益凸显。一方面,学员的多样性对教练员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教练员的自身素养,从责任心到专业技术水平等都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所以,教练员工作决不能是一项仅动口动手的简单传教,它更应该成为一项集知识、技术与经验为一体的综合性教学行为。那么,到底如何才能有效提高教练员的教学质量呢?

1 提升职业素养,将“服务理念”融入教学实践中

无论身处何种职业,职业素养都是每位职工必须遵守的职业操守,教练员也是如此。只有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教练员才能主动树立创新服务理念,积极投入培训学员之中。然而我们在实践中不难看到一些现象,如:教练员专业素养不高甚至与学员关系紧张等,这严重影响了整个机动车驾驶培训行业的发展。因此,教练员如何提升自身职业素养显得尤为重要。

1.1 正确认识教练员职业操守的要求

首先,责任意识是教练员的首要职业操守。机动车驾驶培训是一项关乎人们生命和财产安全的职业。多少交通事故,给人们带来沉重的生离死别的痛苦。学员自身的安全意识固然重要,但作为其教练员,都要有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从源头上注重学员安全文明意识的养成教育,为社会培养大批安全文明的高素質驾驶员。所以,我们教练员不仅要保证学员驾驶学习中的安全,也要将学员今后开车上路的安全考虑进自己的责任范畴。这就对教练员在日常驾驶培训教学中提出了更高的职业操守要求。

其次,职业素养体现在职业操守上。教练员首先是驾驶员,多年的驾驶经验和普遍较硬的驾驶技巧,无形中使我们的教练员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高姿态。事实上,一个“一切服务于教学和学员”的理念才是驾驶培训的宗旨。教练员作为驾驶员的启蒙老师,是道路交通安全知识、安全意识和安全驾驶技能的传授者,教练员需要高度认可“全心全意为学员服务”这一理念,它的教学过程讲究的是技能的传授,而不是经验主义过强导致的训斥和辱骂。

1.2 正确认识教练员学识和技能储备量的要求

毋庸置疑,当一名教练员走上教学岗位时,他一定是具备扎实的理论和技能功底。我们的驾驶培训学员也往往会因为自己找到一个具有一定驾驶经验和带教经验都丰富的教练员而感到幸运。但我们必须要指出的一点是,带教经验丰富的教练员他可能用于自我提升和成长的时间就相应减少了。“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适用于任何一个人,我们不去谈论这种“减少”到底是无奈之举还是刻意的自我懈怠,但是它一定是有碍于知识和技能的储备的。交通行业不断发展,各种新交规、新车型、交通安全心理学、应急驾驶的基本知识,以及车辆维护和常见故障诊断和节能环保等有关知识,都需要我们教练员去不断学习更新,正确的掌握。如果我们满足于每日的机械教学而忽视自我成长和提高,那我们如何让学员们去应对日新月异的驾驶实践呢?

2 提高教学方法,将“因材施教”贯穿教学始末

教练员观念的更新和自我成长,最终都需要通过其教学过程的实施来实现其效果。不同于传统的教育行业,教师有相对统一的教学标准,教师在讲台上所面对的是相对统一程度的学生,学生间的差异性再大,也不外乎相仿对象之间的性格差异和学习能力差异等。从教练员职业特点来看,驾驶培训则不同,同一批学员中年龄相去甚远,而且基于驾驶技能的特殊性,学员中存在所谓的特殊学员,如老人、妇女和“工学”学员等。面对这些学员,我们的教练员除了具备高超的驾驶技巧,还应学会运用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去分析和掌握不同学员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做到因材施教,“差异化”教学,才能保证教学质量。

2.1 善用“沟通”,创建轻松愉快的教学桥梁

教练员虽然与学员们处在一个较为狭小的空间实施教学,但实际上在学员们心中,教练员是掌握驾驶安全的一把手,这就可能造成学员心理上的敬畏。这种敬畏有时候反倒成为了横亘在师生之间的河流。而驾驶培训教学的过程是教练员和学员进行互动传递技能的过程,这要求教练员和学员要有很好的沟通,两者相辅相成才能达到驾驶培训教学的需求。若有一方面做的不到位就会影响整个教学的过程。我们教练员要与学员经常保持沟通,建立良好的关系。通过“沟通”要学会仔细观察,及时了解各位学员的心理变化和学习状态,并采取相对应的方法,有效地控制和调节学员的心理状态,让学员尽快掌握驾驶培训所学技能。实际上,“沟通”的过程也是一个驾驶培训教学的过程,所以教练员就要采取有效的方法来促进与学员的良好沟通。对于不同的学员要采用不同的方法。从各个角度为学员考虑,结合实际运用合理的方案。

2.2 巧用“称赞”,激活自信持久的学习动力

人际关系中,“称赞”绝对是一种兴奋剂。在驾驶培训教学中,“称赞”同样可以使教练员与学员之间关系更加贴近、更加融洽。在学习期间,如能受到教练的“称赞”,哪怕很小的一点肯定的评价,也能帮助学习进步很慢又很自卑的学员建立自信。特别是许多女性学员,整个学习过程往往充斥着不自信和紧张,这时候教练员的一句“称赞”无异于是一剂镇静剂、兴奋剂,可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而对于那些本身学习能力较强、技能掌握较快的学员,教练员的“称赞”能帮助他们获得成就感,变内在因素为持久的动力。所以我们说,一句“称赞”的话可能使学员终生难忘,成为一生的座右铭,终生受益。

2.3 立足“差异”,创新思维拓展教学方法

在驾驶培训教学过程中,教练员要根据学员的“差异性”采取不同的教学措施。如:年纪大的学员反应较为迟钝,对各种技术要点,如果理论性太强,并不能让他们快速有效记忆;年轻人虽然思维灵活,反应迅速,是做驾驶员的好材料,但缺点便是易于浮躁,对学过的东西容易失去兴趣。教练员只有掌握各类学员特性,因材施教,“差异化”教学,扬长避短,对症下药,才能开辟教学的捷径。

在这一点上,我们机动车驾驶教练员在驾驶培训教学方法上一定要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我在驾驶培训教学中要以创新思维全面拓展学员记忆空间和学习能力,将长期带教所积累的经验编写成口诀传授给学员,让学员容易记忆掌握。比如:为了更好地让学员在今后实际夜间道路上安全行车,参照模拟灯光的使用,我总结了一下灯光的使用,编写了口诀:夜路行,开近光;无路灯,开远光;有路灯,开近光;要看路,不看灯;会车跟车,近光灯;变更车道,勿忘灯;路口转弯,近光灯;靠边停车,警示灯。这样一条口诀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易于背诵,使学员易懂、易记,能快速理解和掌握。

3 结束语

作为新时代的机动车驾驶教练员,教学中决不能只专注于技能强化,要真正将驾驶培训作为一门学科去看待,以创新思维为指导,用高度的职业素养和高效的教学方法去对待每一个学员,担负起整个交通安全的社会责任。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企业观点,与【名品家电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仅供读者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名品家电网】刊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新闻纠错: lwl#youngchina.cn

关键词: 教练员 记忆 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