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忽视的照片

2018年08月23日 22:52来源于:科技传播

张婷

摘 要 照片作为一种应用广泛的传播介质,无论其现实意义还是学术价值都是不可估量的,而传播学关于照片的研究视角较窄、范围较小。本文通过文献研究说明照片研究的重要性。

关键词 照片研究;传播学;缺失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8)215-0034-02

1991年希望工程因为一张名为“我要上学”的大眼睛女孩照片引起了全中国的轰动,得到无数报纸、杂志的转载,希望工程也因此在全国迅速被熟知。一张照片形成的广告,传播范围之广,效果之深,引人关注。

照片作为传播活动中的媒介,是传播活动中关键的环节。然而照片的应用究竟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又如何达到信息传播的目的是值得思考的。在传播学界,关注图像的传播的学者不在少数,但是专门对于照片的传播的研究却寥寥无几。

1 照片可研究多视角

照片适用于各种不同的传播场合,有着不同的传播效果,因此关于的照片传播的研究也有非常多的视角和切入点。学术界对于照片传播的研究渗入到了各种不同的学科不同的领域。

云南大学的一篇社科基金中,通过一个名为大等喊村落的家庭照片为研究资料,寻找照片所呈现的故事背后所展现出来的村民的共同记忆和村落文化[1]。照片是留存记忆的重要媒介,确保了村民在记忆过程中记忆得以识别和连续,同时也成为了作者研究大等喊傣族村寨社会记忆的重要资料。照片的复制、直观、固定的特点,相比文字等方式来说,节省了在二次创作过程中造成的信息的流失、偏差。

云南大学民族研究院的成果《云南百年民族题材照片的人类学解读》梳理了百年来学者们在云南田野拍摄的照片,分析学者如何通过照片对雁南少数民族进行研究[2]。照片的传播不仅仅是在照片记录者中间产生意义,更是对研究者、对其他人都有着深挖的价值。前一篇中照片作为在自己民族内传播的工具,保证了这个傣族村落的集体记忆的重现和延续。而尹绍亭的研究,照片的传播则是在云南之外的学者之间。使照片成为研究资料,照片的传播使更多学者了解到他们不在场以及他们无法存在的年代的云南,照片传递的信息让过去的显示更好的呈现。

除了民族文化,照片的传播也彰显了其他层面的文化等。《“老照片”:城市文化记忆的媒介呈现》一文分析了《广州日报》“老照片”版每周刊登过去的老照片,如何和市民共同构建广州城市文化[3]。也许这些照片对拍摄者、拥有者来说,更多的是纪念意义,但是通过在报纸上刊登,让所有的广州市民都可以看到这些照片,勾起其他市民关于相同年代的回忆,共同构建出了这种城市集体回忆和文化。北京师范大学的姜思铄致力于女性报刊史研究,她曾通过报纸刊登的女性照片分析女性媒介形象的流变。上海社会科学研究院的葛涛认为近代中国个人照、集体照的出现及传播,不断发展、被接纳的过程中,促进了个体以及群体意识中自我对象化的萌发与确立,使得照片能够成为构建近代社会人际网络的素材、媒介之一[4]。

当然照片的传播所能折射的除了社会文化还有很多。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齐洁爽16年的一篇评论中就表明,通过分析当年大热的“网红”照片就可以分析出影像传播的动向[5]。

在一篇旅游地形象研究中,作者以官方宣传照片和旅客们旅行中拍摄后晒出来的照片作为研究对象[6]。旅游地想要做好宣传,自然是要拍好的宣传照片,而游客游玩后拍摄发布在网络上的照片也十分重要,游客照片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是更为重要的广告。照片的研究不仅仅是照片的内容那么简单,更是探究在照片呈现背后的思想、行为的探究。

还有很多学者从照片不同角度研究。《罗寄梅拍摄敦煌石窟照片的意义》一文显示了照片的历史见证价值;《孙中山若干老照片考述》中照片与政治的联系;《美国总统大选报道中的逆光照》反应照片对公关形象的影响……

关于照片、照片传播可以研究的视角范围太广,但是每个方向的研究都是十分必要而且有意义的。尹绍亭在前文提到的关于云南民族调研的文献中也提出,照片对学者来说是非常难能可贵的研究材料。

2 传播学视角下照片研究的窄视角

从前面对于照片研究可以看出对照片研究的可行性、广泛性、必要性。同时,在这些照片的研究中,都离不开照片的传播。广义上来说,这些文章都是在研究照片的传播,但是确是分类在各种不同的领域。

