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研究

2018年10月27日 12:20来源于:科技创新导报

中国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研究进展

黄朝晖+闵鑫+刘艳改+房明浩+吴小文

摘 要: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材科科学与工程学院从2013年9月开始实施了本科生导师制度。教学实践表明:在学院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度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实效性;本科生导师制可以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大学的学习与生活,科学有效地制定学业规划;可以加强本科生与专任教师的沟通,充分发挥专业教师在在专业领域的特长,更好地引导本科生深入学习专业课;导师在本科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方面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本科生导师制可以培养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提升学生的学校归属感。

关键词:本科生 导师制度 创新能力 学校归属感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8(b)-0135-03

导师制,即导师对学生的品德,学习和生活等方面进行个别指导的新型教学制度,改传统“教”学模式为“导”学,主要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3]。本科生导师制是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大学里普遍实施的指导本科生从事科学实践研究的教学制度。导师制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完成基础科目的学习之后,有计划、有秩序地进入研究阶段。在导师的指导下,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从而达到锻炼学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由于这些国家大学中基本无班级设置,因此,学生在参与导师制的过程中,不仅学习与科研能力得以提高,而且也使学生在生活态度与就业等方面得到指导[4]。在国内,近几年来随着中国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加强与深入,本科生导师制作为一种崭新的教育模式成为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新机制,目前国内相部分高等院校已经开始导师制的摸索与建设[4-5]。如何有效地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本科生导师制实施以来取得的成果如何?该文将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为例。针对以上几个方面来探讨这一新型的高校教育管理制度。

1 本科生导师制实施概况简介

为了适应高等教育形势的发展变化,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科学制定学业规划,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本科生与专业教师的沟通,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指导作用,使本科生在学习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从2009年起积极探索本科生导师制这种学生管理和教育的新方法,在大一新生中全面推行本科生导师制度。

1.1 学业导师的配备原则

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能尊重、热爱、关心学生,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熟悉本学科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合理的知识结构,教学与科研方向与有关的本科专业相对应;具有讲师以上职称或者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在岗教师。每名学业导师指导学生大一期间的学习、生活、思想、科研;学业导师的配备采取学院按照新生名单随机指定的办法,由学院汇总确定导师名单。

1.2 明确学业导师的职责

学业导师制旨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导学”关系,要求教师结合专业实际对学生在思想、学业及就业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指导,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向学生介绍学科专业的特点、发展动态及其社会需求。掌握学分制的基本要求和相关专业培养方案。结合专业培养目标,落实专业定位,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树立专业思想;根据学生的学习进程,进行学习方法上的指导,帮助学生完成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转变,培养学生自主、自律的意识,并针对不同课程的特点,进行不同学习方法的具体指导;深入了解学生,对学生学习和思想上的问题及时与辅导员沟通,给予指导和帮助,及时向学院里反馈学生对学院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1.3 学业导师的要求

学业导师的指导方式可以采取集中与个别相结合原则,鼓励导师每学期定期开展集中指导2次以上,个别指导根据具体情况实施。定期集中指导旨在加强与学生的情感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学习和生活,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问题和心理困惑,师生集体见面指导会的内容应填写专门的记录表;个别指导根据具体情况实施,可采用电子邮件、电话等各种有效方式,尽可能多地与所指导的学生进行联系沟通,以便作专业学习、实践活动和科学研究上的个别指导。

1.4 对学生的要求

尊重导师,主动与导师联系、征求导师的指导和帮助;积极参加每一次集体见面指导会,并根据导师的意见与个人的实际情况,每学期都制定出个人学习与综合素质发展计划;以主动、认真的态度,参与导师确定的各项科研和社会实践活动,在科研训练中要认真、踏实、多思、多问,努力培养和提高自身的科研与创新能力;每学年要客观、公正地对导师的指导情况进行评议。

1.5 学业导师的管理与考核

学院成立以书记、院长为核心的学生学业导师领导小组负责本科生学业导师制的实施工作和学业导师的考核。每个学期召开一次导师工作例会和学生座谈会,及时了解导师制运行情况,并做出评议和评价。

2 本科生导师制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2015年5月针对本科生导师制实施两年以来的情况,笔者开展了一次针对300人的大学“本科导师制”情况的问卷调查。其中发出调查问卷300张,收回296张,有效问卷289份,通过对289份问卷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从图1中可以看出,本科生对导师制度的实施满意度达到了76.7%,取得了预期效果,这主要归结于导师通过集体和个体主动沟通的模式,使得本科生新生能够尽早地适应大学生活,感知专业知识,了解专业就业前景和发展方向,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学生可以提前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但是对本科生导师制的不满意度达到了9.6%,超出了预期设想的5%左右,通过深入探究以及对不满意同学的回访,笔者得出主要原因在于新生对专业不了解不热爱,求知欲望差,懈怠心严重,对专业导师研究方向不感兴趣,对专业导师制的实施认识程度不够。从图1可以看出,本科生对导师的满意程度达到了86%,高于对本科生导师制度的满意程度,从中可以看出同学们更加看重导师在自己生活中的作用而不是导师制。从调查问卷上可以看出导师渊博的知识、耐心的指导、细心的沟通、缜密的思维、有序的人生规划、人文关怀以及高品质的思想引领等是满意度得到极大提升的重要原因。

