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银行规模波动对金融稳定的溢出效应

2018年09月30日 02:20来源于:科学与财富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影子银行也得到迅速发展,一方面可以通过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金融稳定,另一方面由于其内部的风险累积和向外传染极易对金融体系稳定性产生负面影响。在金融创新和抑制的过程中,影子银行应运而生,本文着重分析研究影子银行规模波动对金融稳定的溢出效应,正确认识影子银行及其自带的利弊效用,为金融体系的稳定提供参考。

关键词:影子银行;金融;风险溢出

前言

所谓影子银行是指提供金融服务的非银行业者。从发生金融危机至今为止,一些监管机构对待该行业一直保持怀疑态度。但也有一些决策制定者支持影子银行,称该行业有助提高资本市场流动。比如欧盟就积极争取参与者,以让欧盟企业降低对银行贷款的严重依赖。证券化市场等领域过去受到的监管极少,但现在已获得规范,被认为对金融稳定的威胁较低。

1.影子银行概述

关于影子银行的范围概述,基于金融市场环境、金融体系结构和监管框架的不同,我国还没有出现国际上一般定义的影子银行,但存在着一些有银行之实但无银行之名的机构和业务,并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1]。借鉴国际上的有关定义,结合我国状况,我国的影子银行可以概括为,正规银行体系以外,具有流动性和信用转换功能,存在引发系统性风险或监管套利可能的机构和业务构成的信用中介体系。在我国开展融资活动的非金融机构、以及金融机构的某些业务具有影子银行的特征。首先,开展融资活动的非金融机构包括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融资性担保公司、私募股权基金、农村资金互助组织以及各种民间借贷组织等。其次,一些银行表外"理财产品"采用滚动推出不同期限的多种"理财产品",把筹集的资金集中进行投资的方式以此实现资金期限转换。还有一些"信托产品"通过发行新产品筹集资金偿还即将期满的产品将短期资金投资中长期项目。最后,货币市场基金通过购买金融债券和投资银行存款,为企业提供债务资金支持。但是,由于统计上的制约,中国影子银行的整体规模没有正式公布,在经济学界也无定论。

2.影子银行对金融稳定的影响

影子银行的本质是集聚资金,集聚资金具有一定的脆弱性,影子银行业务非常容易遭受外部冲击而产生系统性的流动性问题,而且流动性冲击具有感染性会对整体金融体系造成严重威胁。另外影子银行业务具有监管套利的本质,为了降低或者避免资本充足等监管要求的成本,在金融机构之间竞争的驱动下,金融机构有激励从事影子银行的业务。而监管套利的本质导致了影子银行业务缺乏实质性的制约,规模的快速蔓延使得风险容易在影子银行业务中积累。影子银行业务不仅促使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力增多,而且日趋复杂的交易结构、监管套利的本质都放大了金融机构在治理结构上的缺陷,金融机构容易过度追求收益而忽视未来的风险,把自身和投资者陷于过度承担风险的境况。加剧了风险的溢出。

3.影子银行与金融关系分析

在我国的金融体系中,影子银行的发展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以及“三农”问题解决过程中缓和金融资源的供需矛盾等提供了金融支持。尽管我国的影子银行不同于资本市场发达国家的影子银行体系,其不以资产证券化为核心,但作为传统商业银行信贷的补充,影子银行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中小微企业融资贵问题,并推高了农村金融体系中的资金借贷成本[2]。影子银行运行过程中,极易产生风险,并借助高杠杆将风险迅速扩散.影子银行规模扩张在短期内有助于促进金融稳定:从稍长时期来看,影子银行规模扩张会对金融稳定造成不利影响:且有效的监管政策会弱化能子银行规模扩张对金融稳定的负面冲击。这一研究结论的启示在于:

