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就业结构优化问题研究

2018年06月01日 11:21来源于:科学与财富

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非农就业问题和政府治理结构研究

朱钰

摘 要: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内各项产业结构实现合理性的演变,但是区域就业结构具有明显的差异,城乡差距也比较明显,不能对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进行合理的转移,这样就制约城市化的发展速度。所以本文主要开展三个方面的研究,首先是基于新型城镇发展对就业结构的优化分析,其次是新兴城镇发展中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出现不协调发展因素的分析,最后是提出几点优化新型城镇发展中就业结构的建议。希望通过此次研究能够为国内新型城镇发展带来一定的借鉴意义,让就业结构可以实现优化,让人力资源能够得到更高层面的配置。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就业结构;生存发展;优化途径

前言:新型城镇化是当前民生发展的一项重点问题。在进行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对就业结构进行科学的优化,对区域劳动力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这样才可以让经济结构实现更优的调整。只有让就业结构实现合理的优化,才能推动城镇化发展的进程,让各项发展资源得到科学的配置。但受到技术创新程度较差等因素影响,在新兴城镇发展中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出现不协调的现象。为此,必须要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深度的分析,制定合理的优化政策,这样才可以推动新型城镇的高度发展。

一、基于新型城镇发展就业结构的优化分析

(一)动态演变

新兴城镇的发展导致产业结构以及就业结构出现多种系数的演变。可以说在推行城镇发展时,产业结构是不断进行调整的,而将农业产业所剩余的劳动力进行合理的转移,这样就可以对就业结构进行一定的优化,协调就业和产业二者之间所体现的协调性。但依据目前优化情况看,城乡发展中的差距会对当前整体就业结构的合理优化造成很大阻碍,所以必须要对其动态演变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1978年到2016年之间,城镇化率实现了近四十个百分点提升[1]。其中在1995年之前发展速度是比较缓慢的,城镇化率仅实现十一个百分点的提升;但是自1996年之后,国内城镇化发展的进程是十分快的,经过21年的发展城镇化率实现了近二十七个百分点的提升。

(二)产业与就业结构的演变

在进行产业与就业结构演变分析的时候,受到数据级别查询限制的影响,本文主要是以国内二百九十个地级市所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当城镇化实现一定阶段的发展时,就会提升第三产业在整体产业结构中所占的比重,这样就逐渐缩小第一二产业在结构中所占的比重。以2011年到2016年国内的产业结构数值为例进行分析,城镇发展中第三产业所占据的比重是逐渐上升的,前两者产值比重是逐渐下降的,这说明产业结构是以科学的方向进行优化和调整的,对城镇建设的发展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通过对这些城镇建设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产业结构是逐渐走向合理方向的,但是一二产业所占据的比重仍然是很高的。要想让产业结构实现合理的调整就需要发挥其他产业所呈现的优势,更好地吸收农村所体现的闲置劳动力,这样才可以让产业结构发展空间得到进一步的扩大。

(三)农业与就业结构的演变

在上面研究中提出,当城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前两个产业所占据的比重就会不断下降,逐渐提升第三产业在整体产业结构中所占据的比例。通过对2002年到2016年,国内城镇发展过程中就业结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第一产业所占据的比重由2002年的4.13%,逐渐下调到2016年的1.35%;第二产业所占据的比重从2002年的43.21%上升到2016年的50.48%;第三产业由2002年的52.66%发展到2016年的48.17%。这些数据说明,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第二产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仍然是很强的,第三产业虽然整体的发展水平比较高,但是整体的发展动力不是很强劲。这是因为在城镇化发展中第三产业主要是吸收技术或者是高素质的人才,不能有效转移农村所剩余的劳动力[2]。所以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对第二三产业进行合理的优化,通过实施技术创新的途径来增加就业空间。

二、新型城镇发展中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出现不协调发展的因素

(一)技术创新程度较差

产业要想实现合理的优化就必须要依托于技术的创新,这是因为技术创新可以对就业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首先技术创新可以增加就业的空间;其次,技术创新可以有效提升行业生产的效率,这样可以让产业结构实现更优的调整。但是,技术创新也会让部分员工失去自己的现有岗位,加速基层劳动力的流动速度。所以在进行新型城镇发展过程中,后两个产业对具有高素质的劳动力有着很大的需求。但是国内缺乏具有技术创新的高素质人才,在结构供给上存在很大的矛盾性,这样就会让就业结构和当前的产业结构出现很大的偏差现象。产业结构出现偏差,就不能对各项资源实施科学的配置,不能满足产业在调整过程中对高素质或者是技术性人才的数量需求。为此,在进行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必須要重视对技术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制定合理的创新战略,为区域发展提供更多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这样才可以让产业结构实现有效的调整和优化。

(二)结构设置不合理

在进行就业结构调整过程中,要想实现有效的调整就必须让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协调性更高。但是对中国产业结构发展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结构内部存在不合理的问题[3]。以2014数据为例进行分析,第一产业在产业结构中所占的比重为9.17%,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6.78%;第二产业在产业结构中所占据的比重是42.72%,高于世界的30.50%;第三产业在产业结构中占据的比重是48.11%,高于世界平均水平63.60。通过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产业结构不能够实现合理的调整就会制约整体经济发展的效果,需要对此进行深度的分析。城镇发展中产业结构出现不合理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农业所占据的结构比重是最大的;第二产业产品的附加值比较低;第三产业属于一个上升的发展阶段,所以内部结构呈现逐渐优化的趋势。

