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和大家聊二手,有人在下面留言给村长,问单反相机的寿命大概是多少?
这个话题村长关注过。说实话,这十几年用过不少相机,一度也是快门杀手级的人物,但真没有把快门用挂了的经历。朋友中倒是有一个,还记得佳能EOS 300D吧,被他用到8万次才挂了,后来花了200多,换了个新的快门,又玩了一年才换成佳能EOS 5D。
村长之前就这个问题咨询过佳能的工程师,他的回答是你应该用不坏(太小看村长了)。
厂商不给你明确答案 村长给
在国内买二手机身,大家首先会问快门多少,而在日本,二手交易根本不会提到快门数,只谈品相。我曾经用极不流利的英语,问过日本的中古店,在他们看来快门一般不会被坏,真要被用坏,相机的品相已经非常差了。
大家肯定对相机快门的使用极限是多少,非常感兴趣。于是村长做了个调查。
就拿佳能来说,机身分几个等级:
1. 顶级,如 1系列EOS-1D X Mark II,快门设计寿命在50万次以上;
2. 高端,如EOS 5D mark IV,快门设计寿命在15万次;
3. 中端,如6D、80D和800D,一般寿命都在10万次;
4. 低端,如1000D,官方从未公布,快门应该都是在5-8万次。
尼康最近几年并未公布过相机的快门寿命了,给出的理由是“不便公开”,但村长在一些英文资料中,还是找到答案。
1. 顶级,如D5,快门设计寿命在40万次以上;
2. 高端,如D810、D750,快门设计寿命在20万次;
3. 中端,如D7xxx,寿命设计寿命在15万次;
4. 低端,如D5xxx和D3xxx,快门都在8-10万次。
那么索尼呢?A7RM2官方公布的快门寿命是50万次,而村长私下问了一下技术人员,像A7M2这个级别的机身设计寿命在15万次左右。
快门10万次设计寿命意味着什么
10万次快门寿命是个什么概念呢?在胶片机时代,100000次,可以让你拍掉2800个胶卷。如果你每天按200次快门,一年有1/3的时间在按快门,你可以使用6年。而且要注意的是,快门寿命指的是过这个数字以后,不能保证快门精度,绝不是说到了100001次,快门就自动坏了。
几年前国外摄影师Oleg Kikin建立一个相机快门寿命数据库(很可惜,已经有好几年没有更新了)。通过网友提交,他制作了一系列的相机快门寿命统计图。就拿佳能EOS 5D Mark II来说,在15万快门数之内正常的相机超过88%,验证了官方公布的寿命数据。快门数在25万到50万之间的仍有70%以上可以正常工作,超过100万次那只能说“神奇”了。
为什么快门寿命能那么长
相机快门的设计并不是几个叶片那么简单。
所有相机在设计之初都被要求满足以下两方面的指标:环境可靠性和作动耐久度。
环境可靠性,即在各种极端气象条件下的表现评价,包括高温、低温、冷热循环、防水等,通常实验时间会持续数百小时以验证产品的可靠性。最低限度是可以开机使用,正常成像。当然评价标准会低于正常条件下的规格要求。比较有意思的是防水实验的标准,要求在一定降水量下能够持续工作一场棒球赛的时间。
耐久度,主要检验的是所谓快门寿命了,但绝非单纯评价快门组件的寿命,而是通过重复摁下快门到成像的整个过程,来检验所有相关部件或模块的耐久度,包括反光板、快门按键、驱动马达、光圈控制杆等等。这个过程就是等同于连续按动快门的老化实验。最低限度是做完实验后还可以开机正常使用。
拍视频会让相机折寿吗?
前几天说二手的时候,有人就问村长视频机为什么不能买?
关于这个问题,一直没有明确的答案。有的说视频机快门数虽少,但是传感器老化严重,也有说视频或者长曝光拍多了会影响高感的信噪比,需要检测坏点和噪点。
其实不是持续工作,对于传感器的伤害都是忽略不计的,就像那些拍星轨的,也没见几个说CMOS比快门先坏。一切半导体元件在高温下都会降低寿命,这个无需再去证实,视频机不可怕,最可怕的是被暴力使用,连续使用,这样很容易引起传感器过热。
正常使用五年是个槛
很多人还提到用了两三年之后,某一天突然就觉得对焦不准了,测光不灵了,反光板的润滑油用尽以后回弹时间延长了,这个纯属心理问题,看了不该看的东西了。难道你的感觉比专业仪器检测要灵敏。根据厂商流出的一份内部资料,用了五年以上的单反相机出故障的概率相对高,但是对于成像的影响非常小。
另外还有一条你们肯定不知道,那就是长期闲置不用的相机,出现故障的概率要比频繁使用的相机高。所以“相机是被摆坏”的这句话,非常有道理。
退一万步,就算快门真的用报废,维修站更换也就1000+,非官方的维修店500元能帮你搞定(佳能无敌伞就是这个价),而且是更换整个模块,再战几年没有问题。
所以听村长的,这个周末就把相机拿出来晒晒,只有多拍,才能让它发挥价值,砸钱也就有意义了。
预告一下,明天周五(以后就是固定栏目),村长会和大家聊聊一周器材市场的动态,有精准报价分析,告诉你哪里能买到最低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