3.1适度繁荣影子银行体系,促进金融资源的配置均衡。由于不确定性以及信息不对称的客观存在,金融歧视现象普遍存在于金融资源的配置过程中。影子银行通过制度与工具的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进而促进金融资源的配置向均衡方向发展,缓和区域金融供需的结构性矛盾。特别是,在正规金融体系覆盖不到或者不感涉猎的领域,影子银行所提供的金融资源对于缓解融资约束问题的作用较大[3]。因此,在金融发展和深化的背景下,影子银行的适度发展在促进金融资源均衡配置的同时,对经济增长以及金融稳定具有积极意义。

3.2分清影子银行业务边界,防止风险相互感染

影子银行规模扩大后的落后结果对金融的稳定性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由于影子银行机构与业务方面不断更新以及经常逃避监管加剧了金融风险率;面对影子银行业务的相互转换应用等问题的出现,非常容易引发影子银行体系内部的相互感染,进而使正规体制下的金融体系与其实际经济也同样遭受到影子银行的交叉感染,进而除非其经济发展[4]。此外,因为影子银行业务中,对于利息的变化会使得供货时成本增加,这同样会导致严重的逆向选择,导致隐患问题的发生。与正规的金融体系相比,影子银行的风险的累加性高,但其传播速度也是非常快,所涉及到的范围特别广泛。若给予影子银行一个清晰的银行业务边界,那么会导致其所在行业内某一业务存在制约性,无法将风险性漫延至整个金融体系,进而缩小了影子银行对该行业该业务的范围,减轻其所带来的影响的严重程度。

3.3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力度

一方面,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力度能够在其出现规模扩张时,减少对金融资产的负面影响,若对影子银行加以合理的运用,也可推动其发展。但是因为影子银行的发展,对于金融稳定而言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其通过缓解金融资源配置过程中的供需矛盾,促进经济增长,对金融体系的稳定产生了积极影响:另一方面,其固有的脆弱性以及与正规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又会将其本身所面临的风险传递出去[5]。本文的研究表明,对于影子银行的科学监管在不影响影子银行体系积极作用的同时,能够弱化其规模扩张对于金融稳定性的负面影响。由于影子银行业务不断创新,监管当局应该密切关注影子银行形式的演化,制订合理的监管条例并不断完善,在防范与化解影子银行体系风险的同时发挥其作为正规金融信贷补充的功能。

结束语

由上可知,在金融创新和抑制的过程中,为加强其抑制效果,并且推动金融行业实际产业的发展,基于这种情况,影子银行应运而生。影子银行所具有的两方面的重要的作用具体为:一方面负责对金融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从而有效维护金融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在影子银行中慢慢积累形成的风险也会对金融稳定产生反作用.因此本文将通过重点分析研究影子银行规模波动对金融稳定的溢出效应,希望能够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影子银行及其自带的利弊效用,为金融体系的稳定指明新方向。对此,必须要加强金融监管能够防范影子银行体系内风险的交叉传递,弱化其对于金融稳定性的不利冲击。为此,应该关注影子银行规模扩张的“双刃剑”效应,通过科学地监管与合理地引导,在繁荣影子银行业务的同时减少其对金融稳定的负面冲击。

参考文献:

[1]况伟大,王琪琳.房价波动、房贷规模与银行资本充足率[J].金融研究,2017(11):34-48.

[2]张笑尘.影子银行规模波动对金融稳定的溢出效应[J].时代金融,2017(26):122.

[3]方先明,謝雨菲,权威.影子银行规模波动对金融稳定的溢出效应[J].经济学家,2017(01):79-87.

[4]李梦花,聂思玥.我国信贷规模、资产价格波动与银行脆弱性——基于有向无环图的应用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15,37(05):22-31+124-125.

[5]黄梓蔚,潘海英.银行信贷规模与房地产价格波动关系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4(11):80-82.

作者简介:

赵祺(1997.01.24-),女,辽宁葫芦岛人,学士,研究方向:金融学。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企业观点,与【名品家电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仅供读者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名品家电网】刊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新闻纠错: lwl#youngchina.cn

关键词: 影子 银行 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