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创新工作室为企业提质增效立新功-创新驱动 提质增效
摘要:当前,煤炭质量已成为影响市场占有、价格稳定、效益提升、信誉维护的最大因素,煤炭销售是以用户需求和效益最大化为出发点。本文提出煤碳企业原煤质量及销售中的提质增效策略,对煤炭行业具有一定的直到意义。
关键词:煤炭;质量;销售
煤矿企业应以“广泛调查研究、征求职工意见、查找差距和不足”为手段,提升市场竞争力;以“经营统领全局”和“以质定销,以销定产”为目标,促进煤炭产品销售;不断对标先进企业管理标准,制定适合自己企业煤质管理的办法,从源头上强化煤质管理,从生产工艺设计,优化采掘布置,抓好合理配采,在加强生产现场管理,内部考核等方面下功夫,生产市场需要的煤炭,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提高煤质,强化选矸除杂,确保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加强煤质管理,努力实现煤炭产品质量最优化和销售及效益的最大化,从而推动提质增效和生产经营目标的实现。
一、转变观念,力求创新,提升销售利润点
企业的决策者必须紧跟市场的需求步伐,加大产品结构调整,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这也是企业应对煤炭市场变化的根本途径,主管领导必须加大市场调研,了解用户对煤炭指标的数据,通过改善生产工艺,洗选加工等手段,探索开发出适应钢铁、冶炼、化工等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寻求市场发展的新空间,要以销定产,以销促产,实现产品的多元化。分管领导要充分利用现有煤坪煤仓的仓储和配煤功能,以配煤为主体,根据电煤、水泥、造纸等动力煤市场的需求,通过严格的采制化,提供准确的煤质参数,对相关煤种进行合理配销,既满足电厂基本热值需求,稳定电煤销量,更要满足水泥,造纸等到动力煤市场的需求,拓展新市场。销售人员把握好煤炭销售中的计质计量的利润点,对电煤、钢煤等批量较大的用户要安排专人跟踪协调,大力探索创新计质计量确认考核机制,授予销售主体以充分的自主权,确保计质计量处置灵活,及时到位,实现责权利的统一。重点是强化对电厂的计质计量的办法,以保障煤炭企业的自身利益。
二、注重宣传,提升意识,促进转型见实效。
企业应以加强煤质管理为切入点,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增效益促发展之路,积极开展全员“提煤质、促发展”主题教育活动,充分利用“三会一课”,对干部职工的原煤生产的质量意识进行大张旗鼓的教育,在管理干部中开展“提质创效”大讨论,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及时把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提质增效的主题上来,使全体干部职工切实摆正产品质量与效率效益的关系和形成“煤质提高一大卡,胜过多产百吨煤”的质量观。突破单一的数量型发展模式,逐步向质量、数量一体化观念转变,才能取得效益最大化的目标。一是加强组织协调,积极调动和凝聚各方面的力量加强煤质管理,形成全员参与的良好氛围,并每月按期召开专题会,分析找出影响煤质的原因,及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严格落实责任。二是加强区队、班组人员的业务培训,将区队管理人员和班组长培养成为煤质管理骨干,学习和掌握煤质管理技能,提高煤质管理素质,对煤质管理过程中的先进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三是在新采区设计和巷道布置时,要考虑保证煤质的措施,加大提高煤质的工程投入,力争做到在地质条件复杂时,要通过改进设计方案和补充煤质措施来保证原煤开采质量,没有煤质管理措施的一律不准开工。四是炮采工作面遇到断层、地鼓等地质构造时生产技术科要抓好超前技术管理工作,加强打眼放炮管理,做到少破顶、底,少破矸;顶板破碎时及时上网,及时维护。五是在工作面出煤过程中,严格执行“三捡”(即采掘面捡、开溜捡、专人捡)和“两不上”(溜子里有煤不上矸石、有矸石不上煤)。
