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压缩器在人声录制中的应用
陶桂梅
摘 要:人声录制,既包含了录,也包括了制。录就是前期的录制过程,制就是后期的处理。两者密不可分且同样重要。录制的过程是将作曲家想要表达的思想通过歌手演唱来实现出来,把它具体化了。而混音的过程就是要使混音成品得到更好的音响效果,给这个音乐作品添加生命力,使它更加有表现力。
关键词:人声录制;后期处理;录音;作用
1人声录制的定义和类别
录音,即对声音的记录。提到录音,可能大家感觉并不是很陌生。但是真正了解或者涉及到录音这个专业领域里来,或者参与过录音过程的人就很少了。因为专业录音器材设备的缺乏,录音棚费用的高昂等等因素,让人们很难真正去接触它了解它。我国电影,电视剧,歌曲对白录音和混音领域,可以说还处在比较初级的阶段。不论是人们的认知程度还是技术和设备层面上,都和国外有着一定的差距。通过这篇论文,向大家介绍下录音混音的流程,混音的意义和方法等,让大家对这个音乐工业里重要的一环有进一步的了解。
第一種动圈式话筒。动圈话筒内部的振膜上,有一个被悬挂于磁场中的音圈。当声波引起振膜震动时,会带动附着在上面的音圈一起再磁场中震动,从而在音圈的导线中产生了于声音信号相对应的电信号。第二种电容话筒。电容话筒的内部有两块相邻的金属薄板,一块固定不动,一块随声波变化而震动——这块也就是振膜。当给这两块极板加上恒定电压之后,振膜偶读震动便会使其与固定极板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从而得到一个随着声压的变化而变化的电流。第三种铝带式话筒。铝带式话筒的构造原理与动圈话筒相同,只是它的振膜由一条带状的金属薄片而不是音圈构成。铝带式话筒一般比较适用于低频丰富的声源类型,例如贝司和男声。各种话筒的特性各不相同,人声同样具有多种表现形式,音乐风格也多种多样,因此对话筒的选择相当重要。一般来说,动圈话筒具有一定的温暖度以及由于中高频提升所带来的表现力,但是因为这种话筒通常要求演员的嘴距离话筒非常近,因此它所带来的表现力又被话筒使用中的近讲效应(近讲效应引起的低频提升会使声音清晰度降低)所掩盖;铝带话筒具有良好的瞬态反应,使用距离通常在10cm~15cm左右可以保持最佳的音色,而在远距离拾音的情况下可以取得柔和音色。
2录音技术中人声处理方法
2.1语言类录音
语言类录音、歌曲类录音是人声录制类型,二者在处理方面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和歌曲类录音处理相比,语言类录音处理难度较低,注意拾音的同时,防止录制过程中受到附近嘈杂声音影响。简单来说,拾音就是采集声音的形式之一,也就是传音器所处的具体位置以及角度。同时,语言类录音组成要素较多,比如,讲座、文艺作品朗诵。除了话剧舞台、朗诵之后,其他语言类录音对发音者并没有太高的要求,音色、音量二者变化幅度不大。近距离拾音是常用的人声处理手法,在录音技术作用下,录制工作者不需要过多加工发音者音色,只需要确保原音圆润度、清晰度,最大化展现人物自身发音。在录音过程中,录制工作者要注重出现的各类干扰声音,合理屏蔽周围环境,做好后期的删除处理工作。此外,“啸叫”是影响语言类录音效果的主要因素。在环境、设备等因素作用下,“啸叫”产生的几率较大,录制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啸叫”也可以称之为“回受”,简单来说,就是扩音现场出现的刺耳鸣叫声,以高频为中心,主要是因为现场扬声器、传声器二者角度相对,在声音传递过程中,会产生折射现象,在某区域中,会多次折射到声音采集器,出现叠加线。声波在一定范围内不断扩大,会强烈刺激现场观众听觉,也会对录音设备造成较大的影响,情况严重的话,录音设备会被烧毁。在处理语言类录音中,录制工作者要正确认识传声器、扬声器工作原理,把握好二者所处角度,结合声音传播过程中动态变化情况,优化利用录音技术,科学辨别音质,巧妙处理语言类录音,最大化提高录音的质感,促使释放的声音能够满足大众在声音方面的客观需求。
2.2歌曲类录音
2.2.1歌曲类录音概述