(三)城乡差异

要想让城镇化实现高度的发展,就必须要解决经济在发展上所呈现的不平衡问题,这一问题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城乡差距。国内的第一产业是农业,所以农村人口所占据的比重是十分大的,而当前农村在经济发展中出现缓慢的问题,不能让产业结构实现合理化的发展。城乡发展的速度是比较快的,但是在第二三产业发展中存在动力不充足的问题,出现二元性的就业结构现象[4]。同时,东北以及东中西区域历史原因和自然经济的影响,经济发展存在很大的不平衡性,而这种不平衡所制约当前国内在进行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的协调性。三种产业未能实现协调的发展,就不能让区域发展资源实现合理的配置,影响区域发展的科学性以及稳定性。所以,要想实现新型城镇化高度发展,就必须要缩小城乡差距,能够实现地域的协调性发展。

三、优化新型城镇发展中就业结构的建议

(一)发展现代农业以加快劳动力的转移

只有对就业结构进行合理的优化,才能推动新型城镇的高度发展。针对当前新型城镇化发展中就业结构出现不协调发展的因素,需要发展现代农业以加快劳动力的转移。在进行农业发展中需要应用现代的发展理念,通过使用多种农业技术让农业发展更加具有创新力,这样才能构建一个比较完善的现代农业发展体系。同时,在农业发展过程中需要积极转变企业发展方式,以机械化和产业化的途径带动农业生产的效率,能够让农村建设实现更高层面的发展。此外,现代农业发展需对生产技术进行科学的选择,依据区域条件实施农业的现代转型发展。如平原地区可引用先进的作业技术,实现全自动化的农业生产,在保障合理选择生产技术的同时有效解放劳动力。在保障粮食安全生产的基础上,加快对农村剩余劳动资源的转移,这样可以加快新型城镇化的发展。

(二)依据地域特色实施就业结构的优化

要想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对就业结构进行优化,除了发展现代农业之外,也需要依据地域特色实施就业结构的优化工作。具体说,东北地区需要加强对国有企业的创新改革,要鼓勵诸多民营企业参与市场投资发展低碳产业。同时要努力创建城市群,对城乡发展进行科学统筹,实现公共服务的优质共享[5]。东部地区做好转型升级的工作,让产业结构能够实现更协调的发展,积极带动东北以及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中部地区的地理位置比较关键,需要对传统地区进行农业结构的调整。通过对农业设施进行改进,实现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合理降低第一产业的比重。针对西部地区的发展特殊性,需要在教育培训以及科技创新等方面加大资金投入,积极做好产业转移中所需要的承接工作,也需要依据地区发展特色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

(三)努力减少城乡差异

要想让新型城镇实现更高层面的发展,就必须要减少城乡差异。各地政府必须要以和谐发展理念贯彻城镇化建设工作的每一个环节,能够让城乡建设的发展力度得到有效的统筹,就可以有效增加农村经济在发展中所呈现的活力,这样就能让城乡实现一体化发展机制的完善,让城乡要素能够得到科学的配置。本文认为只有科学配置城乡要素,才可以推动一体化建设的有效性,增加农村经济体现的整体发展活力。同时,建立城乡劳动力市场,开展劳动力资源的数据分析与配置。工作人员需建立农村劳动力的数字库,对劳动力的基本信息进行记录,如年龄与住址等,也需要对劳动力的能力结构进行记录,如种植经验以及技能等。当需要使用劳动力的时候,可以在数据库中实施针对性的资源搜索,更好的掌握劳动力资源配置情况。也需对剩余农村劳动力进行职业培训,积极转变这些群体的就业理念,增加综合素质。通过实施理论知识培训+技能操作等方式提升劳动力的综合素养。此外,应重视对社保体系的全面覆盖,保障公共服务的质量,让城乡实现发展差异逐渐减少。

结论:研究得知只有让就业结构实现合理的优化,才能推动城镇化发展的进程。针对当前新型城镇化发展中就业结构出现不协调发展的因素,需要实施过多方面的优化工作。首先,发展现代农业以加快劳动力的转移。其次,要依据地域特色实施就业结构的优化工作,以此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转移。最后,要想让新型城镇实现更高层面的发展,就必须要减少城乡差异。通过实施以上几方面的工作,能够优化新型城镇发展中体现的就业结构,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永兰,诸飞燕.回流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研究——基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就业能力的分析框架[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7(01):1-5.

[2]马晓慧.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失地农民就业创业培训的需求、困境及对策探析[J].农业经济,2016(08):88-89.

[3]胡雪萍,李丹青.技术进步、新型城镇化和就业——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15,29(12):62-66+117.

[4]许晓红.新型城镇化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关系研究——基于福建省漳州市的分析[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02):61-67.

[5]黄锡富.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优化与人的生存发展——基于新型城镇化的视角[J].改革与战略,2014,30(11):1-5+54.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企业观点,与【名品家电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仅供读者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名品家电网】刊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新闻纠错: lwl#youngchin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