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宇+都晓辉
摘 要:在医学教育中,药理学不仅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而且是医学教育的难点。由于药理学理论性强,内容复杂、枯燥,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工作坊”在药理学中应用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但由于对“工作坊”教学理念和模式认识的偏差,很多教师在应用“工作坊”教学模式时依然沿袭传统的“三中心”教学理念,把学生当作“工作坊”的陪衬,教学效果差强人意。该文首先分析了在药理学中应用“学生工作坊”的必要性,然后结合当前“学生工作坊”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弊端,提出了在药理学教学中应用“学生工作坊”教学模式的路径及方法,切实提高“学生工作坊”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成效。
关键词:药理学 学生工作坊 教学模式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1(b)-0219-02
传统的药理学教学模式以以课堂、教师、书本为中心,把学生当作被动的知识接受者,使得学生对枯燥、乏味的药理学知识望而生畏,甚至产生严重的厌学情绪。20世纪90年代,“工作坊”教学模式传入我国后,引起了我国职业教育教学领域的大变革,各高校都在探索与实践“工作坊”教学模式的应用。在药理学教学中应用“工作坊”教学模式不仅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学生提高和完善综合职业能力的内在要求。
1 在药理学中应用“学生工作坊”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现代化发展以及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不断进步,对医学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期的医学人才应该是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高素质人才。医药学作为医学教育的基础性课程,是医学与药学、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重要桥梁。医药学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医学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但是,纵观国内高校的药理学教学,大都采用大班授课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被看作被动的知识接受者,教学内容以学科为主线,忽略了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加上医药学教学内容以多、乱、杂的理论性知识为主,教学质量很难保证。具体来讲,传统的大班教学模式存在以下几点弊端:(1)教师在教学中“以一对多”,没有时间和精力顾及每一位学生,而且课堂纪律难以掌控;(2)教学活动和体验以教师为主导,流于形式,没有给学生留充足的讨论、吸收时间;(3)活动与体验的主题、过程都有教师“一手操控”,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及需求。
显然,传统的大班式医药学教学模式根本达不到培养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高素质医学人才的要求。“学生工作坊”的应用与发展为药理学教学改革与创新指明了出路。因此,有必要推进“学生工作坊”在医药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发挥工作坊教学的优势,提高医药学教学水平与质量。
2 “学生工作坊”在药理学中应用的具体应用路径
2.1 准备环节
在药理学中应用“学生工作坊”教学模式前,要做好以下准备。
组建“学生工作坊”团队。教师负责进行“学生工作坊”教学的介绍与动员,便于学生理解与配合。对“工作坊”编号或命名,并发放“工作坊”记录袋,组织建设“学生工作坊”,并选任每个“学生工作坊”的坊主。
确定“学生工作坊”专题。以教师为主导,在大班中进行4学时理论讲述,学生则主要以个体存在的形式完成课堂上的听课、讨论、体验等教学内容。课后,教师负责收集各个“学生工作坊”团队提供的问题,整合后下派到各“学生工作坊”。
2.2 实施环节
“学生工作坊”专题活动实施环节分为两个步骤。
活动实施。各“学生工作坊”在坊主的带领下,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编排设计活动方式及内容,完成教师分派的专题任务。
在“学生工作坊”活动实施环节,各“工作坊”除了讨论自己坊的学习任务外,还要参观其他两个“工作坊”讨论学习经历,一个为教师安排另一个由抽签确定,并且录成视频,留有影像资料,这样既能互相促进学习,汲取其他坊的学习经验,也能加强学生们之间的情感沟通,最后,学生们将影像资料上交,教师汇总,做成一个完整的视频反馈给各“工作坊”交流分享。
活动验收。各“学生工作坊”将工作坊专题活动结果在课堂上分享给全班学生。可根据活动专题的具体特点采用多媒体课件、角色扮演、情景剧、辩论等合适的方式。其他“学生工作坊”成员负责提出意见和想法。这个活动验收环节是教师发现问题、弥补理论教学不足的契机,也是各“学生工作坊”成员互相交流学习,取长补短的机会和平台。
2.3 评估环节
学习评估是“学生工作坊”教学的关键环节。“学生工作坊”评估工作更注重过程评估,而且实行多元化评估。评估主体由参与者、他人及教师共同组成;评估方式包括考试、面谈、问卷调查等。具体的评估步骤如下:结课时,每位“学生工作坊”成员填写课程收获及个人成长报告,坊主完成工作总结。任课教师于课后对各“工作坊作品”予以适当点评,并根据各工作坊课上表现及最后的报告、总结给予评分。
3 在药理学中应用“学生工作坊”教学的效果分析及现实意义
“工作坊”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导向”的新型教学模式。这与职业教育的教学理念、目标十分契合。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工作坊教学模式具有明显的优势。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提高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问题的能力、自行实施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自我反思的能力。此外,工作坊教学模式还有两个突出的管理特点就是“淘汰制”和“师徒制”。顾名思义,“淘汰制”就是把优秀的学生纳入工作坊项目队伍中或作工作坊核心人员,表现不佳的学生则随时可能被“降级”。“师徒制”即低年级学生可参与工作坊项目,做高年级学生的助手。通常情况下,“学生工作坊”由10~20名成员组成一个团体,由在某个领域富有经验的专业人员为领导核心,指导整个团体成员通过小组讨论、专家讲座、同伴启示、小组游戏等等多种方式共同探讨和研究某个话题。
从学校的层面讲,传统的医药学教学模式不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很难讲課堂教学知识与实际的职业技能结合起来;工作坊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导向,尤其注重对学生各方面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全面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与质量,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从学生的层面讲,学生参与医学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掌握医学专业技能,以便将来更好地就业和发展。“学生工作坊”彻底打破了传统大班教学模式的弊端,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团队,并以这些团队为听课与活动主体,自主设置学习与活动的问题、解决问题、展现解决问题的成果。这不仅体现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及兴趣,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而且将医药学理论与实际活动联系起来,使枯燥、乏味的医药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引导学生通过体验与活动更加深入地理解、接受和运用医药学知识,从根本上改进原有的认知结构,最终促成行为改变。
4 结语
综上所述,“学生工作坊”教学模式在医药学教学中的应用无论对学校来讲,还是对学生来讲,都是十分有利的。由于笔者知识和能力限制,提出的医药学“学生工作坊”教学模式并不完善,有待广大医学教师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工作坊”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应用,不断改进与完善医药学“学生工作坊”教学模式,切实提高医药学教学水平与质量,为培养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高素质医学人才打好基石。
参考文献
[1] 刘禹,王来福.基于“工作坊”的高等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9(1):93-96.
[2] 郑碧波.“工作坊”式协作学习教学模式研究[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0(8):13-14.
[3] 龙伟忠.基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社团组织活动创新探索[J].职教高教,2011(12):68-69.
[4] 龚萧萧.“工作坊”教育模式在个性化就业指导中的运用研究[J].出国与就业:就业教育,2012(1):55.
[5] 宋平峰.网络环境下的“工作坊式”翻译教学实践[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1(5):9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