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梁桥式起重机端梁改造方案
蒙凤杰
摘 要: 以电动单梁起重机LDO10t-15.9m为例,采用经典力学结合ANSYS workbench 15.0对矩形管端梁进行承载能力分析,综合考虑制作工艺及企业效益;结果表明,矩形管形式的端梁在桥式起重机上的应用具有实际意义。
关键词: 桥式起重机;矩形管;端梁;企业效益
桥式起重机是横架于车间、仓库和货场等上空进行物料吊运的起重设备,因其形状似桥而得名;它是使用范围最广、数量最多的一种起重机械。电动单梁起重机是桥式起重机的一种。端梁为桥式起重机金属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优化设计与研究显得尤为必要。传统的端梁结构形式为U型槽形式或箱形焊接形式,该两种结构形式尤其是后者焊缝较多,施工成本占比较大且焊接变形不易控制、增加残余应力、降低疲劳强度,由此引起产品质量不理想、工期长、企业效益等问题。矩形管是国民经济中常用的一种型材,广泛应用于制造机械零件和工程结构;其整体结构形式正好弥补桥式起重机传统端梁结构形式的不足。相比于传统形式的端梁,矩形管端梁的结构形式有所不同;鉴于此,需针对桥式起重机特有载荷状况对矩形管端梁予以分析研究。
1、矩形管端梁与传统端梁结构形式对比
传统端梁在与主梁连接位置及其他必要的位置内置有筋板,因其为焊接组合形式,布置筋板较为方便,同时也成为一种成熟的设计方式。对于矩形管而言,其四面封闭,在端头位置布置筋板仍然较为方便,而在端梁与主梁连接的关键部位布置筋板变得较为困难,需设计特定的制作工艺才能完成;若采用该制作方法,这就与追求企业效益的理念背道而驰。矩形管端梁内部关键连接位置难以布置筋板,成为目前在常规制作工艺下所面临的客观事实。另外,传统端梁具有较大的局部加强板是其一大特点。
2、端梁强度及其内部筋板的分析
现以我公司新开发的某车间一台电动单梁起重机样机为例,采用ANSYS workbench 15.0对端梁分别建模分析其与主梁连接位置有无筋板的计算结果;该起重机型号规格为LDO10t-15.9m,采用矩形管端梁,矩形管规格为300×200×10,主梁与端梁的连接为搭接形式。
3、刚度和穩定性的分析
金属结构的正常使用还需同时满足刚度和稳定性的要求。其中刚度包括静刚度和动刚度,稳定性包括整体稳定性和局部稳定性。经对比分析,上述矩形管端梁与对应的传统端梁惯性矩相近,静刚度显然满足要求;动刚度涉及整机结构振动系统,且动刚度一般不做要求,此处不做详细分析。对于其他规格的起重机,可通过加高矩形管规格解决刚度不足的问题。对于整体稳定性,矩形管的高宽比h/b=1.5<3,其整体稳定性满足要求。对于局部稳定性,矩形管300×200×10的腹板宽厚比 ,矩形管内部不需加筋板即可满足局部稳定性的要求。其中,高度h=300mm,宽度b=200mm,壁厚δ=10mm。
4、成本分析
成本是影响企业效益的重要因素。以上述电动单梁起重机LDO10t-15.9m为例,表1列出了其端梁采用不同结构形式的重量。由此可见,对于同一起重量同一跨度的电动单梁起重机端梁,因减少了筋板和局部加强板,矩形管端梁所使用钢材的重量最小;结合施工成本的减少,矩形管端梁的经济效益具有明显优势。
5、结论
①综合受力分析、制作工艺及企业效益,矩形管端梁具有实用价值。
②矩形管端梁因制作工艺及企业效益的需要,与主梁连接位置不加筋板时其材质应采用Q345-B。
③对于大吨位或大跨度的起重机,矩形管形式的端梁局部应力会明显加大,通过增大矩形管规格或增大壁厚可适当减小该应力,但由于市场上现有矩形管规格的限制,起重机端梁的矩形管形式仍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焊接形式;而对于适合使用矩形管的端梁,宜批量生产,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徐格宁.机械装备金属结构设计[M].第2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文豪.起重机械[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3]常红,赵子龙.材料力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4]起重机设计规范编写组.起重机设计规范(GB/T 3811-2008)[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1.
[5]张质文,虞和谦,王金诺等.起重机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