由图2可以看出,本科生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导师的满意程度是相当的,从调查问卷反馈结果分析,年轻老师使用、qq、微博等主流媒体的方式和学生沟通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学生和年轻老师沟通起来处于比较自然的参与者角色;年龄稍长的老师在使用、qq、微博等主流媒体等方式方面显然处于劣势,但是在沟通的深度和广度方面,年长的教授们占据着极大的优势,从本科到博士的贯穿式讲解,从毕业到工作的细化分析,从婚姻到持家的广度分享,从做人做事的点点滴滴,老教授们用自己的一套人生经历打动着本科生。从图2可以看出,导师制对学生的影响程度是深刻的,从调查问卷结果可以看出,导师在思想上、学习上、科研创新能力、学习能动性、学校归属感以及大学的学习与生活适应情况等方面的影响是多方位的、深刻的。通过思想上的沟通能够引领同学正确对待困难,正确看待国家时事方针;学生在导师的鼓励和引导下积极参加科技创新,主动了解专业知识,完善知识体系;通过沟通在导师处获得更多的学习方法与心得,学习上更具有主观能动性,认识程度更加到位;在社会服务方面更加务实积极,参加志愿服务以及暑期社会实践从最基层服务社会,更加懂得感恩;在生活上接受导师的影响,能够积极面对生活,统计表明,导师制实施以后学生在心理方面的问题急剧下降,且能够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

3 导师制思想引领下社会责任和科技创新的突出体现

在导师制的引领下,本科生思想上更加积极进取,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导师能够引导学生在符合中国发展的思想潮流中占据制高点,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充分体现教育为人,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使同学们受益终生。从调查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在导师的引领下,同学们对参加社会实践热情洋溢,更勇于接触社会、回馈社会和奉献社会。在新一期的暑期社会实践的成绩评比中,学院八支暑期社会实践团取得了校级一、二、三等奖项各一名,其中一项被推荐到北京市,创下了材料学院近十年以来暑期社会实践的最好成绩。有些同学更是开创了志愿服务的新天地,独自开辟了“送英雄回家”大型志愿服务活动,彰显出大学生对革命先烈的深切缅怀和感恩之情,在本科生导师制的引领下,同学们每人至少开展了两次志愿服务活动,涉及敬老、支教、环保、爱国宣讲以及感恩回馈等诸多方面。近两年以来,在导师制的实施过程中,在导师的正确引领和指导下,结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专业特色,鼓励科研,不断创新,学生在学习、科研方面的积极性得到很大的激发,实验科研能力得到较大提高。两年共有80余名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完成创新性实验方法的设计、实验条件的准备、实验的实施、数据处理与分析、报告撰写、成果(学术)交流等工作。选题新颖,内容具有创新性和探索性,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课余时间出色的完成了科研部分。更有同学在国际SCI、EI检索以及中文核心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十几篇。同时,在导师制实施的过程中,导师和同学之间通过交流相互影响、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彼此间进行情感交流,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与共同发展。

正是导师制的正确实施,导师思想上的突出的引领作用,才使得同学们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成功的培养了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和社会责任感。

4 结语

导师制实施以来的情况充分表明其具有很好的可行性和实效性,本科学习阶段主要应以储备知识、增强适应能力、塑造综合素质为基本出发点,培养自我设计、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本科生导师制可以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大学的学习与生活,科学有效地制定学业规划,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研究兴趣、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促进教学相长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我国的大学生教育中应当得到大力的推广。

参考文献

[1] 曾昆,潘志明,周福才,等.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实践与思考[J].大学教育,2016,1(7):7-11.

[2] 王维强,严运兵.基于导师制的地方高校本科生创新团队培养机制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5,16(12):26-28.

[3] 周伟.中国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发展研究[J].教育观察,2016,2(3):37-38.

[4] 怀宝付,梁春英,韩静.完善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几点思考[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8):114.

[5] 邢方敏,曾志嵘,黎莉.实施本科生全员导师制[J].教书育人,2015(2):20-21.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企业观点,与【名品家电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仅供读者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名品家电网】刊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新闻纠错: lwl#youngchina.cn

关键词: 生活 导师 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