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IDC最新调研报告,2017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国产手机品牌华为、OPPO、小米入选TOP 5,其中全球出货量排名第三的华为,与苹果的差距只有250万。虽然,上半年国产手机品牌总体成绩不错,但面对2017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进入萎缩期,当下的繁荣会否只是昙花一现,国产手机品牌该如何突围,才能笑到最后?
从去年开始,全球智能手机的市场增长高地正在向中国转移,在2017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份额排名前五的手机厂商中,中国企业占据三席。而在庞大的国内市场,国产手机品牌在总体出货量中的占比高达8成以上。
在此其中,OPPO、vivo、小米、华为、荣耀等品牌发挥了国产品牌主力军的作用。
回顾国内各家品牌厂商或中兴、或崛起之路,可谓各显神通。其中,OV主要通过明星代言,娱乐节目赞助等广告轰炸的营销方式与线下渠道占领相结合,毛细血管般的深入进各三四线城镇,保持了持续的曝光率。而二季度完成逆袭,成为“世界唯一一家销售下滑后成功逆转的手机公司”的小米,则主要依靠在海外市场以及国内线下渠道上的发力。
但品牌、渠道、成本和差异化(如充电续航时间、摄像头)等等因素,究竟哪种才是未来的致胜关键?
我想我的回答是:都是,却又不完全是。因为,最重要的因素恐怕还是要以用户体验为中心。毕竟,只注重营销、玩法,品牌在缺乏真正贴合用户需求的创新下,将不具备不可替代性。
以荣耀为例,三年半的时间,荣耀成为互联网手机第一,其成功背后依靠的,一方面是清醒的产品定位——为年轻人做手机,基于这一定位以及对互联网市场的全新理解,2015年荣耀又提出了双旗舰战略。其中,荣耀V系列定位“极致科技”,强调性能;数字系列则定位“科技潮品”,主导颜值和综合体验。不断完善的产品矩阵,使荣耀更加能够迎合消费升级中的多元需求,实现对中高低端市场的覆盖。
全渠道布局。在渠道上荣耀一直采取双线布局策略。2017年荣耀线上线下销售比例已接近一比一,在线下市场荣耀已是中国第五大手机品牌。
可以说,从目前国内手机市场的发展趋势来看,荣耀坚持的发展策略,表现出更加均衡、稳健、可持续的发展能力,或可在下一步的发展中,有希望笑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