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岩土勘察中信息技术的应用

2018年12月06日 15:21来源于:科技创新与应用

陶金良+朱经亮

摘 要:信息技术在公路岩土勘察中的应用,不仅能提升公路岩土勘察工作的技术质量,提升工作效率,还能提升勘察信息的质量与完整性,更全面的了解工程地质条件,为公路工程后期建设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撑。文章基于信息技术在公路工程岩土勘察中应用的重要性,对公路工程岩土勘察中的信息技术应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公路工程;信息技术;地质条件;岩土勘察

在信息时代,信息技术逐步渗透到各行各业,极大改变了人们工作方式与社会生产,在公路岩土勘察行业中也有显著的体现。从整个行业发展来看,计算机技术、图形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GIS技术、GPS技术等现代技术在公路工程岩土勘察中已经广泛应用,未来极可能引入移动通讯技术,这是我国公路工程岩土勘察发展的趋势。公路工程岩土勘察使用信息技术,对土体的岩性、物性等情况更能深入、全面的了解,为公路工程实施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持,使公路工程顺利完成,达到预期目标。

1 信息技术在公路工程岩土勘察中应用的重要性

岩土勘察是公路工程实施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岩土勘察可以知道土体的岩性、物性、承载力、地耐力、地质构成等信息,了解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做出科学、合理、全面、系统的工程地质评价,为公路路基路面施工方案编制提供依据。

随着信息技术在公路工程岩土勘察中的应用,岩土勘察技术有了大幅度提升,基本满足公路工程建设需求。但是我国地域辽阔,地区不同,地形地貌差异很大,岩土的具体情况也会不同。这种复杂、多变的地形地貌条件给公路工程岩土勘察带来了极大困难,加大了地质勘察难度。特别是岩土勘察与地理位置、空间位置等信息有关的,要求岩土勘察技术不仅具有一般信息管理技术的功能,还要能够将收集到的信息与地理、空间等位置信息联系起来,形成文本、图形等数据,供用户查询、使用。为降低工作难度,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应当加快岩土勘察信息化建设,利用先进的技术对地质条件进行合理分析,更准确、更全面掌握数据资料,为公路工程后期实施提供信息支持。从以往工作得知,岩土勘察应用信息技术主要用于了解岩性、物性等,以及对相关信息进行处理,设计编制合理施工方案,实现信息化施工。如,利用信息处理与控制技术对岩土信息进行采集、检测、识别、传输、存储等操作,使岩土勘察信息利用更便捷,发挥其在公路工程设计与施工中的重大作用。

2 信息技术在公路工程岩土勘察中的应用分析

信息技术在公路工程岩土勘察中的应用已经比较普遍,常用的技术有GIS技术、GPS技术、MIS技术、岩土可视化技术、计算机仿真技术、岩土工程监测信息反馈技术、数据库技术等。其中,GIS技术应用最为广泛,下面结合某公路工程,对GIS技术在该公路岩土勘察中应用进行了具体分析。

2.1 工程概况

某公路工程项目位于某城乡结合处,是城乡交通重要道路。在公路施工设计前,技术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对沿线岩土进行实地勘探,查明地质状况。

2.2 GIS技术

GIS技术是一门融合技术,涉及计算机、地理学、信息科学等多门学科,具备空间地理信息存储、管理、分析及可视化等功能。公路工程岩土勘察偏差岩土地质分析,需要具体的空间数据,带有空间属性。特别是进行岩土勘察时,每个勘探孔都有各自的地理坐标、空间位置,与GIS有密切相关。所以在公路工程岩土勘察中应用GIS技术,可以有效分析不良地质分布、水深等情况。

