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现实生活学习的感觉
记得当时拿着通知书时喜悦的心情,到现在对着电脑写心得体会的时间,才发现,三年的时间,一眨眼就过去。回顾这三年的大学生活,心里总充满着感激,感激老师对我的培养,感激同学的支持、信任和宽容。以下是我这三年的心得体会:
一、个人的心得
有人说,大学不过是高中的延伸,在这里还得继续高中的那种拼命苦学;又有人说,跨进大学校门,前途和事业便有了保障,可以痛痛快快玩了。我认为,大学是一幅空白画卷,等着你用智慧和双手描绘属于自己的七彩青春。带着那句“对人真诚,对己严厉”的誓言,我跨进了大学校门。
经历了军训、学生会的竞选,参加各种社团活动,自己也在不断地成长。虽然在学生会只待了一年,但是这一年,让我学了不少东西,知道了组织一个活动时,需要准备些什么,同时也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和组织能力。我觉得,虽然一个人的力量是微薄的,但是只要你努力了,总会有回报的。在石化系这个大家庭里,我觉得挺荣幸的,同学亲如兄弟姐妹,学习的氛围好,大家互相帮助,不断进步。在从化生活了一年,再到黄埔校区,当时的想法可能会和大家差不多,就是学校太小了,但是我觉得在黄埔这边,学到的知识会更多、更充实,特别是校企合作,能进广石化参观实习,只有我们校区才有这个优势吧!
大一,是从地狱到天堂的转折,然后是适应这个多姿的大学生活,疯狂地参加各式各样的活动,让自己在这些活动中忙着团团转,课余的生活有滋有味吧。大二,学习专业知识的一年,我们专业,比较特别吧,八个人一个班,在饶珍老师的带动下,讨论、分析、改正方案,这些都是课堂上少不了要解决的问题,总是要经历几回的神枪舌战才能圆满结束。我利用了课余的时间做兼职,虽然很累,但是靠自己赚的生活费,自己觉得很有成就感,同时,也增加了我的社会经历,面对不同人,要怎么样更好地与他们沟通交流,怎样才能把自己的工作效率提高,可以说,一年的兼职有得有失吧,兼顾自己的学习之外,自己的课余时间就变得少了很多,就我个人的体会,大学期间找一些兼职做,好好利用这些时间,多锻炼自己,我觉得很有必要,但是前提是要把学习搞好,或许是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例如考证,然后就为这个目标奋斗,这样总比玩游戏,虚度光阴好。大三,完成了课程,开始了实习的生涯。毕业设计、投简历、面试这些事一件接着一件,所以在最后一年,要好好把握,利用平时的时间,复习专业知识,多做一些简历,为以后找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说到学习方法,每个人的都不一样的,就我而言,我喜欢先预习,遇到不懂的会在课堂的时候问老师,平时也会利用图书馆的资源,多上网搜索,看多点课外书,多学点知识,提高自己的素质。
二、感恩
这三年里,少不了老师的关怀,借着这次的机会,感谢我们敬爱的老师。我是出生一个贫困的家庭,从申请贷款,到在图书馆勤工俭学,从团员到预备党员,从一个胆怯的女孩,到现在的从容,从我实习遇到一些困难,到现在重拾信心,这所有的一切都离不开老师给我的机会和帮助,我也深深地体会到大学老师为我们的成材所付出的艰辛劳动,在此我要向他们表示深深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记得秦平老师和我说过一句话:“到了社会,你就要去适应这个环境,而不是去改变它,虽然会比较复杂,但是只要你摆正心态,做好自己,你总会有成功的时候的。”这些话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所以在实习的这段时间了,我总是要严格要求自己,适应新的工作环境,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不断地进步,提高自己实操能力,用陈主任的一句话就是:“把学习应用到实习中去,把实习应用到论文中,把实习与就业结合在一起”。
作为一个即将“踏入社会”的青年,我个人也处在激烈竞争的人生跑道上拼搏。抓住今天成功的机遇,不要让它与我擦肩而过。就让我把这次大学毕业作为我人生道路上一个新的起点,奋进、努力、再拼搏!与时俱进,争创自己美好的明天!加油吧,洛理的学子们,相信我们都是好样的。
展开全部OS:哇,高考结束了,我的新生活终于开始了!