在处理人声过程中,录制工作者要高度重视歌曲类录音的科学处理。在录制歌曲过程中,动圈式传声器不断应用其中,专业歌手也可以采用质量较高的电容传声器。以距离为基点,拾音可以分为三类,即“远距、中距、近距”拾音,采用的传声器各不相同。如果属于近距离的拾音,在录音过程中,应用其中的传声器要具有较低的灵敏度,较高的动态范围,录制工作者要控制好传声器、声源二者间的距离,控制好角度,避免角度过大或者过小,确保传感器可以顺应感知气流,促使频率平衡,可以将防风罩应用其中,有效防止录制过程中有气团声音产生,避免演唱中音量动态变化,最大化提高音质。该类录音处理技术可以作用到录制通俗类歌曲中。在录制摇滚歌曲、合唱歌曲等中,录制工作者要全面、深入客观分析环境、声音高度两大问题,大都要采用远距离拾音方法。如果要录制民族歌曲、美声唱法中,录制工作者要采用中距离拾音,控制好传声器、声源二者距离与角度。在此过程中,录制工作者需要根据录制歌曲类型、环境要素等,全面、深入分析音响设备、录音现场各方面情况,深入剖析作品的艺术特色、思想主题等,制定合理化的录制方案,优化利用录音技术,科学处理歌曲类录音,合理解决录制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促使录制的作品是技术、艺术两大元素的完美融合,促使演唱者更好地借助歌曲来表达自己的心声。
2.2.2歌曲类录音中录音技术的应用
(1)业余歌手。从某种角度来说,不同类型的歌曲有着不同的演唱方法、技巧、风格流派,民族风貌、地方特色是演唱民族歌曲的关键点,音色华丽优美是美声歌曲,丰富情感的展现属于通俗歌曲等。由于歌曲风格各不相同,人声处理方面也有着不同的要求,录制工作者必须灵活应用录音技术,科学处理人声。就业余歌手来说,大都没有进行针对性、系统化的发声训练,甚至音色方面存在缺陷或者不会灵活应用传声器,导致演唱过程中,听众能够听见呼吸噪音、声带噪音,男歌手极易出现“沙哑、喉音”。在演唱过程中,业余歌手应用的传声器要具有低频切削装置,避免演唱过程中出现低频噪声,确保音色具有一定的丰满度,不能过于生硬,中高频段要合理提高分贝,促使声音更加洪亮、清晰。此外,录制工作者要将音量适当开大些,也可以提高频率,增加业余歌手演唱中的声音响度。
(2)专业歌手。专业歌手都接受过良好的演唱训练,具备一定的基本功,能够演唱出属于自己的风格。在应用录音技术过程中,录制工作者要全面、深入了解各层次专业歌手在高中低频泛音方面的具体特征,也包括流派、音色特征,有效防止录制的歌曲千篇一律。录制工作者要深入分析专业歌手音域具体宽度等,控制处理过程中的衰减程度,避免录制的歌手音域变窄、变薄。在此过程中,录制工作者还要随时留意专业歌手演唱情绪的动态变化,录制过程中,要多和歌手沟通、交流,避免歌手演唱情绪波动较大,影响处理效果。录制工作者不能将男声、女声二者混为一谈,要从不同角度入手准确把握二者间的区别。男声音频大都不高,在100Hz的时候,可以大约衰减3dB,适当增加清晰度。和男声相比,女生音域、频率都较高,高频阶段极易产生声带噪音,在处理过程中,录制工作者需要在7-10KHz的时候,大约衰减3dB,来消除女声高频阶段产生的声带噪音。
结论
总而言之,在录制过程中,录制工作者要结合影响录音效果的一系列因素,巧妙利用录音技术,科学处理人声,修饰、美化语言类录音与歌曲类录音,最大化提高录音效果。从长远的角度来说,录制工作者需要不断完善提升自我,注重音响学、美学等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断提升自我音响修养以及录音处理能力,在多样化录音实践中积累丰富的录制经验,在录制过程中借助录音技术、处理方法,科学处理人声,促使大众可以借助人声,深刻感知作品内涵、主题等。
参考文献:
[1]蒋将.浅谈人声录制中传声器的运用技巧[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2(12):145-146.
[2]朱由刚,宋红.如何做好人声的录制工作[J].现代视听,2010(S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