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高产无公害稻田养鱼技术推广

2017年08月30日 14:45来源于:科学与财富

稻田养鱼技术的推广

苏静

(隆阳区水产工作站 云南保山 678000)

摘 要:随着我国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有很多新型的农业生产方式逐步应用在实际的农业活动当中。稻田在农业生产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但是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对稻田的利用率不高,在我国发展的新时期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利用。稻田养鱼作为一种绿色高产无公害的农业生产模式,在兼顾稻田正常生产的同时进行鱼类的养殖,提高了稻田的使用率并为农民增加收入。现在对稻田养鱼技术进行研究和推动,帮助农民朋友更好地进行相关农业工作。

关键词:绿色高产 稻田养鱼 技术推广

一、引言

在我国发展的新时期,农业逐渐朝着绿色高产的新方向发展,同时有更多的科学技术应用在农业生产当中。稻田养鱼在我国已经有较长时间的研究,在稻田养鱼的过程中不仅不会影响稻田中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同时在稻田养鱼的过程中会对农作物的生长提供有利条件。农民可以收获更高产量的农作物,还能够获得由鱼类养殖产生的额外收益,对于增加农民整体收入有较大的帮助。现在将较为成熟的稻田养鱼技术向人民群众进行推广工作,使农民可以更合理有效地进行相关生产养殖活动。

二、稻田养鱼的好处

(一)提高稻田農作物产量

对稻田养鱼的应用实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该模式下稻田中的稻谷较以外能够增产10%及以上,这是稻田养鱼的一个最为明显的有点。在进行稻田养鱼的过程中,鱼类能够通过进食例如黑藻、轮叶以及苦草等杂草以及在表土层下的草种来控制杂草的数量以及生长速度,减少杂草对农作物的不利影响。同时当金花虫、稻象鼻虫以及稻螟虫等落入水中时也会被鱼类进食,不仅可以减少虫害带来的影响还能够减轻农民在这方面的人工投入。在稻田中养殖鱼类的过程中,鱼类在游动时可以将表层土与肥料等不断翻起搅拌,在达到松土效果的同时还提高了稻田的肥力以及生产能力,减少了农民施肥方面的人力物力投入。

(二)养殖鱼类增加收入

农民除了在稻田养鱼中可以收获到更高产量的稻谷以外,在稻田中养殖的鱼类也可以转化为可观的经济利益。在稻田中养鱼时鱼类可以进食杂草、虫类以及其他生物,所以农民在养殖鱼类方面的投入相对于单纯养鱼来说较少。现在稻田养鱼可以为池塘、水库等专门培育鱼苗,还可以在稻田中直接养殖为成鱼,不管是哪种方式都可以增加农民直接的经济收入。在稻田养鱼的过程中还可以帮助地区解决鱼类资源较少的问题,对于稳定地区物价平衡并带动地区经济整体增长有积极的帮助。

(三)改善地区生态环境

稻田养鱼还有一个特别的优点是可以改善地区的生态环境,该农业生产模式本身就具备绿色无公害的特点,还可以改善稻田所在区域的卫生环境。鱼类在活动时会进食影响危害人和牲畜健康的幼虫,可以控制地区疾病的发生。在进行稻田养鱼时可以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在开挖沟渠的过程中可以增加稻田的蓄水能力,能够更好地应对干旱气候。在进行稻田养鱼时稻田可以形成良好的生态循环,不仅可以保证稻谷和鱼类的正常生长,同时可以减少使用化肥以及农药的使用,对于维持地区的生态平衡有积极的帮助。

三、稻田养鱼的技术重点

(一)选择合适的稻田开挖鱼沟

在进行稻田选择时需要注意选择水量充足同时水质较好的区域,这样可以确保稻田有足够的水进行稻谷种植以及鱼类养殖活动。选择稻田时尽量选择成片、平坦以及光照条件良好的区域,还需要注意进出水的地点以及稻田的储水性能,这样才能确保稻田能够得到合理有效地管理。在开挖鱼沟和鱼坑的时候需要注意田埂的处理工作同时架设拦鱼栅等设施。一般鱼沟的开挖标准是宽0.6至1.0米,深度为0.5到0.6米左右,而鱼坑的深度为0.6至1.0米,面积一般超过10平方米。在进行鱼沟和鱼坑的开挖工作时需要注意所占稻田的比例,为布设结构上有“十”型、“井”型以及“田”型等,需要根据稻田的具体特点进行选择。一般田埂需要加高0.5米左右和加宽0.3米左右,同时需要保证鱼沟与鱼坑之间能够互相连通,使鱼可以正常活动。

