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训模式

2018年09月26日 13:08来源于:科学与财富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pdf

耿红梅

摘 要:当前电子行业的产业变革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对面向工程项目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创新人才需求日益增加。应用型地方大学必须通过深入贯彻科教融合理念,加强校企联合,引导教师实现教研统一,鼓励学生参与面向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和产业发展需求的科研活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积极围绕"服务地方、面向应用"这条发展主线,以培养具有良好素质和社会责任感、持续的学习与发展能力、较强的专业能力与创新能力的电子信息领域高水平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电子技术和嵌入式应用技术为主要人才培养方向,为区域经济建设输送优秀的创新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引言

电子信息工程人才已然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电子信息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对于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发挥了巨大作用。在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过程中,高校必须有效结合理论与实践,不断改进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模式,只有如此才可以培养大批电子信息工程应用型高级人才为国家发展出谋划策。

1 电子信息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

现代企业已经把应用型人才作为“现场工程师”,他们应该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可以在生产过程中提供一定的技术指导,调试、运行和维护设备等。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研究的内容包括传输、获取、处理和应用信息方面的知识,以及有关的技术操作问题。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特点是丰富的知识内涵、不断的发展变化和广泛的应用范围等。随着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可持续发展,相应创新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内容、培养方法与教育手段。

2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不足

2.1 如何让教学跟上时代发展,满足现今人才培养的要求

电子信息工程近年来发展迅猛,新技术层出不穷,在教学中如何跟上时代的发展成为一大挑战。科技在不断发展,而学校的教学仍停滞不前,这样的结果往往是学生在毕业后,发现在校所学知识已经与社会发展脱节,这样的人才培养不仅满足不了学生就业的基本需要,也达不到时代的要求。因此,在现阶段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把时代发展产生的新技术融入到教学中,让学生的知识水平发展跟上社会的脚步,这对在校老师的信息收集能力,专业水平和教学方式都提出了挑战。

2.2 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不足

在教学与科研工作中教师是主体,直接决定了应用型人才培养与教育质量提升。但是,在教师队伍中出现了年龄偏小、职称不高以及教学能力不足等问题,理论上可以通过外聘老师解决,但是当人才培养计划调整以后,大量减少了教学任务课时,基本上不需要外聘教师。在电子信息工程长期发展过程中,教师队伍问题客观存在,但是基本都能做好本职工作,师资数量已经不是限制因素,真正需要提高的是教师教学水平,尤其是与培养应用型人才高度符合的实践水平。

2.3 办学经验相对不足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办学时间不长,也出现了一个无法忽略的事实即时间较短。尤其是最初开办的几年中,完全改变了师资结构,每年都要调整人才培养计划,虽然国家教育部门明确要求高校必须联系市场发展特点培养人才,可是在不断变化的情况下,严重缺少教学管理经验。同时,由于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交流与合作方面没有合理的制度,可以借鉴的经验不多,尤其是在实践操作方面经验有限,因此電子信息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尚处于不断摸索阶段。

3 培养方案实施

3.1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阶段的改进

对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传统上主要注重对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而对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这样的结果显然不断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在学生的培养阶段上可以进行一个基本的划分,首先,在进入大学前两年,应该主要传授学生知识,为学生打好基础,保证学生有扎实的专业功底,让学生对自己所读的专业有具体的认识,对自身情况也有一定了解。在大学的第三年,应让学生会根据自身爱好和专业学习情况选择不同的发展方向,选择不同的专业方向开始有侧重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专长,并在此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与社会对接做好准备。在第四年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情况选择一些实习企业进行实习,开始与社会对接的第一步,让学生了解社会的要求和自身的不足,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2 课程设计:培养动手能力

课程设计是课堂教学和课程实验结束后的综合应用实践环节。本项教学改革将模电课程设计分为两部分,一是为弥补实验设备不足而进行的仿真设计。仿真设计包括三个环节,首先进行常用单元模块电路仿真;然后结合课本知识,给定电路参数和设计要求,进行仿真电路设计;最后拓展内容,对一些实际应用广泛的应用电路仿真进行学习。三个环节对学生的要求层层递进,前两个环节为“必做”,第三个环节为“选做”。二是从设计、制版、焊接直至调试全过程的综合设计制作选题。有两个题目供学生选择:①电话机振铃电路设计;②简易函数发生器。

3.3 课程体系构建

在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中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是关键,其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发挥了决定性作用,课程体系的构建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还关系到学生的健康发展。1.以人为本,凸显层次性。坚持以人为本,逐层推进,在拓宽专业口径的过程中紧密联系柔性专业方向,高度结合基础与方向,逐步建立平台式的三大课程体系,即通识教育和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特色课程。2.以行业岗位及就业方向,有效结合理论与实践教学。在应用型技术专业学习过程中需要强调实践操作的作用,联系真实状况,根据社会行业发展特点,对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全面解析,基于客观角度构建以职业技术为基础的应用型课程。3.面向未来重视发展课程体系。电子信息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不断创新,包括不断升级的电子软件工具。学校无法为学生提供所有的新知识与新手段,因此,课程体系应重视发展特点,充分结合学生的今后发展情况。一是学生今后的发展基础是专业平台,其必须十分稳定,同时及时掌握行业新兴科技;二是对教学模式持续创新,有利于学生产生活跃的学习思维,对课本知识科学应用。

结束语

近些年来,电子信息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获得了较好的效果,不断提高了教学水平,但也要深刻认识到,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社会需求的持续改变,电子信息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将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怎样促使应用型人才与社会发展要求很好适应,还需要不断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童强,周大鹏,何光普. 转型发展期电子信息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探索[J]. 乐山师范学校学报,2016,8.

[2] 李树涛,章兢,黎福海,等. 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1(04):77-79.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企业观点,与【名品家电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仅供读者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名品家电网】刊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新闻纠错: lwl#youngchin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