但到了学校我才发现,这简直就是人间地狱!
@七公子
大学7点半早自习?
晚上没课,竟要晚自习?
晚上11点半前宿舍有门禁……
这尼玛和高中有什么区别?
说好的自由在哪里?
@失落的少年
新生报到,全班45个同学,
一个女生都没有……
整个专业仅有5名女生,
其中2个还有男朋友了……
那些说大学是恋爱天堂的,
难道是和基友相爱相杀?
青春期遗留的危机
就像上面这些带有讽刺的独白,每个准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前,都会对大学校园充满了期待,但现实的情况与脑海中勾勒的大学却形成强烈的反差,这种高期望值的落空就会引起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这并不利我们于解决“自我同一性”的危机。
“自我同一性”简单来说就是:
一种熟悉自身的感觉;
一种‘明确未来生活目标’的感觉;
一种从他信赖的人们中获得所期待的认可的内在自信。
大学并不是简单的换了一个环境学习和生活,对大多数人而言是他们需要适应一个新的身份“成年人”。在这个阶段,准大学生们需要对自己更了解:
“我是谁?”
“我想成为谁?”
“我想干什么?”
“我能干什么?”
“别人认为我是谁?”
“别人希望我成为谁?”
“自我同一性”的建立关系到一个人的存在与未来的发展,关系到他能否良好的适应大学校园,关系到他能否进一步获得爱与被爱的能力。
如何更好的适应大学生活?
许多大人和老师们也会给学生灌输一种错误的观念:高考结束后,你们就挨过了最黑暗的复习岁月。但大学真的是吃喝玩乐的天堂吗?
其实不然,在大学里,我们可以拥有一个更自由的环境以获取知识。但我们也将会面临更具挑战性的问题:如何更好的适应大学生活?
一.入学准备指南
1.熟悉学校地理位置。
如果是外地就学,入学前可以提前了解学校的地理位置,以及校内的大致布局。
汽车站、火车站、飞机场到学校的路线,需要坐几号公车,哪条地铁。
学校附近的医院在哪,以及到学校的路线。
校内食堂、宿舍、教学楼、校医院的位置。
2.入学报到必备清单
根据学校录取通知书或相关资料上的要求,准备好相关的证件。
按相关的内容准备好相应的证件,如录取通知书、身份证、高考准考证等。
把学校招生办、院系学生处、负责本专业新生接待辅导员的电话存到手机里。
学校是否设立新生接待处的地点,如校门口、公交站、火车站等地方,切勿听信非官方的安排。
你准备申请贫困生贷款(或生源地贷款或缓交学费),请提前了解流程,看看能否提前盖好有关证明。
如果你需要迁户口,提前了解好相关的流程,以及提前准备好相关的资料。
二.学会独立学习
在大学里,你可能会忙于社交、学业和各种社会活动,但还是有不少自己个人的时间,你需要给自己做计划。
了解专业教学大纲,选择感兴趣的方向不断探索。
了解校园里的精彩讲座、表演、音乐会、展览和放映,教室外的成长也很重要。
为自己设定学业上的目标。
合理分配在学习和社交上的时间。
三.让大学生活更丰富多彩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当我们完成青春期“自我同一性”的任务时,会自动过渡到下一阶段的任务:即寻求亲密关系,克服孤独感,最终获得爱的能力。
这个阶段,每个人都在不断变化,不断尝试融入新的群体,以避免与周围的朋友、同学日渐疏远。
加入社团、学生会,为自己创造认识新朋友的机会。
参加志愿者活动,不仅可以创造自我价值,还可以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多参加班级里,社团里的活动。
找一份兼职,结识到新朋友,并且挣点零花钱。
高考结束并不意味着人生的奋斗期结束了,这不是人生的终点。相反,它是我们人生的起点,在这个时期我们可以利用上一切资源,让自己更优秀。
心潮减压APP -分享科学减压知识,传授身心放松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