(二)合理进行鱼苗选择和放养工作

在进行稻田养鱼之前农民需要确定具体的养殖目的,根据不同的养殖目的以及稻田的场地条件来选择相应的鱼苗种类和数量。在选择鱼苗时需要考虑鱼种、养殖规模以及是否进行混养等因素,同时根据养殖的数量决定是否进行人工投喂工作:一般在每亩每公斤40尾左右的养殖密度下进行300尾左右的养殖且不需要进行人工投喂,而在500尾左右的养殖数量时则需要进行必要的人工投喂。在鱼苗的放养之前需要注意对鱼苗的检查,确保鱼种规格和健康条件都符合养殖的要求。由于温度对鱼苗养殖的影响较大,所以在放养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田中水的温度以及补充水与田中水的温差,使田间的水温保持在良好的状态下。在鱼苗的放养过程中需要注意动作较轻,避免因为过于粗暴的放养行为而导致鱼苗健康受损。

(三)稻田的清理和消毒工作

由于鱼苗的养殖对稻田的环境要求较高,如果不经过稻田的清理和消毒工作容易对鱼苗的健康造成不利的影响,所以在进行稻田养鱼之前必须进行该工作。稻田的清理工作主要是针对野杂鱼和其他敌害生物,同时杀灭影响鱼苗生长的病菌。常用的清理和消毒方法有茶粕加水的方式,先保持稻田水深20厘米左右,将粉碎好的茶粕用水浸泡两个昼夜后倒入稻田当中,茶粕的用量约为每亩15公斤,在经过半个月后便可进行鱼苗的放养工作。清理也可以使用生石灰,用量约为每亩70公斤,在用水充分化开生石灰后进行泼洒工作,在此之后进行半个月的晒田工作后便可以正常使用。

四、稻田养鱼的注意事项

(一)注重稻田的日常管理工作

在完成稻田养鱼的基础工作之后,还需要进行长期完善有效的日常管理工作才能保证稻田养鱼取得成功。在养殖的过程中养殖者需要定期进行巡检工作,特别是注意水质的安全而避免毒水污水流入田中,同时对田中的水量需要及时把握并防治发生枯水以及洪涝等问题。养殖者需要及时把握鱼苗和稻谷的生长信息,并且根据生长情况进行相应的培育工作。在养殖的过程中需要避免例如鸭、鹅以及牛羊等其他牲畜进行稻田中影响具体的生产,如果发现病害生物需要及时进行处理工作。当稻田中出现由鱼类引起的水质问题时,养殖者需要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备,寻求解决方法并处理相关问题。

(二)合理把握稻田施肥和用药

稻田养鱼虽然可以充分利用生态循环来减少肥料和药剂的使用,但是还是需要利用合适剂量的肥料和药剂来控制养殖过程的健康性。稻田养殖主要是依靠养殖前的基肥,同时主要使用农家肥而尽可能地少使用化肥,鱼类本身的排泄物可以替代部分的肥料,所以在后续的养殖中合理把握追肥的量,同时要注意避免对鱼类的影响。在稻田需要使用药剂时需要注意使用毒害小或者是无毒害的生物药剂,同时尽可能地将药剂喷洒在稻谷的叶片少而尽量减少对鱼类的负面作用。在施药时可以选择分区域施药,并将鱼类驱赶到不受药剂影响的区域并经过较长的时间晾晒和注入新水后再放归鱼苗,这样也可以降低药剂的毒副作用。

五、展望

稻田养鱼是一种新兴的复合型农业技术,在进行稻谷种植的同时也可以进行鱼类的养殖并形成良性的生态循环,促进稻谷的生长以及鱼类的养殖。稻田养鱼整体难度不大,容易在稻田中实现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这对于提高农民经济收入并推动农业科学技术应用来说有积极的作用,同时可以带动农村更加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雨婷, 吴婷曼. 无公害稻田养鱼技术探讨[J]. 南方农业, 2016(17).

[2]王春华. 无公害稻田养鱼技术[J]. 渔业致富指南, 2016(24).

[3]谢云显. 稻田养鱼高产技术[J]. 农业工程技术, 2016(20).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企业观点,与【名品家电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仅供读者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名品家电网】刊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新闻纠错: lwl#youngchina.cn

关键词: 稻田 鱼类 鱼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