2.3 应用分析

2.3.1 组建岩土勘察历史数据库

勘察单位结合以往的同类公路工程建设数据,利用GIS系统建立钻孔历史数据库,将同类型公路的钻孔信息输入数据库中,并在数据库中设置查询等功能,用户随时进入系统查看相关信息。数据库中的信息应包括工程名称、工程编号、钻孔编号、纵横坐标、孔口高程、终孔深度、水位深度等,清楚记录相关数据,明确数据格式,以便存储与查找。其中,不同公路工程项目的勘探点地理坐标系采用同一个,若不同,应转换成为同一个,然后再输入系统中去,这样所有的勘探点具体信息都可以在同一副地图上显示出来。通过GIS系统空间拓扑分析功能设置钻孔半径,搜索这一半径就可以查找到系统内记录的历史钻孔,调出相关勘察数据,为分析该公路工程地质条件提供参考依据。

2.3.2 制作工程现场平面图与地质剖面图

在岩土勘察中,平面图一般使用辅助软件CAD进行绘制,通过简单的点、线及填充图案等将平面图表现出来。其中,CAD软件具备色彩填充与渲染功能,可以表现出高低起伏的地形地貌特征,使施工现场地理、空间信息查看更为方面。

除了工程现场平面图制作外,还要制作三维地质剖面图。以往岩土勘察中受技术条件限制,地质剖面图一般是二维,缺乏立体感。但是应用GIS技术后,可以利用钻孔等数据差值生成三维地质刨面图,且能做到平移、旋转等调整,使勘察结果能“见”到。

2.3.3 数据转换

公路工程岩土勘察中的图形数据一般都是CAD文档格式,这一种文档难以在GIS系统中实现查看,需要将CAD格式的数据转换成为GIS系统格式的数据,方便使用与应用。具体转换方法是:通过GIS系统自带数据转换功能直接导入CAD格式数据,然后利用有限元数据模型进行转变。虽然这种方法简单、方便,易操作,但是数据转化后经常出现图形要素丢失、变形等情况。为弥补这些不足,可以采用FME软件进行数据格式转换。FME软件是一款专业的空间数据提取、转换、加载工具,可以实现不同格式数据之间的准确转变,能保证转换前后数据的一致性。

格式转换后,进行属性数据补充,以上工作完成后,便成功搭建关于公路工程项目的地质信息空间数据库,通过这一数据库的查询、空间分析、制图等功能,了解公路工程地质条件。

2.3.4 数据显示

通过GIS系统中的数据分析、处理、整理等功能,对钻孔资料进行分析查明该公路工程的地质条件为:土层分布主要有6层,从上自下依次是素土层、中砂层、夹层、粗砂层、砾砂层、粉质黏土层,各层具体情况如下所示:

素土层:层厚在5.5~7.5m之间,变形模量为21MPa,承载力特征值为300KPa,变形模量为21.44MPa。

中砂层:最大厚度为6.44m,变形模量为18.1MPa,承载力特征值为279MPa,压缩模量为23.2MPa。

夹层:最大厚度为2.4m,含水量为31.44%,饱和度为95%,重力密度为19.5Kg/m3,压缩系数为0.33,承载力特征值为120KPa。

粗砂层:是混粒结构,含有少量的圆砾。最大厚度为14m,变形模量为19.4MPa,承载力特征值为320KPa,压缩模量为22.54MPa。

砾砂层:根据钻探信息分析,该层最大粒径是70mm,厚度在

2.8~7.5m之间,压缩系数为24,承载力特征值为360KPa。

粉质黏土层:最大厚度为6.21m,含水量为27.52%,饱和度为94,重力密度为18.64Kg/m3,压缩系数为0.29,承载力特征值为170MPa。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GIS技术作为一种信息技术,其在公路工程岩土勘察中的应用,不仅能三维显示地质剖面图,还更清楚、全面的查明了工程地质条件,为公路基层处理与上层施工方案编制提供了可靠数据支持。当然,除了GIS技术外,公路工程岩土勘察中还可以应用图形技术、可视化技术等,推动岩土勘察技术水平全面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谢小丽.综合勘察技术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6(22).

[2]高瑞涛.勘察技术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J].科技与企业,2016(10).

[3]姜志良,张淑红.GIS技术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J].科技传播,2011(19).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企业观点,与【名品家电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仅供读者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名品家电网】刊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新闻纠错: lwl#youngchina.cn

关键词: 岩土 文章 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