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城市第三产业内部就业的比较研究.pdf
朱艳萍
摘 要:本文旨在研究九个城市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发展状况,找出郑州第三产业发展的差距,分析第三产业在郑州国家中心城市体系建设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为郑州未来第三产业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国家中心城市 第三产业 郑州
2016年12月,国家发改委在发布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支持武汉、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2018年2月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提出建设西安国家中心城市。至此,北京、上海、天津、广州、重庆、成都、武汉、郑州、西安等九个城市构成我国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主体框架。本文旨在研究九个城市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发展状况,找出郑州第三产业发展的差距,分析第三产业在郑州国家中心城市体系建设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为郑州未来第三产业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一、郑州市与其他国家中心城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对比
九个国家中心城市第三产业增加值的规模分成五个层次:北京、上海处于第一层次,在2017年都超過了两万亿元;广州处于第二层次,天津、重庆处于第三层次,成都、武汉为第四层次,郑州、西安垫底,当然这跟郑州和西安两个城市人口规模较小也有关系。从表一的第三产业增长速度看,重庆和郑州两个城市是最快的,说明郑州第三产业发展的潜力还是很大的。
二、郑州市与其他国家中心城市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对比
从表二九个国家中心城市第三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呈现出不同的变化特征。北京市的这一指标六年来一直处在第一位,稳定在75%—80%之间,处于绝对的领先地位;第二层次是上海和广州,基本上处在60%—70%之间,具有较为发达的第三产业;其余几个城市的这一指标基本上都在50%以下,但六年来都呈现出上升和增长的势头,其中郑州市的第三产业较为落后,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仅高于重庆,在2016年才刚刚突破50%。
以上分析说明郑州市经济实力和经济基础还比较薄弱,且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第一、二产业所占比重偏高,第三产业比重远远低于其他城市。从产业结构上看,必须把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提高第三产业增加值在地区不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在全社会从业人员中的比重,通过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来进一步促进郑州经济的快速协调发展。
三、对郑州市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中第三产业发展的建议
1.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郑州市的服务业要向其他国家中心城市的服务业学习,要适应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全面提升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加快郑东新区金融集聚核心功能区建设,搭建辐射全国的特色化、专业化服务平台,提升服务经济层次和水平,加快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增强国际文化旅游交流功能,提高服务业开放度,积极引进跨国公司和企业集团区域性、功能性服务项目,加快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做大现代服务业。扩大服务业消费需求,重点支持科技服务、金融服务、通用航空、服务外包、家居服务等新兴产业,推广文化消费、体育消费、绿色消费等消费模式。
2.要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基本理念,以鼓励激励青年人创业创新为动力,促进“互联网+”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创新,发展分享经济、平台经济、体验经济、社区经济、经济。建设大数据基地设施平台,促进大数据在社会经济发展和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在信息网络、生命科学、人工智能、文化创意应用等前沿领域培育一批未来经济增长点。
3.做大做强生产性服务业,为郑州市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壮大电子商务、信息服务、商务服务、专业生产服务、服务外包等产业规模,打造中西部生产性服务业高地。建设国际物流中心,大力发展航空物流、国际多式联运、快递物流、保税物流,支持第三方、第四方物流发展,构建国际、区域、城市三级物流网络体系,打造辐射东中西、连接境内外的物流通道枢纽。提升商务服务水平,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和会展经济,促进广告、咨询、商务中介、人力资源服务等行业向“专精特优”方向发展。深化专业化分工,创新服务产品和模式,加快发展与制造业联系紧密的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节能环保服务、售后服务等服务业,引导生产企业加快服务环节专业化分离和外包。
4.要拓展提升生活性服务业,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的优质高效服务
提升旅游、文化产业内涵和附加值,创新发展商贸流通业,增加健康养老、居民和家庭等服务供给,促进大众化合理消费,普及社区便民消费,发展智慧生活消费,开拓个性化品质消费,完善重要商品追溯体系和市场调控机制,提升安全消费水平,建设中西部地区特色消费中心。实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工程,建设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和全国重要的旅游集散中心,打造郑汴洛焦国际文化旅游名城。适应新业态发展趋势,强化线上线下融合互动,推动传统商圈向体验式智慧化转型,发展会商旅文体联动新模式,培育高品牌价值企业。引导社会资本积极投入健康、养老、家庭服务等领域,健全服务网络,发展大健康产业。适应大众消费新需求、新趋势,创新住宿餐饮营销管理模式,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研究[J].王中旸.品牌(下半月).2016.4
[2]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问题和对策[J].郭欣欣.江苏科技信息.2017.7
[3]郑州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思考[J].白育炜,孙开帆.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7.8
[4]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成都方略[J].王长辉,姜鹏.北京规划建设.2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