三、重管理、明责任、强化组织领导。
企业领导班子成员要重视原煤生产和销售过程的管理工作,成立以总经理为组长、班子其它成员为副组长、业务职能科室为成员的煤质管理领导小组,负责从设计、生产、销售全过程的分析、指导、管理工作和月分析会制度。一是强化制度管理。建立健全《煤质管理实施办法》、《煤仓现场发运和质量数量检测制度》和《煤质管理考核细则》,各采掘区队也建立相应的煤质管理组织机构、制定具体管理制度,进一步明确煤质管理目标、考核标准、考核范围、奖惩措施。同时明确总经理对煤质管理负全面责任,生产副总经理负责煤质管理措施的落实,采掘区队长对煤质管理负有直接管理责任,煤质科、销售科负责煤质检测,形成层层把关,领导及科室齐抓共管提煤质的良好氛围。二是落实工作责任。对关键岗位的采制样人员和重要岗位的司磅员的加大监督检查力度,采制样人员必须每周到采煤工作面抽样检查不得少于2次,并建立质量抽检台帐,以生产、联营现场为重点,从采、掘、运、筛选、洗选、装车发运等各环节入手,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保证措施,建立質量管理责任制;针对井下采煤工作面夹矸等影响煤质管理的情况,安排专人现场监督检查生产及运输环节的煤质情况,严禁各类杂物、大石头等杂物进入运输系统或煤流中,发现一处处罚一处,保证运煤系统不受污染。建立和完善了从采、装、运、洗的监控保障体系,做到处处有监督、层层有保障,确保煤炭质量稳步提高。三是强化现场管理,职能科室每月对煤仓计质计数设备进行一次全面的核查,确保计质计数的准确性,把计量与采样相结合采取定期或不定期对煤仓装车、计量、化验等过程的视频监控和销售工作进行督察;围绕提高煤炭质量,从工作面采煤方法、顶煤弱化、放顶煤管理、运输洗选等环节入手,制定合理的采掘、分装、分运等措施。在采掘工作面加强顶板管理,提高支护质量,避免漏矸,并完善排水系统,严格煤水分流,杜绝拉水煤现象。坚持每天对工作面原煤进行监测及定期采样化验,以便准确掌握井下原煤质量,并依据煤质变化及时调整采煤方法,控制采高减少留底煤等;加强对采掘工作面的监督检查,合理控制洒水降尘水量,减少不利因素对煤质的影响。严格实施分区包头包面,明确责任,重点头面专人负责,狠抓现场跟班,落实一头一面一措施的管理、考核制度。四是强化教育培训。进一步加强对销售人员的教育和管理,尤其是提高现场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和履职水平。同时,组织采制化人员进行培训,提高采制化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操作水平。积极采取措施,不断加强煤质管理力度和责任制的落实。
四、定举措,重落实,煤质管理见行动。
强化生产工作面现场管理。针对井下地质构造、煤层赋存和矸石易混杂的实际情况,对炮眼的角度、装药量以及煤层的厚度、硬度以及夹矸层的硬度都要综合考虑,积极统筹安排采掘布局,从生产源头现场加大煤质管理力度,尤其对半煤岩的工作面在抓好分打工作的同时,尽力为一线职工创造就地捡矸有利条件,同时加大捡矸工作检查力度,在煤层较薄的工作面通过缩小拉炮距离、小面积起爆的方法,有效减少了矸石的混装。
严格阶段性分矸管理。在工作面首先由班组人员进行捡矸、然后由开溜运输工捡矸,装车时再由装车工捡矸的操作捡矸流程,实现煤炭質量事前控制、事中把关、事后反馈和责任倒追的管理体系。通过协调薄、厚煤层采掘顺序调整开采层位,减少排矸量,实现主采工作面和小断工作面的合理配采。通过调整规范运输环节来实现煤、矸分运创造有利条件。通过分倒、分堆和增加筛选设备与拣矸人员配合来进一步加强煤质管理。
注重运输过程控制。充分利用监控视频系统对原煤生产、运输、筛选、入仓等各个环节煤质状况实行24小时监控跟踪管理,确保煤质管理全过程受控。每班加强选矸力度,将工资、津贴与选矸多少直接挂钩,加强采掘工作面、机巷的选矸工作,坚决实行分采、分掘、分装、分运,地面皮带选矸不间断。
