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何看待《哥哥姐姐们,请你们不要再来支教了》?你赞同吗,为什么?

2017年07月28日 09:01来源于:头条

我们三下乡真的对那的孩子有利吗?还是仅仅只是为了自己的前程而打扰了他们呢?很多人都说支教不要试图改变孩子的习惯与想法,而且我们能明显感受到接受支教的孩子基本都是奔着玩,那我们为什么不干脆就不去打扰他们呢?仅仅是为了带他们玩上不一样的一周吗?

先说观点,再说故事。

不能扎根至少半年的支教,除了不负责任,只剩下感动自己,并未给孩子们带来好处。

为什么强调时间?如果只去了个把星期,然后支教老师就离开农村,回到城市,那么这一个星期能够为孩子们做出什么,能够给孩子带来什么影响呢?让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2014年八月,我去了凉山州汉源县二坪村,我们不是去支教,那里也没有支教教师。我是听说了感动中国的天梯学校,有一对夫妻老师在那里工作了十年,条件非常艰苦,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打算去看一看。

二坪村在大渡河边上的一个山上,没有路。位于下方的田坪村还好,因为有田地,二坪村就不行了,山上只能种花椒。也只有一个一人通行的小路,由于是早上,山上雾特别大,地上泥泞不堪,旁边就是悬崖,下面是挟杂着泥沙的混沌河流大渡河。没有任何护栏或保护措施,万一滑倒或者碰到毒舌,后果不堪设想,我有了退缩的念头。后来碰到一个本地小孩子,十四五岁,一双拖鞋就往上走。打过一通电话,他爸爸同意我们花20块让孩子帮我们带路。其实,后来我们还是自己亦步亦趋的跟着,后来全程都是手脚并用,真的是爬上去的,我们根本不敢拍照片。

走之前就有朋友说遇到特别需要帮助的孩子可以留意一下,我们碰到了一个12岁的小姑娘,跟她聊了好久。他的爸爸妈妈都出去务工,只有她帮助奶奶照顾妹妹和田地,下学期就不能去上学了。

我们去之前就有了解,很多年轻人出去到大城市,被坏人利用,吸毒甚至贩毒,走上不归路。

我在旁边思考很多,到底我们有多大能力帮助她。我们几个人能够帮助她完成学业,提供物质帮助,但是我们能否确定她可以适应城市生活,去跟同龄的小孩竞争呢?

类比支教这件事,我想到了变形记。许多支教的教师不能长期扎根,后面可能演变成对于教师来说的体验生活,对于孩子们来说就是变相的走马观花,然后增多了对城市的憧憬或向往。

我特别尊重的前辈,他将在儿子上大学后,跟老婆一起辞职到乡村支教,用自己的绵薄之力做一些可能会影响孩子们的事情,这才是负责任的。

展开全部

作为一名在山区有过支教经历、而后又以正式教师的身份在边疆贫困州府工作过几年的人,我想我应该可以说点比较实在的话:如果支教者不放平自己的心态,总觉得自己是去支援某地的教育建设啥啥的,带着一种救世主心态,时时刻刻忍不住拍个照片发个微博顺便眼含热泪感叹一下,那么他们的支教不但对当地的孩子没有太大帮助,对于他们自己帮助也非常小。

为什么不能带着救世主心态?看看问题描述中说的:“我们能明显感受到接受支教的孩子基本都是奔着玩,那我们……仅仅是为了带他们玩儿上不一样的一周吗?”

事实上,有这类想法的支教者都没弄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以他们目前的人生经验和专业素养,是没办法自成体系地给孩子传达什么有益的知识与人生观的。他们只能尽可能把这个世界另一面展示给这些孩子,尤其是那些美好的、博大的、壮丽雄奇的景象。支教者很多自己都不过是一个孩子,早几年没准儿还在抱怨应试教育束缚自己的灵魂;再过几年还会觉得女朋友和自己分手是因为嫌弃自己没钱,又或者觉得男朋友不喜欢自己是因为自己不够淑女……在这种自己都充满困惑的青春里,你能传达给别人什么样的人生观呢?

对这个世界要有敬畏感,对教育更要有敬畏感,要知道,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你唯一专业的事情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到了大学,见到了更大的世界。传授知识和传授人生观,前者你教育学底子还不够,后者你人生阅历还不够。

一句话说明白:支教的志愿者,你们是去学习的,不是去拯救谁的。

当你觉得你为山区的孩子带来了外面的世界时,这里的山山水水难道不是在给你上另一堂教室永远无法开展的课?如果一个志愿者在刚刚到达一个地方的时候,心里想的是:这里山清水秀村民淳朴,孩子天真无邪,可是他们都很贫困,在艰难地生活着;这里的老师平均文化水平很低,不懂教育学,让我觉得忧心;这里的家长都缺乏进步观念,不愿意让孩子继续读书……等到他执教结束之后,竟然还是这些想法,脑子带着固有的观念而来,而原封不动地带着这些固有的观念离去。那这次支教,最起码对于支教者而言,其实是失败的。

失败的原因,并不是说这些观点是错误的;而是,它们的面目太模糊了。它们是你心中的一个个名词,一句句微博金句,一张张迫不及待要晒给世人看的照片。它们不是活生生的人,不是那个听说你要离开,早读下课之后连早饭都不回家吃,在家长的带领下擦着眼泪的小姑娘;不是那个虽然自卑但又想要靠近你,于是只能恶作剧般在你窗户面前一声声叫着你名字的小男孩;不是那个听说你给他找了资助者结果却更加拘束不安的学困生;更不是这里崎岖的山路顶上那两根迎风而立的荒凉的电线杆……

你的故事里什么都没有,只有人生观和大道理。因为你的年纪也尚且还小,你的阅历也还太贫乏,体会不了生活中过多的动人处。而只是急着把那些正确的观念教给孩子们,发现他们对玩儿更感兴趣就觉得心灰意冷。

却忘了,小孩子本来就是这样,不管农村的城市的都一样;甚至,大人也基本上都是这样,要不然为啥手机游戏那么受欢迎?

有一些支教的大学生朋友会在临行前希望我给他们建议,我一般都告诉他们这几点:

1、你不是救世主,你不是去拯救他们的,你是去学习的。

2、要尊敬当地的老教师,他们也许看起来又穷又老,说话还没水平。但把自己一生奉献在那里的是他们不是你。对当地孩子的学情和学风更了解的也是他们不是你。你的知识很丰富,但这世上还有很多东西比知识更重要。

3、如果支教时间长达一学期的话,要认真完成学校交给你的教学任务,要为他们的期末考试负责。不要觉得你是来传播先进教育思想的,给他们进行素质教育,或者进行其他各种你想象中的科学教育模式。因为最后收拾烂摊子的不是你。

4、你的存在本身对孩子就是最大的意义。你的一言一行,个性魅力代表了外面那个世界,而不是你的慷慨激昂和痛心疾首。你美好,外面的世界就美好;你浮躁,外面的世界就浮躁。至少对于当地的孩子来说是这样的。

5、不要随便给孩子“以后常联络”的承诺,因为你百分九十九做不到。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企业观点,与【名品家电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仅供读者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名品家电网】刊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新闻纠错: lwl#youngchina.cn

关键词: 教育 升学考试 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