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如何加强淤地坝运行管理工作

2018年05月19日 01:35来源于:科技创新与应用

...水保局积极开展淤地坝运行情况大检查 -甘肃省水利厅水土保持局 甘...

张晓梅 路雪莉

摘 要:淤地坝是一项应用于黄土高原区域的沟道治理、水土保持的工程措施,对于黄土高原区域的泥沙拦截、蓄水滞洪、减蚀固沟、增地增产方面的功能极其显著,显现出良好的拦泥、淤地、防洪、蓄水等诸多功能。为此,要充分重视淤地坝的重要功能和特性,加强对淤地坝的运行管理工作,发挥淤地坝的使用效益。

关键词:淤地坝;运行;管理;加强

中图分类号:S15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2945(2018)12-0191-02

Abstract: Silt dam is an engineering measure applied to the gully control and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in the Loess Plateau area. It has a remarkable function in the aspects of sediment interception, water storage and flood detention, erosion reduction and consolidation, and increasing land yield in the Loess Plateau area. It has many functions, such as blocking mud, silting land, preventing flood, storing water and so on.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pay full attention to the important function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ilt dam, strengthen the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silt dam,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utilization benefit of the silt dam.

Keywords: silt dam; operation; management; strengthening

在當前我国经济建设不断推进的背景下,要关注和重视黄土高原区域的淤地坝建设和运行管理工作,充分认识到淤地坝在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减少黄泥沙等方面的重要性意义,转变原有重建轻管的思想和理念,采用切实有效的淤地坝运行管理措施和模式,较好地促进淤地坝的健康发展和效益提升。

1 淤地坝的运行管理效能分析

应用于我国黄土高原区域的淤地坝建设,较好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改善了自然生态环境,显现出极其明显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运行管理效能具体表现于以下方面:(1)淤地造田,增产增收。淤地坝可以较好地拦截泥沙,将沟道变为平缓、水分充足、土壤肥沃的农田,体现出较高的坝地抗旱效果和增产增收的效益。以某黄土高原区域的沟道坝的建设为例,淤地坝相较于之前的烂泥而言,显示出如表1所示的经济效益。(2)合理利用水资源,解决了人畜饮水的问题。通过建设和运行淤地坝,可以在淤地坝的运行期间有效地拦截泥沙,滞留洪水,成为拦淤放清的水源工程,并在滞洪蓄洪的同时涵养了水源,解决了长期以来的人畜饮水问题。其效益具体表现于表2。(3)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在建设和运行淤地坝的管理过程中,可以通过治沟打坝,带动小流域区域的各项生产,较好地调整了区域内的产业结构,获得了更高的产值效益。如表3所示。

2 淤地坝运行管理模式分析

(1)股份合作型。这主要是通过不同股份的入股者承担工程建设、加固、配套设施、改造等费用的运行管理模式,并在淤地坝建成之后获得坝地的相关使用权力。如:建成淤地坝之后利用库区进行蓄水养鱼,并在坝地上栽植与当地气候条件相适宜的苗木。(2)拍卖型。这是通过让当地农民参与购买淤地坝使用权的方式,如:先治后卖、直接拍卖等方式,使当地农民产生强烈的权属感,较好地增强对淤地坝的管理意识和观念,实现对淤地坝的维护和管理。(3)租赁承包型。这是通过有偿承包和无偿有责任承包的方式,由农民或社会力量租赁承包淤地坝周边的土地,并上交租赁费用,较好地实现对淤地坝的运行和管理工作。(4)“护坝田”模式。这是在淤地坝工程的周边适当种植耕地或果园,并交由护坝人经营、管理和维护,将其收益作为护坝的报酬。同时,还可以将划出的“护坝田”对外租赁,护坝人可以将收取的租赁费作为自己的报酬。另外,对于淤地坝维修基金的使用要定期公开,接受受益民众的监督。

3 淤地坝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3.1 管理主体责任不清

在一些淤地坝建设和运行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管理主体责任不够清晰的问题,有些甚至已经无法查清其建设单位,只能由水利部门进行管理,要承受较高的管理费用。

3.2 坝体有较大的损坏现象

在淤地坝的建设和运行管理过程中,受到一些外来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导致淤地坝的坝体遭受较大的损坏,如:无序的经济建设影响;煤炭开采的影响等,导致淤地坝的坝体下沉遭受损坏,无法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3.3 存在随意占用淤地坝库区的现象

一些企业或工程建设项目存在随意占用淤地坝库区的现象,以获取自身的经济利益,导致淤地坝原有的功能和用途发生改变。同时,由于县、乡镇管理部门对这种随意占用淤地坝库区的现象缺乏有效的监管,也使淤地坝的运行受到较大的影响。

3.4 存在违规建设重要设施的现象

在淤地坝的建设和运行管理过程中,一些单位缺乏必要的安全意识,在已建淤地坝的下游沟道危险区域中违规建设村庄、学校、厂矿企业,这就给下游的民众造成较大的安全威胁。加之管理部门对淤地坝的运行监管不力,导致淤地坝无法正常安全运行。