严格责任落实。对采掘单位根据工作面具体情况,严格执行超灰扣产、扣资及超矸扣产制度,超采高罚款制度。强化对生产、地测、调度、运销等煤质管理小组成员的责任落实,完善煤质管理奖罚措施;结合各生产区队自身情况,将煤质指标纳入相关单位考核范畴,并将考核指标层层分解到班组及个人,做到人人有指标、班班有考核、事事有落实;相关职能科室加大对各单位煤炭质量不间断抽查、巡查力度,对发现的问题严格考核,及时兑现奖罚,促进煤质管理责任的落实。
抓服务质量促销售。为确保在市场变化中站稳脚跟并不断增加销量,该矿注重提高销售服务质量,经常组织客户召开座谈交流,与客户加强沟通、建立紧密的合作渠道。并定期在客户中征求意见和建议,分析当前销售形势与客户需求,及时提出煤质及现场管理的具体管控措施。
五、强管理、上装备、强化考核力度。
强化监督检查考核力度。采煤工作面煤质采制样工作要通过每周不低于三次的不定时化验报告来检验工作效果,并以此作为考核依据之一。一是在采掘生产区队增设跟班跟班为专职的煤质管理员,在生产一线紧盯现场,及时处理生产中遇到的问题,从源头上杜绝煤矸混装的问题;在生产过程中采取优化放煤工艺、多轮次间隔放煤等措施,严格执行“见矸关门”、“分装分运”等制度,有效降低顶板矸石混入原煤的风险。在工作面通过地质构造带断层时,每班都安排专人探顶煤、底煤厚度,根据煤层厚度合理调整开采层位,强化顶板管理,加强液压支架的检修力度,确保支架顶梁接顶严实。采煤过程中及时支护顶板,防止架前、架间顶板岩石冒落,确保煤质。二是加强采制化工作。加强采样人员现场盯岗力度,及时对井下每班各采掘工作面及运输各个环节的煤质进行督查,在生产工作面的煤层进行采样、制样,随时关注各环节煤炭生产过程中质量变化情况,对发现的煤质问题现场指导,及时进行协调解决,并跟踪复查;抓实煤质检测流程,对煤质过程检验环节、工作任务及工作流程进行调整,进一步规范采制化管理标准,科学设置监测点和取样周期,明确各环节责任人员、工作标准、目标时限、奖惩制度,及时反馈煤质变化情况,为提高调整采煤质量提供依据;抓牢地面外运的煤质监管,对每批商品煤装车做到有采样、有化验,一丝不苟的把关,杜绝销售中质量事故的发生,强化煤质管理的基础工作,推进煤质管理工作细化、深化。各单位生产坚持班班采样,煤质科加强对各品种煤进行分区域化验和监督检查,采制化人员在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国家标准标对煤质检测。三是加强煤炭计量工作。发现区域运输矸石多、质量差的不予计量,单独处理,不准进入煤仓。同时在地面煤仓配置“电子眼”实施科技监督,有效杜绝计量不准、煤矸混装等现象。四是加强原煤筛分、洗选工艺管理。要求全岩巷道、半煤半岩巷道、过断层的工作面必须实行煤矸分装分运;煤炭管理科采取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对煤矸分装分运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一旦发现煤矸混运现象,立即对责任区队进行严格考核,并要求及时整改。同时,加强除铁、除杂专项管理,降低商品煤含杂率。抓好采掘工作面主运输皮带机和原煤运输主皮带机除铁器的正常运转,及时清理除铁器,发现煤流线出现杂物,发现矸中含煤、煤中含矸超指标的,严格按照矿相关规定加倍考核责任单位及责任人,并严格经济处罚。
煤矿企业只有在原煤生产、运输、销售环节中加强管理,增加块煤的产出量、原煤入洗量、煤质发热量、销售计数量等过程中的管控,严格开采过程中块煤率的直接管理,在编制采掘工作面作业规程是必须有保证煤质和块煤率的措施,要深入现场观察及时掌握影响煤质和块煤率的一切因素并及时的加以修改。对煤炭开采、设计、三量管理、煤层有断层的开发区,作业规程或图纸上应标明矸石储运措施,设计煤矸分流系统。根据工作面的具体情况,做到不同煤质、不同条件的煤层合理配采,合理安排各工作面的推进度保证煤质。强化皮带运输机,主煤流运输过程中的毛煤质量,根据市场行情与商品煤、块煤发热量,以质定价,严禁优质煤与劣质煤混装,以次充好影响市场信誉,及时调整市场销售策略,经常听取生产现场干部职工和销售人员提出的原煤质量及销售中的合理化建议。才能实现煤质管控和原煤销售中提质增效。
(中岭公司 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