霓、虹形成机制及其在幼教实践中的应用

2017年09月06日 03:01来源于:科技视界

用机制抓二期落实

张海欧

【摘 要】基于幼儿科学教育的重要性,针对幼儿科学教育实践中——霓虹不分的美工現象,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分析了彩虹与霓的光学机制,并进行多维度解释。该研究与实践有助于幼儿教师对霓、虹自然现象的正确理解,更加有效地进行幼儿科学教育实践。

【关键词】幼儿教育;光学;彩虹;霓

幼儿科学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但是,我国少年儿童的科学素养还偏低[1]。实践中发现,部分幼儿教师在课程实施中出现的明显科学性错误,例如,不同的幼儿园关于彩虹的美工制作,其作品颜色排列截然相反,如图1所示。可见该幼儿教师并没有理解彩虹形成的科学原理,将霓的颜色排列顺序作为彩虹的颜色排列,出现了霓虹不分现象。科学教师就是科学界在课堂上的代表[2],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儿童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科学课程的科学性对儿童发展具有关键性影响。

本研究以此现象为触发,运用光学原理,通过生活化语言研究了彩虹和霓的形成机制及其幼教实践作用。

1 形成虹与霓的物理机制

彩虹、霓是自然界的光学现象,其形成机制、颜色排列可从物理角度作出解释。

1.1 霓和虹为什么都是七彩的?

太阳光是一种复色光,可粗略分为七种颜色。雨过天晴,空气中存在大量的水分,尘粒减少,能见度提高。当太阳光沿斜上方照射到这些雨滴表面时,在雨滴内进行折反射。由于不同颜色的光,频率不同,所以在折反射时候,产生偏角、路径不同,因此,颜色就会彼此分离[3-4]。霓和虹均是太阳光最终折射出雨滴后,形成具有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典型颜色的自然现象。

换言之,七种颜色本来抱在一起,由于雨滴充当了棱镜,七种颜色各自能力不同,在雨滴里跑一圈后,跑出来的时候,分了彼此,各自呈现本色。

1.2 为什么霓和虹的颜色恰好排列相反

当太阳光照射到这些雨滴表面时,由于入射角度不同,在其内壁上经过反射、折射的次数不同。对彩虹而言,当太阳光在雨滴斜上方入射时,在雨滴内一次反射,两次折射,在空气中颜色排列由外而内应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色;对霓而言,当太阳光在雨滴下方摄入时,两次反射,两次折射,比彩虹形成的路径多一次全反射,所以颜色完全反过来,由内而外应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色。

也就是说,霓和彩虹相比,在雨滴里多转了一个弯,所以从充当棱镜的雨滴中出来的时候,颜色由内到外恰好反了过来。

1.3 弧形的虹、霓及其联系

霓和彩虹呈现弧形的原理是相同的,彩虹与霓在半空中出现的位置不是特定的,它会随观察者状态、方位而改变。霓、虹拱形的正中心位置,刚好是观察者头部影子的方向。背对太阳时,所有同时进入眼中,成一固定夹角的光线构成一个圆锥态,则此圆锥上的圆弧形状就是观察者所看到的霓或虹。

不同人所看到的霓或虹,是从不同水滴折射出來的。所见到的同一霓或虹,其紫光与红光也是来自不同水滴的折射,即每个人都看到专属于自己的彩虹:当太阳在空中高于42°时,彩虹的位置将在地平线以下而不可见;倘若在飞机上,则会看见彩虹会是完整的圆形而不是拱形,而圆形彩虹的正中心则是飞机行进的方向。

因为霓的光线出射倾角都比虹大10°左右,所以霓总是“骑”在虹的头上而“结伴”天空。在彩虹与霓的形成过程中,霓的光线在小水珠内部多一次反射,光能损失多一些,所以霓比虹强度小(逊色)。

2 在幼儿教育中正确使用虹与霓

彩虹是生活中比较普遍的光学现象,由于其美丽的颜色和形状,总是在儿童的文学作品、美工、手工制作中出现。无论是《七彩花》的故事,还是彩虹糖的广告,处处都以彩虹为载体。原本自然界中的光学现象,被人们赋予了美好的想象。绚烂的七种颜色,拱桥的样子,无疑也是深受儿童喜爱。然而,相对彩虹而言,霓出现的几率会小很多,基于上述分析可知,霓的颜色也会逊色很多,所以作为肉眼观察,我们更多的看到的是彩虹。那么,在幼儿科学教育中,霓和虹一定要分清楚,不能将霓的颜色排列作为彩虹的排列顺序,这是违背科学事实的;更不能将七种颜色自由排列,完全不顾科学事实。

因此,为贯彻教育教学中的科学性原则,在早期教育中,作为幼儿教师,需要清楚地知道彩虹与霓的形成原理,无论是彩虹与霓的颜色种类、排列顺序、还是形状,都应该掌握。正确运用彩虹这一自然现象进行幼儿教学中的实践。

儿童的童话故事里、美工作品,不应该只有对美好的憧憬和向往,还应该基于一定的科学事实。

3 结论

从公民科学素养及幼儿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出发,针对幼教实践中的霓虹不分现象,通过简单、通俗的语言,阐释了彩虹与霓的形成机制、区别,帮助了幼儿教师树立对彩虹和霓的科学认识,促进了幼儿的教育实践活动。

【参考文献】

[1]王月莲.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的提升策略[J].学前教育,2016,(6).

[2]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M].戢守志等译.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79.

[3]余小英,李凡生.彩虹形成的光学原理及散射角的推导[J].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4).

[4]陆先升.浅析大自然中由色散(或衍射)引起的天然光学现象[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1999(1).

[责任编辑:朱丽娜]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企业观点,与【名品家电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仅供读者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名品家电网】刊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新闻纠错: lwl#youngchina.cn

关键词: 彩虹 文章 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