传播学原本就是一个与众多学科都相关的交叉学科,任何有着信息的流通的地方都涉及传播知识,因此大多数关于照片的研究都离不开传播学的知识。但是如果准确划分这些文章的学科背景,不难发现真正主要从传播学视角对于照片传播的研究相对于其他相关学科来说数量很少。

国内传播届关于照片的传播的研究大部分聚焦在新闻照片的传播方面。在知网检索平台根据“照片”“传播”检索,出现的30篇有13篇都是讲述照片新闻,而以“照片”“新闻”为关键词检索,则出现1 232篇相关文献。

在照片新闻的研究中,道德伦理问题是研究的一大板块。新闻照片造假、新闻照片不规范问题是2008年国内学术界研究重点。2007年的野生华南虎假新闻照片的事件在国内新闻界引起了一场不小的风波,因此2017年末到2018年,传播学界大量涌现关于新闻照片规范的研究。随后照片的修改、合成技术不再少见,人们对于照片的甄别程度增加,学界对于假新闻照片的、新闻照片规范的研究热度明显降低。

其他方面的新闻照片的研究也有一些有价值的,《新闻照片里的艾滋病》[7]就从照片的传播来看待不同政府、媒体对待艾滋病的宣传处理方式;上海外国语大学的研究生同过照片的对比研究,分析中美两国领导人的形象[8]。整体来说,相对于照片研究众多可研究、必要研究的地方,国内传播学界对于照片的研究视角较窄。那么将视线转移到国外。

在罗兰·巴特关于摄影的书籍《明室》中,就表明,照片是不同于其他任何图像的物品。“我不顾一切地想知道照片本身是什么,它以什么样的特点使自己有别于一般图像。”[9]照片的传播有着独特的魅力让他区别于其他的图像。《The photograph》[10]比較全面地介绍了照片,从传播的视角告诉了读者如何阅读照片、照片内容背后的含义,以及不同的照片摄影背后不同的意义。作者注意到,照片信息内容的传递不仅仅是一张纸质图片那么简单。

国外的学者对照片的传播有了关注,并且从传播的角度对照片开始了分析,而照片的传播也在视觉传播的研究领域中逐渐发展。不过由于影像、视频的发展,对于照片的关注渐渐转移到对整个影像的关注,照片的传播成果仍不够多。而视觉传播理论也开始传入国内,一时间立即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大量关注,但是在专门针对照片的传播方面仍待补足。

3 传播学中照片研究的重要性

在人类的各种感官中,人们更加相信“眼见为实”的视觉感官。照片作为通过视觉传播的载体,更加凸显了它的地位。照片在生活中的应用也非常常见,例如新闻播报中、广告宣传中、社交平台中、个人信息表中等。照片承载的不仅仅是一幅画面,还是记忆、历史、文化。它不仅仅作为旁观者记录着人类史,更是时刻在参与,共同构建人类文化、历史。

然而,大量的學者通过照片的传播进行社会研究,完成了大量的学术成果,而较少的人将视线投入到传播学视域下的照片中。作为传播使用频率高、传播效果良好的介质,更应该从各个方面进行研究,而不是让其成为传播领域被忽视的宝物。

参考文献

[1]孙信茹,杨星星.家庭照片:作为文化建构的记忆——大等喊傣族村寨的媒介人类学解读[J].新闻大学,2012(3):42-51.

[2]尹绍亭.云南百年民族题材照片的人类学解读[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5):143-149.

[3]刘敏,黄玉环.“老照片”:城市文化记忆的媒介呈现[J].文学教育,2014(8):90-92.

[4]葛涛.照相与确立自我对象化之间的社会关联——以近代中国个人照与集体照为中心[J].学术月刊,2013(6):165-172.

[5]齐洁爽.从“网红”照片看影像传播新动向[N].中国摄影报,2016-3-15.

[6]刘彬,甘巧林.Web2.0时代下的旅游摄影与婺源旅游地形象研究——基于旅游摄影照片的内容分析[J].旅游论坛,2015(2):54-60.

[7]张珏曼.新闻照片里的艾滋病:中国媒体如何从视觉上勾画国内外艾滋病疫情[J].国际新闻界,2013,35(12):157-176.

[8]朱卫国.新闻照片中的中美领导人形象比较研究[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

[9]罗兰·巴特.明室[M].1版.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3.

[10]Graham Clarke.The photograph.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7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企业观点,与【名品家电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仅供读者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名品家电网】刊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新闻纠错: lwl#youngchina.cn

关键词: 照片 文章 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