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成龙+++李江春+++阚继存
摘 要:文章主要针对新型卧铺动车组送风结构进行建模仿真,考虑上、下两层卧铺送风口和走廊送风口,并对各送风口风量进行统计,根据仿真结果提出合理的结构优化建议。
关键词:动车组;空调送风;仿真设计
1 送风风道简介
新型卧铺车由于其车内结构布置相对现有车型变动较大,送风风道设计需要相适应改动。设计时需考虑上、下两层卧铺送风及中间走廊处风量,送风结构较为复杂,具体如图1所示:
2 三维建模
建立和现车一致的三维模型,并根据仿真需要,做了局部优化,详细风道结构如图2。
风口编号:所有风口均从空调机组端开始编号
风口编号:一位侧上卧铺依次为:outlet-es-1~ outlet-es-31
一位侧下卧铺依次为:outlet-ex-1~ outlet-ex-15
二位侧上卧铺依次为:outlet-ys-1~ outlet-ys-31
二位侧下卧铺依次为:outlet-yx-1~ outlet-yx-15
走廊送风口依次为:outlet-zoulang1~ outlet-zoulang14
3 网格化分
网格是计算的基础,此次网格划分总数量:26991331。网格划分如图4所示。整体最大网格尺寸:50,静压腔隔板处最大网格尺寸4,从网格结果中可以明显看出网格疏密的差别,在实际中需要根据模型尺寸和关注的重点区域调整网格大小。
4 计算及结果
计算边界条件设置:采用速度入口、压力出口进行仿真,计算模型选用k-epsilon realizable进行求解。
送风量:4200m3/h,送风口面积:0.232m2,送风口风速:5.0287m/s
由于导流板高度没有达到风道顶部,从动压腔拦截的大部分风并没有按照导流板方向流入支送风口,而是越过导流板向前流动。
整个风道送风道阻力=49-3=46Pa,送风阻力适中,和标准动车组风道送风阻力42Pa(实测值)相当。
风量统计:
一位侧卧铺上(表1):
5 優化建议
从仿真统计的数据结果分析,靠近机组端风量明显偏小,尤其是1、2号包间,几乎没有出风(已经加了导流板的前提下),远离机组端风量偏大,风量分布不均匀;走廊内送风量偏大,走廊内不是重点送风区域,不需要送很多风。建议做如下修改:
(1)改变主风道截面积,使远离机组端主风道截面积变小,增加主风道阻力,降低风量;
(2)减小远端送风口面积,建议试验时调整;
(3)走廊送风口建议设计在静压腔内,可以有效降低风量;
(4)近端前2个包间建议从动压腔导流,导流板和主风道等高,确保风量能够流入设计的支风道内。
参考文献
[1]匡晓,齐朝晖.高速空调列车内气流组织的大涡模拟[J].铁道学报,2009,31(3):94-99.
[2]李超,张成方,盛思思.CFD技术在人体耦合散热及热舒适性方面的研究[J].热科学与技术,2010,9(4):356-363.
作者简介:储成龙(1985,7-),男,汉族,籍贯:安徽六安,学历:研究生,职称:工程师,主要从事动车组、客车空调系统的设计研发。
李江春(1983,7-),男,汉族,籍贯:山东青岛,学历:研究生,职称:工程师,主要从事动车组、客车空调系统的设计研发。
阚继存(1985,7-),男,汉族,籍贯:山东聊城,学历:研究生,职称:工程师,主要从事动车组车内结构设计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