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干预早引导积极介入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2018年09月29日 06:12来源于:科学与财富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

郑丽

摘 要:大学生心理健康隐患是客观存在;引导大学生心理向健康方向发展存在必要;提早介入是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营造好的环境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提早介入;营造环境

现阶段,我国教育方针明确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它要求现阶段各级各类学校必须贯彻执行,为我国教育目的的确立指出了方向,但在完成千千万万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过程中,受教育的主体—学生,在不同时期,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里问题和心里障碍。

“一年级集中表现为对新生活的适应问题,兼有学习问题、专业问题、人际交往问题;二年级出现的问题依次为人际交往、学习与事业、情感与恋爱;三年级集中在自我表现发展与能力培养、人际交往、恋爱与情感问题;四年级则以择业问题为多数,兼有恋爱问题、未来发展和能力培养问题等。”大学生的心里隐患几乎是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的。这既反映了当前我国大学教育中心理教育的薄弱现实,也反映出了当前我国大学教育中心理教育的紧迫性。大学生处在人生第二次“断乳期”,生理和心理层面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一旦处理欠妥,就会引起不可忽视的社会危机。因此需从心理学的角度去分析教育过程及认识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导大学生心理向健康方向发展。

首先要了解大学生,尤其是大一新生他们普遍存在心理障碍。大一期间对疏导学生心理矛盾,促进健全人生性格的形成具有很关键的作用。对刚步人大学校园的新生来讲,他们每个人都面对全新的世界。无论是生活环境还是学习方法,还是个人的社会角色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许多心理问题的出现都和早期的适应不良有关,因此提早介入可有效地帮助他们尽快地适应大学的新生活,全力投入学习对做好大学生心里健康教育工作,至关重要。

(1)生活环境发生变化。中国城乡地区差距很大,使得当前中国大学的校园生活具有“移植性”。

(2)人际关系发生变化。离开熟悉的亲朋,面对一个新的团体,这需要融合。但在融合的过程中,由于新生家庭背景、生活习惯、性格和价值观各异,在碰撞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一些矛盾,从而引发心里困惑。

(3)学习方法发生变化。从应试教育为主转向大学的素质教育,学生由被动接收知识转向以在教师的引导下有目的追寻知识。但现阶段中国教育体制普遍存在的的误导会导致新生在认知上的冲突。

(4)生理发育引发的性观念的变化。当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生理发育提前,但心理发育滞后的现象。由于中小学性教育的不到位,导致目前大学生个人的性观念、性知识在大学初期普遍存在局限。加上大众传媒无所不在的性诱惑,导致一些大学生出现性心理困扰。

正是由于大学生一下要面临这许多他们此前从未面对的变化,大学生的心里健康水平处于黑白相间的“灰色地带”的理论引起了普遍的关注和认同。大学生存在心里问题的事实已经让高等教育的工作者高度重视处理的方式方法。2005年9月28日教育部成立“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把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康教育提上一个新的高度。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聂振伟教授就分析指出:当前,大学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交往困惑、适应困难、情绪动荡和性心理困扰四个方面。

现在的大学难逃脱那个滥俗的比喻:她是天堂,很多梦想在这里异彩纷呈地铺展,人生的辉煌由此奠基;她也是地狱,很多憧憬在这里破碎,世俗的染缸把人生的画布变得斑驳不堪。这个比喻可以说是我国长期以来教育体系弊垢在历代大学生心里造成的阴影的一个集中体现。我国的教育体系长期以来忽视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怎么样成长为一个人的问题。大学生正处于各方面的定型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也有强烈的求知欲。他们希望获得引导的欲望也是存在的。而由于大学生活往往是离家居校,家长的影响就自然减弱。在学校培养一个足以能影响学生心理向健康方向发展的轻松环境非常重要。事实证明: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组织的吸引力,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是有积极引导作用的。这种好的影响力在新生入学初期更容易发挥作用,如果单纯通过学业获得评判,这个过程不仅需要至少半个学期甚至更长,评判作为依据的成绩标准的唯一性,也在现代大学生经过长期应试教育后的逆反心理作用下大打折扣。社团组织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那就是网络了一群志趣相投的青年男女,很容易起到社会学上“婚床”的作用。

性对于大学生不应该是洪水猛兽。之所以现在大学生在这个问题上出的问题比较多,有文化的因素,也有教育方式上的问题。大学生对性的需求,除了生理上的之外,心理上的需求也同样不容忽视。我们文化中性道德对性的判断总是立足于“不允许”的范畴,极少对性作出明确的鼓励的判断。生活在禁欲文化下的当代大学生形成了一种颇为奇异的心态:要么欲掩还说,性发泄的途径取向于物,厕所文化、课桌文化、黄色短信文化的流传等即属于此;要么彻底打破旧的道德标准,特立独行。婚前同居在当代大学生中已得到了相当程度的认可。学校的管理也一再受到挑战。在中国现阶段的经济文化条件下,大学生的直接性行为对正处于成长期的青年有百害而无一利。培养大学生的健康性观念却显得非常必要。不重视这个问题,会使得部分学生的心理发生变态。现代大学生获取性知识的途径已经多样化,而且追寻性知识常常是主动的。大学生的性和恋爱困惑与从众的心理不无关系。从新生入学开始就有意识地进行正确恋爱观的教育、健康性心理的教育、负责任的婚姻观的教育可以为学生的正常性的心理需求指出方向。

在现代大学教育中,教师已经无法回避的一个事实是,随着在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后出生的子女步入高校,在娇惯中长大的这一代,过于自我。在行为方式上常常会表现出个人主义的倾向。这种个人主义的思考重点以个人实际经验出发,不强求规律真理,能夠容忍相当程度的琐碎零乱。因此要在现代大学中树立一种统一的范本常会遭到质疑。体现到实际的生活中,则是相互之间缺乏信任,在遇到挫折后,会退回自我的小天地。尤其是在心理上相对处于弱势的群体常感到“人际关系的敏感”和“敌对”。帮助他们走出自我的圈子,靠硬性说服教育效果不大,在还没有形成心理障碍之前,就通过群体活动的吸引,会使个体更好地融于集体之中。

改革大学教育模式,增加学生学业选择余地,也有利于缓解大学生因学业造成的心理紧张。当然大学生终究是从社会上汇聚而来,又将回归社会。大学生所生活的校园也是社会的一部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也应当引起社会多层面的关注。一个人健康心理状态的形成决不是一个短暂的过程,他受制约的因素很多,只有在遇到事情之前就有了健全心理素质所具备的要素才能减少问题发生的机率。

参考文献:

[1]袁岳,方大为.中国这边,美国那边.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4.7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企业观点,与【名品家电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仅供读者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名品家电网】刊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新闻纠错: lwl#youngchina.cn

关键词: 大学生 文章 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