4 加强淤地坝运行管理工作的措施分析

要依照“谁破坏、谁占用、谁批准建设、谁负责”的原则,查清淤地坝的建设主体,转变重建轻管的错误认识和观念,全面树立“三分建,七分管”的意识,充分重视对淤地坝的运行管理和维护,避免淤地坝运行失灵的现象,较好地保障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4.1 完善淤地坝运行管理的相关制度体系

为了更好地實现对淤地坝的规范化运行和管理,要建构和完善坝系工程建设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及公示制,明确淤地坝运行管理的责任主体,注重对淤地坝运行管理的行政监督和规范化管理。还要推行淤地坝工程建设招投标制度、合同承包管理制度和监理制度,实现对淤地坝运行管理及建设的全程监理,并向社会公示淤地坝工程建设运行的规模、投资来源、设计单位、建设单位、管理责任单位等,切实做好淤地坝的建设和运行管理等工作。

4.2 提升淤地坝工程的整体质量

在淤地坝的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过程中,要注重淤地坝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技术等内容,尤其要加强对清基、削坡、结合槽、涵管安装、卧管消力池的建设和管理工作,要由相关部门进行联合检查验收之后方可进入到下一工序,避免淤地坝建设运行管理中的偏差现象,较好地提升淤地坝的规范化、科学化、安全化运行管理水平。

4.3 做好淤地坝产权移交工作

要加强和重视淤地坝的产权移交工作,要将其列入到工程竣工验收的内容之中,在淤地坝工程建成竣工之后交由当地乡镇政府,由当地乡镇政府负责对淤地坝的日常管理和维护,要重点加强当地群众的观念转变,突破淤地坝产权移交工作中的思想难题,注重对当地民众做好水土保持的科普宣传工作,使当地民众充分认识到淤地坝移交政府管理的重要性,同时,当地乡镇政府还要参与到淤地坝的工程验收之中,并在大中型淤地坝的下游建设坝滩联治工程,充分发挥淤地坝的建设效益,从而引领当地民众脱贫致富。

4.4 采用科学优化、切实有效的淤地坝运行管理模式

当地乡镇政府要大胆尝试改革和创新,建立健全淤地坝的相关制度体系,出台水土保持淤地坝管护暂行办法和相关配套制度,推行一人一坝的管护制度和方式,使淤地坝的运行和管护责任到人、落实到坝,较好地推进当地的淤地坝建设和运行管理工作。同时,还要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优化创新多样化的淤地坝管护办法和模式,因地制宜地选取切实有效的管护办法,较好地发挥出淤地坝的运行管理效能。具体来说:中小型的淤地坝可以采用租赁承包、拍卖管理的模式,在护坝专项管理机构的管理之下,实现护坝基金的专款专用的严格管理。对于大型的淤地坝来说,要考虑到淤积时间较长、防洪管护资金较多的特点,灵活选取适宜有效的淤地坝管护办法,较好地发挥大型淤地坝的使用效能。对于周边有耕地或经济田的淤地坝来说,要推行“护坝田”的管护运行模式,确保周边的群众受益。对于下游能够快速淤地的淤地坝来说,应当采用垫滩造地、租赁坝地的管护运行模式,对下游耕地实现良好的防洪保收效益。

4.5 加强淤地坝的科学管护宣传工作

要通过多样化的宣传方式,加强对淤地坝的科学管护宣传,要使相关部门、社会民众充分认识到淤地坝运行管理和维护的科学性,避免部分单位在淤地坝下游沟道危险区内建立厂矿企业、学校等,严重威胁淤地坝的安全稳定运行。同时,还要避免部分企业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违规私自采矿而导致淤地坝的功能破坏现象,还要避免部分承包者将淤地坝作为水库,用于对下游农田的灌溉,从而使坝体长时间承受高水位的浸泡而引发坝体沉塌的现象。由此可见,淤地坝的科学管护尤其关键和重要,是不可忽视的环节,要使相关部门和人员充分认识到淤地坝科学管护的重要性,加大淤地坝科学管护的宣传,并适时采用监督手段,确保淤地坝的安全、稳定和合理使用。

4.6 做好淤地坝技术档案管理工作

为了确保淤地坝的科学管理和运行维护,还要注重对淤地坝技术档案的管理工作,要全面采集和整理淤地坝的批复、开工报告、施工组织设计、实施方案、施工中间验收、监理、竣工验收、交付使用等档案内容,使淤地坝运行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综上所述,淤地坝建设具有拦蓄洪水泥沙、淤地造田的良好效果,可以较好地提升水土资源的利用率,要采用科学合理、切实有效的淤地坝运行管理模式和方法,较好地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安娜.浅谈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淤地坝建设[J].科技资讯,2011(04).

[2]王丹,哈玉玲,李占斌,等.宁夏典型流域淤地坝系运行风险评价[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7(03).

[3]韩小杰.水利部积极应对淤地坝安全度汛工作[J].中国水土保持,2015(07).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企业观点,与【名品家电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仅供读者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名品家电网】刊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新闻纠错: lwl#youngchina.cn

关键词: 文章 较好 黄土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