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2018年09月11日 13:48来源于:科学与财富

关于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pdf

摘要: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职业技术学校作为一所地方性中职学校,其课程教学应该与佛山、顺德的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本文就容桂职中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如何进行教学改革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

关键词:中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改成果

人力资源管理作为财经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具有专业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因此对该课程的传统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通过探讨中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情况,探索如何有效提高职中此类专业课程教学效果,进一步完善该课程的教学体系。

1 容桂职中人力资源课程教学概况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是容桂职中财经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多年来,容桂职中积极探索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首先,容桂职中根据未来职业岗位对学生素质的要求,改革相应的教学课程内容,逐步建立起科学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学校坚持“理论够用、重视实践”的原则,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讲解中,大胆删除以前不必要学习的理论章节,增加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结余了有效的学习时间。例如根据教学学时安排,整合课程教学内容,将“人力资源理论研究”、“人力资源发展历史”等理论性强且对中职学生作用不大的章节删除,增加了企业管理、商务沟通、情商培育、德育渗透等实践教学内容于课程中,拓宽了中职学生的专业课程基础知识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其次,作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应该是课程教学的重点。如何实现这个目标,这需要在教学方式做相应的改革和创新。在教学过程中,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突出实践性教学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1]。改变过去那种“填鸭式”、“满堂灌”的陈旧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上尽量少讲,而是让学生多讨论、多练习、多实践,教师对学生的实际动手效果要进行及时的点评。在校外实践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教学中,与顺德区内几家企业例如碧桂园、顺峰、乐购、卜蜂莲花等人力资源部门建立合作关系,邀请企业相关人士给学生现场示范,因材施教,将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与企业现场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2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改成果

根据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培养目标,容桂职中课程教学改革不断围绕该门课程应用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开展,目前在教学上推行的新方式新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由“传授型”向“导向型”转换

传统的课程讲授是“教师+粉笔”模式,课堂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是被动听课,这种“填鸭式”教学使学生没有时间去思考课堂上讲授的内容,教学效果往往不佳。随着课堂教学方法和工具的逐步多样化,多媒体教学不断被引进课堂教学,大大节约了老师的板书时间,使老师有更多的时间在课堂上开展互动教学,如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就某个问题展开讨论,进行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的互动教学。

对于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主要的知识点,老师还可以结合相关的企业管理学基础知识向同学们提出各种问题,鼓励学生从多个方向、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并展开讨论,实施“头脑风暴”。引导学生多方向多角度思考,而不是告诉学生一个现成的答案,从而能在不同情况下提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达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目的。

如果说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下,教师是一个演员,在课堂上要抑扬顿挫,声色俱备地表演以吸引学生听和学。在课程改革后,教师的角色更多的像一个导演(学习的设计者、组织者、管理者和指导者),在课程教学中起着引导、组织、示范、协调的作用。教师的任务是将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通俗易懂地讲解给学生听,加强课程动手实践训练,教会学生自主主动地学习,这样学习的效果才会让学生印象深刻,达到终身难忘之效。

2.2 课程引进案例教学法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为了加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使学生理论联系实践,在理论讲授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活泼,学生更容易接受。如在人力资源招聘环节中,可以引用具体的招聘案例,根据案例的具体情境,让学生置身于中,从岗位任务书的设计,到招聘方案的发布,简历的设计与收集,面试的方法,最后人员的确定等一系列招聘环节,可以用具体实际的案例去分析说明。在案例分析中,可以让学生参与其中讨论,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学深、学透、学懂,运用学到的人力资源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这种学习方法是一种动态的、主动的学习。因此,案例教学无论是“从例到理”,还是“从理到例”,都十分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自主性的发挥,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案例的分析、推导,从而掌握概念,并能较好地运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2]。

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是运用频率较高的一种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学习中,教师教会学生的是一种方法,一种思路,让学生自主思考、分析和判断,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收者,而变成了课堂的主角,能够灵活运用、驾驭知识,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角度看,案例教学是学生了解现实问题的重要媒介,可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和能力,促进所学知识的迁移和综合运用[3]。

2.3由“专业课”向“综合课”转变

现代社会需要具有综合专业素质与能力的人才,要求学生能用多学科知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要与时俱进,紧跟学科发展步伐,课程从“专业课”向“综合课”转变,做好本课程与其它相关课程的衔接和融通。在教学过程中要将本课程和其他相关课程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学科与学科之间的交叉点,打破单一学科的封闭,让学科之间的知识相互渗透,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来处理问题,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让学生学会用全局眼光来看待问题,提高他们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以中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为例,人力资源管理涉及到招聘、员工培训、绩效考核等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应用,还涉及到德育、商务沟通、员工礼仪培训等课程内容。本课程教师要经常与其他学科教师沟通,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和脱节。另外还要补充多种教学资料,开拓学生视野。本课程除了按教学大纲进行正常的课堂教学外,还要为学生提供多种教学资料,以补充和充实课堂教学内容。这些教学参考资料主要有:有关人力资源教学视频、故事等,这些教学资料的增加,不仅大大丰富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同时也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3 结语

容桂职中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已做了多方面的尝试,并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但该门课程的教学体系还需要不断完善,如案例教学、模拟实训、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学生考核等内容需要进一步开发和充实。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明显不足,目前虽然已建立了几个校外实训基地,但数量还远远不够,学生能“走出去”实践的机会还不多。总的说来,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还要根据社会、市场对人才岗位的要求不断进行深化和完善。

参考文献:

[1]许贻斌,谭玉兰.关于秘书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高教高职研究,2007(12):192

[2]雷玲.《国际贸易实务》的案例教学[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2):81-82

[3]申琦.《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方式探讨——案例教学的应用[J].当代经济,2008(9):126-127

作者简介:余俊香(1983-),女,汉族,湖南衡阳人,硕士。研究方向:工商管理、職业教育。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企业观点,与【名品家电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仅供读者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名品家电网】刊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新闻纠错: lwl#youngchin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