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秀峰
摘 要: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施工工序和要点等方面控制不到位,常会出现一些质量缺陷,缺陷处理造成资金和人力浪费,且影响施工工期。文章浅述了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中部分工序和技术指标着重把控要点,通过参建各方的努力,降低质量缺陷产生,保证工程实体质量。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控制
由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作业和浇筑时间较长,施工难度相对较大,施工技术和工艺要求较高,施工过程中如果控制不到位,易出现一些质量缺陷。本文浅述了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部分施工技术控制要素,以期降低工程质量风险。
1 施工工序及要点
1.1 施工准备
在大体积混凝土承台施工前,施工单位应编制施工方案及主要施工工艺要点,做好混凝土原材料的检验,对混凝土拌合设备进行调试,对施工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和技术、责任内容交底;监理单位应严格审查施工方案及主要施工工艺要点等是否符合有关技术标准,对施工单位报审的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结果进行验证审批,对施工单位现场主要人员的配备是否满足施工需要进行审查。
1.2 施工工序
地下水位较高的大体积混凝土承台施工工序为:基坑排水→清理基坑→绑扎钢筋→支立模板→混凝土浇筑→养生。
1.3 施工要点
1.3.1 基坑排水。降水发排水分为7类,对于地下水位较高,挖基较深,坑壁不甚稳定的粉砂和细沙土质基坑,土层渗透系数为10-80m/d,通常采用坑外深井泵井点降水法开挖,降水深度较深,效果好。排水方法选择主要以地质、水文以及施工环境等情况确定。
1.3.2 清理基坑。在进行混凝土封底前,应清除淤积在基坑坑底淤泥和积水,并采取防水或排水措施,确保支模、钢筋绑扎和混凝土浇筑在无水条件下施工;基坑严禁超挖,开挖完成后不得长时间暴露、被水浸泡或被扰动;处理后的基坑应保证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不产生沉降。
1.3.3 支立模板。模板安装应保证结构物各部位形状尺寸和相互位置的准确,内侧表面平整干净,线性顺直,不漏浆;模板支撑应规范,以保证模板在浇筑过程中不至于变形和走动。
1.3.4 绑扎钢筋。钢筋绑扎间距应均匀,箍筋应与主筋垂直并紧贴主筋;不得随意切割主筋;结构拐角处的钢筋交叉点应全部绑扎,扎丝方向应向内侧各个方向错开,不应进入混凝土保护层。
1.3.5 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应按一定厚度、顺序和方向分层浇筑或推移式连续浇筑;每层布料均匀,避免成堆浇筑;分层浇筑时,须在下层混凝土初凝或重塑之前完成上层混凝土浇筑;分层浇筑有利于混凝土散热。
1.3.6 养生。浇筑完成后,应在其收浆后及时采取覆盖并保湿养护,养护过程中里表温差不大于25℃,以防止混凝土温差过大产生温度裂缝。养护时间应根据使用的水泥品种控制,不利季节应适当延长养护时间。
2 大体积承台混凝土施工控制
2.1 材料要求
水泥选用低热硅酸盐水泥,以降低混凝土浇筑初期内部温度;粗集料宜选用粒径为5-31.5mm连续级配碎石,含泥量控制在1%以内;细集料采用水洗中砂,含泥量控制在3%以内;掺和料选用I级粉煤灰,可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混凝土早起水化热;外加剂采用缓凝高效减水剂。
2.2 配合比设计
进行配合比设计时,在保证混凝土强度、和易性及塌落度要求的前提下,采取了完善粗集料级配、合理提高掺和料和粗集料的含量、降低水胶比,减少每立方米混凝土水泥含量设计理念。所配置的混凝土现场塌落度控制为160-200mm;拌合用水控制为137kg/m3:水胶比控制在0.55以下;施工前配合比经验证7天强度31.5MPa,28天强度45.0MPa,满足工艺要求的混凝土设计方案进入实际施工。考虑混凝土体积较大,浇筑时间长,西部地区早晚施工温差变化比较大等情况,配合比设计进行多次优化后确定最佳方案。
2.3 钢筋加工及绑扎
钢筋下料前,对各种规格的钢筋长度数量按照施工图进行核对;钢筋的下料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规定的数量、规格集中在加工棚中规范进行;加工时充分考虑接头位置及搭接长度,钢筋加工采用机械化加工设备,保证钢筋加工精度;加工好的钢筋运输至现场进行定位、绑扎成型;绑扎、安装时准确定位,钢筋绑扎间距均匀。严禁改变构件的配筋率,严禁随意改动钢筋长度、切割主筋和构造形式。
2.4 混凝土的拌制
混凝土配料采用自动计量装置,各种衡器的计量应准确,各种配料数量允许质量偏差严格按照《公路橋涵施工技术规范》规定的水泥±1%,粗、细集料±2%,水和外加剂±1%进行控制;砂石集料的含水量每日开工前测定一次,以后每隔4小时再测定一次,混凝土用水量根据检测结果进行合理调整。混凝上拌合物须拌和均匀,颜色一致,严禁存在离析和泌水现象。
2.5 混凝土运输
混凝土的运输能力必须满足混凝土的凝结时间、浇筑速度和浇筑工作不间断需要;混凝土运输到浇筑地时仍保持和易性、均匀性和规定塌落度。
2.6 混凝土浇筑与养护
现场采用分层浇筑,浇筑厚度控制在300mm,浇筑顺序沿中间向两边逐渐推进;振捣器采用插入式振动棒,振捣器位移间距控制在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5倍,插入下层混凝土中的深度控制在50-100mm,每点振捣延续时间为20-30s,以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出现气泡,表面呈现浮浆为准,不可过振。浇筑期间,设专人检查支架,模板,钢筋和预埋件的稳固情况。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尽快覆盖洒水保湿养护,并立即开始开通循环水进行降温,通水冷却时间15天,测温管须有露出承台表面一定的安全长度。
3 混凝土质量控制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易产生温度裂缝和干缩裂缝等质量缺陷。水分易通过裂缝进入混凝土内部,诱发钢筋锈蚀,降低结构安全性和耐久性。因此,混凝土在浇筑时应进行温度控制措施,同时严格控制后期养护,防止混凝土表面脱水产生干缩裂缝,保证大体积混凝土整体质量。
混凝土温度控制措施:(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施工单位应进行温度设计和温控检测设计,温度设计和温控检测设计应全面考虑工程现场环境条件、施工配合比、工程用原材料、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等因素。(2)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控制通常按照“内降外保”的原则,采取温度控制措施。内降措施通常考虑一是选择中、低水化热和凝结时间长的水泥品种;二是合理增加混凝土掺和料和外加剂,降低水泥用量,有效降低总体水化热;三是在承台内布设冷却水管,通入循环凉水,并进行温度监测,控制混凝土的内外温差,避免结构开裂。外保措施一是利用内部降温的循环水蓄水保温,其温度可基本满足外表混凝土保温的要求;二是加强养护,防止混凝土内部水分蒸发过快,引起混凝土体积的收缩裂缝。(3)混凝土浇筑完毕后,每天定时对各测温管进行定期温度测量,内表温差控制在25℃以内。
4 结束语
影响大体积混凝土质量的因素较多,其受地质、水文、施工季节等客观条件影响也较大,本文仅对施工工序、要点和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在工程建设中应根据工程施工实际,合理采取预控措施。
参考文献
[1]JTG/T50-201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
[2]高速公路工程质量风险预控手册(混凝土桥涵分册)[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
[3]张德欧.猫坑溪特大桥主墩承台大体积施工浅析[J].北京:科学时代,2009.
[4]张伏德.大体积承台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