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挑战大国的逻辑

2018年03月03日 12:00来源于:报刊荟萃·非常关注

解读大国逻辑与小国逻辑的异同

张伟玉

在国际政治领域,人们大多认为是大国“纵横天下”。不可否认,大国间的“斗”与“合”、“争”与“离”,奠定了国际政治的基本格局。小国之间的争斗,由于影响力有限,通常难以引起更多关注。还有一种情况是大国与小国之间的不对称较量,其中常常是小国占上风,这种争斗结局的反常识性,反而引发更多关注。

战后,国际政治中的不对称冲突有增多的趋势。在不少情况下,是弱小国家向实力强大的大国发起挑战,并最终在较量中获胜。根据有关学者对世界上不对称冲突结果的研究统计,当关系到弱者的核心利益时,以弱胜强的比例达到了63.9%。在当今的国际关系实践中,也不乏小国挑战大国的事例。最近一段时间,缅甸对中国的挑战——政府军机炸弹频繁落入中方境内造成中国平民死伤事件,就是典型的以小博大。

为什么缅甸敢于挑战中国?对这一问题的分析和讨论,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由于中缅是接壤邻国,缅甸炮弹落入中国境内难以避免。二是缅北的果敢同盟军故意在中缅之间制造误会,想借中国政府向缅甸中央政府施压,以从中得利。三是缅甸对自身战略地位的估计、尤其是其战略地位对于中国重要性的估计,使得缅甸敢于挑战中国。这些观点有一定道理,但是均没有切中实质性原因。笔者认为,缅甸之所以敢如此挑战中国,是由缅甸中央政府军对缅北果敢同盟军的打击和围剿行为产生的结果,对缅甸政府的利益价值度非常大而对中国的利益舍弃度中等偏大所决定。

具体来说,缅甸中央政府军对果敢同盟军的打击和剿灭,对缅甸来说属于利益价值度极高的一项利益——关系到缅甸中央政权的稳定、国家的统一等,那么缅甸为获得该项利益愿意支付的成本也就越高,包括承受对中缅关系产生的负面影响和摩擦的代价。

而缅甸对于中国是否采取行动的判断,则来自于其对中国的利益舍弃度大小的分析。对大国来说,某项利益的重要性越低,其利益舍弃度就越大,那么大国就越会采取容忍和退让的策略,这样小国得手的可能性就越大。在缅甸看来,其北部的战火、冲突会影响到中国的一些利益,但这些利益对中国来说属于中等和偏小程度的级别,因此缅甸可以判断,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将会采取容忍和退让的策略,所以它就敢不顾对中国带来的损害,肆无忌惮地在中缅边境地区对果敢同盟军进行打击,最终导致炸弹落入中国境内造成中国平民死伤。

中国周边小国众多,类似的情况时常出现。对中国来说,应当强调维护自身利益的强硬立场,在增强与周边国家对话的基础上,防止周边某些国家利用这种心理和策略,不断挑战中国,造成对中国利益的蚕食和事态不断升级。对于小国来说则应该记住,大国不会永远妥协和退让,不要碰触和挑战大国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利益,否则将带来其无法承受的后果。

(摘自《世界知识》2015年第13期,有删节)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企业观点,与【名品家电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仅供读者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名品家电网】刊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新闻纠错: lwl#youngchina.cn

关键词: 利益 大国 小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