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玄成
摘 要:在学生学习高中数学时,学生常常会因为自己的学习成绩而产生困惑,他们对数学学习存在很多不明白的问题。就像在做题过程中,教师强调多次的学习重点,学生一直存在困难。他们在上课时听得明白,在解题时却不知如何下手。这些情况的出现都是学生思维障碍的表现。虽然,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欠佳,但是这不是学生不努力学习或是学习动机不好的表现。而是他们的学习方法不正确,从而出现学习数学的思维障碍问题。该文就通过对高中学生数学学习的思维障碍,形成障碍的原因和表现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
关键词:高中数学 思维 障碍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1(b)-0225-02
在学生的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其数学思维就是学生在学习高中数学时,对数学知识的感性认识,并运用分析对比等综合的思维方式来理解并掌握数学中的内容。并对具体的高中数学问题进行判断和推论,从而在数学知识中获取其存在的本质和规律。因此,学生学习时,要想解决高中学生数学中的思维障碍问题,就要通过有效的方式来实现。所以,在上课时学生要积极反映听得明白的问题,要多学,多思考,不要被被固定思维所困。虽然,学生的数学思维障碍一部分来自于教学的疏漏,但更多的来源于学生本身对非科学知识的结构和思维模式。所以,在高中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也要注重学生本身的学习成绩,并从教育的方面提高数学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 高中学生数学思维障碍存在的原因
学习本身就是对知识的认识过程,所以学生学习就要通过对知识内部结构的了解,从外到内的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加工,从而找到知识的媒介点,并以一种易于掌握的形式对其进行储存。这样新的知识和旧的知识在学生的大脑思维中就可以相互联系,从而造成知识结构的不断分化和重新组合。但是,这个过程也不是一次就能成功的,由于学生在上课时,基础知识不扎实,教师在教学中也不注重学生的知识具体状况,就使得学生形成思维阻碍。另外,学生不能在教学时按照教师的思路和逻辑进行学习。当新知识与学生原有的知识不相符时,新知识与旧知识中间就缺少一个连接点,这时新知识就会被旧知识排斥或是经过矫正后再吸收。因此,学生在学习时如果总是脱离学习的实际情况,学生就不能够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进行顺利的交接,那么就会造成学生的知识不足或理解偏颇,形成学生数学学习的思维障碍,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与效果。
2 高中学生数学思维障碍存在的问题
2.1 高中学生新知识体系不完善
在学习高中数学时,学生对高中数学的公式和定理都记不下来,或是记下来不会运用。并且,高中数学大部分的题目都需要进行证明。但是,学生在做高中数学题时,只注重结论,对解题的内容过程稀里糊涂。所以,这就使得不善于思考分析的同学,在做题时只顺着事物的发展过程去思考,就有了解题的固定思维方式,从而就忽略了其他方面的解题方法。例如,学生在解决高中数学的三角代换问题时,|a|≤1,|b|≤1,学生在思考后都会运用三角函数的方法来解题。设a=cosa,b=sina。这就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思维体系不完善,将不相关的两个问题联系在了一起。
2.2 高中学生学习习惯不良
学生在学习高中数学时,都会存在审题问题,很多学生在审题时没有良好的习惯,解题时也不考虑习题的条件与要求,就按照预先设定好的思维路线盲目答题。所以,在解题时也就将问题的解决方案局限在思维的直观形象上,而不能够去综合性的对题目的实质进行分析,也不能灵活地对数学中的公式和定理进行运用,所以这也就表现出学生的解题思维能力和知识面薄弱。因此,高中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就会形成思维呆板,缺乏联想等思维定势。其主要从两方面表现,首先是学生只按照自己喜欢的固定方式来学习,因此在解题时缺乏对公式和定理的联想。因为,高中的数学知识关联性广,命题时教师常常将知识点混合在一起,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只看单一方面,就会进入到思维的死胡同,从而无法解决数学问题。例如,在解决向量、函数、数列或几何问题时,我们通常需要对知识的能力进行迁移,并且对他们的定理和公式进行综合的运用。所以,学生就要加强对知识的关联想象,从而来找到题目中各个方面的联系性。
2.3 高中学生思维缺乏活力
高中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由于时间长,做题量大,所以解题也具有一定的丰富经验。往往对自己解题的思路深信不疑,很难对一些旧的解题经验进行抛弃,所以就会陷入思维僵化状态,不能对新的问题产生新的解决路线。所以,常常就会造成自己的解题障碍,以至于思维歪曲,不灵活。抓不住题目的本质问题,例如,求椭圆轨迹抛物线问题,高中学生在看题后就先对方程进行简化,但做了好长时间也不见结果,甚至还以为自己做错了。
3 高中学生打破数学思维障碍的对策
3.1 增强学习兴趣,刺激数学思维
学习的源泉和力量就是兴趣,所以,学生在学习高中数学时对数学产生兴趣是非常主要,因为它能够刺激学生的数学思维,从而在很大的程度上预防做题时出现思维障碍的现象。另外,在学习时,也要多了解一些数学故事,从而来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例如,学习等比求和时,可以先在网络或是书籍上了解等比求和的数学故事,增加学习兴趣。如:棋盘小麦的故事、多米诺骨牌的原理,帮助自己加快对数学知识的吸收。
3.2 改变做题不良习惯
学生在做题时,大多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对数学的题型进行解决。所以,他们都有自己解决问题的推理方式,这也就是为学生的固定思维模式。思维定势的运用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作用。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想要改变做题的思维,就要学会审题,学会对概念的运用。明确题目的总体目标,采取多角度的方式对问题进行分析,从而避免在解题时困死在思维定势中。要根据题目所给的信息调整思路,从而走出思维定势的误区。
3.3 因材施教,以学生为高中数学学习的主体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基本情况。就要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尤其是在讲新知识时,教师要严格按照学生的数学学习特点,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数学水平,从而发展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培养他们的良好意识和品质,从而在更大的程度上来远离思维为障碍。因此,教师就要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给他们提出不同的奋斗目标,从而让学生有学习好数学的信心。例如:在学习二次函数时,二次函数给定的区间上最大值与最小值一直都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也是教学的重点。所以,为了使这个难点能够得到解决,在操作过程中,就要让学生的思维不断的活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设计以下案例。如:求出下列函数在X∈[0,3]时的最大、最小值。(1)y=(x+1)2+1;(2)y=(x-4)2+1;(3)(x-1)2+1。上述设计层层递进,每做完一道题就能够进一步了解这类问题的要点,从而就大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高中数学的积极性,从而也活跃了学生数学的思维。
4 结语
目前,高中的素质教育也已经向传统高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学生在学习高中数学时,也要找准自己的位置,加强自己对数学定理和公式的熟练运用。拓展自己的思维,学会多角度的分析问题,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高中数学的兴趣和解題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刘海鹏.关于影响高中生数学学习因素的调查研究[A].全国高师会数学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
[2] 赵志忠.培养学生数学理解能力[J].高中数理化,2011(16):22.
[3] 韩静.高中生数学思维障碍与教学策略[D].河北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