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为什么呢?
谢谢邀请。
一、屏幕字体的技术门槛高。我们可以看到西文的屏幕字体也是远远少于印刷字体的。屏幕字体要在十几像素见方的屏幕空间内呈现清晰的文字,对西文来说都需要点阵、hinting 或高质量的抗锯齿算法才行,对结构复杂的中文来说难度更大。Windows 在 ClearType 之前都用点阵字体来解决这个问题,在 ClearType 出现之后用针对 ClearType 的 hinting 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效果都不太好,ClearType 只是把「点阵」这个技术门槛变成了「针对 ClearType 的 hinting」。Mac OS X 用优质的亚像素抗锯齿算法来保证字体的清晰,没有 hinting 信息的中文字体效果也很不错,但 Mac OS X 的字体渲染方式不是主流,字体设计者还是必需面对 Windows 这一主流操作系统带来的技术门槛(点阵或 hinting)。
二、中文字体在屏幕上变化花样的余地太小。在同样十几个像素见方的空间里,西文字体完成基本的字母显示任务之余有许多空间可以用于展现风格,但中文字体连最基本的粗体都不容易处理,更不必说在这么小的空间里展现出自己独特的风格。以 Windows 的点阵字体和糟糕的 ClearType 为甚,但在 Mac OS X 里会好得多。
三、中文屏幕字体仍然处在「动不得」的时代。人们在太多年内习惯了一两个屏幕字体(中易宋体等),而不像西方人一样不断接触种种不同的字体,于是对这样少数的几个字体依赖过强。中易宋体的点阵效果太过特殊,连微软自己都没有把从中易宋体到微软雅黑的过渡解决好,导致大量用户仍然不愿意迁移到新的字体技术。
四、利益驱动不足。印刷字体直接从出版商、设计师、电视媒体等地获得收入,而屏幕字体向来依赖操作系统的推广,这个门槛很高,因为操作系统并不需要很多种屏幕字体。尽管最近有了 web font──
五、但中文字体没有受到 web font 推动。西文字体最近的为屏幕优化的浪潮是由 web font 推动的,涌现了许多刚刚为屏幕优化并获得 hinting 的优质印刷字体。但中文的 web font 技术还不成熟,尽管 Monotype 旗下的 http://Fonts.com 已经提供应用专利技术的中文 web font 服务,但它在 Windows 这一最主要的平台下还是不好用(正文字号下,中文字体没有点阵或 hinting 的话,在 Windows 里是没法看的),没能推动中文 web font 的浪潮,也就没能促进大家努力去跨越中文屏幕字体的技术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