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蹭听漫谈》第九期:大新闻—1more四单元圈铁耳机首发测评

2017年05月17日 00:36来源于:珊上的云

(《蹭听漫谈》每月3-4次更新~!欢迎各位朋友留言交流~评测器材均来自三鼎创新)

闲聊:又到了你们的珊云搞大新闻的时刻了!上次的山灵M2s以后,我就在搞大新闻的路上停不下来了,好像现在大家都喜欢搞新品,那我这次就来个厉害的!上期我说了我与三鼎创新老板有了一面之缘(然而他并不认识这个天天和他店里小哥PY的骚年23333)我越发猖狂了起来,小哥说1more有新品,而且他手上有了一条!这个机会难得啊!所以在它还没发布的时候其实我已经拿到了这副耳机(虽然某个部位隐隐作痛,为了看客老爷们我也是很拼的!)1more/加一联创/万魔声学(真的是三个名字)就是小米旗下的那个做耳机的品牌,至于他和小米的关系,我也没搞懂,好像小米活塞之类的就是他们在做?反正我们只看产品,我手上正好有1more三单元耳机,正好与新旗舰做个对比。

第一部分:开箱(这个系列很少开箱的说···可是首发还是开箱吧)

万魔四单元圈铁耳机外包装延续了三单元耳机的设计风格,黑色为主色调,盒子很大,很结实

背面是各种参数(注意:这里不光有中英文说明,还有日文和韩文,在国内耳机厂商比较少见,万魔这是随着小米走向世界了啊)

打开方式上延续了三单元产品的书页式风格,从右侧翻开

里面的主体设计风格和三单元保持一致,但是在布局上有所改变,左侧依旧是产品的研发图,内构图,逼格满满。

右侧的布置上四单元耳机和三单元有所不同,三单元采用的是上下两层的布局,而这一代精简为一层,从精致程度来说,当然是三单元采用的:上耳机,下配件更为精致,但是这样的设计,一目了然,并且更加环保。所有的配件上方都设计了小拉手,便于我们将配件取出

万魔四单元圈铁耳机配件包括了:线夹、航空转接插头、6.3转换头、皮质收纳盒、共计九副耳套,和三单元保持了一致,万魔还是秉承了“能送啥就送啥的”原则。

当然了,还有说明书保修卡,只不过他们位于耳套下面,不容易被发现

开箱完毕!

开箱部分总结:作为一个已经购买过三单元耳机的人来说,没啥惊喜,但是万魔确实把自家的包装风格沿袭了下来,这点值得称赞。配件上也是应有尽有,这个皮质收纳盒是我非常喜欢的,做工非常好,其他的东西诸如线夹和航空转接头,我到目前为止还没用过!(主要还是穷啊···不知道天天坐飞机四处飞的人有没有用过这个东西啊?)耳套标明有尺寸,依旧用的是自家独有的造型,耳套中除了常见的硅胶套,还有三幅海绵耳套,非常贴心。

第二部分:外观及佩戴、功能

万魔四单元圈铁耳机并没有采用绕耳式的佩戴设计,不止是没有采用,而是根本无法进行绕耳佩戴(这也是很绝的!)绕耳式佩戴主要好处就是进一步分散耳机腔体重量的分布,还有就是在运动中可以保持更加牢固的佩戴。四单元耳机的佩戴依旧是比较传统的方式,导管以倾斜角度进入耳洞。导管部分还是和三单元一样,采用了比较粗的导管,所以佩戴和隔音都不错,尽管腔体比较重,总体上还是在可接受范围内,长时间佩戴的话,耳洞偏小的人可能会感觉到比较涨的感觉。有些人就是不喜欢绕耳式的佩戴,觉得戴起来麻烦,收纳起来也麻烦,那这一定是他们的菜了!

万魔四单元圈铁耳机依旧采用了不可换线的设计,我也不知道为啥,好像可换线的设计已经越来越流行了吧!可换线设计不但可以避免耳机线材磨损导致耳机损坏的问题,而且在可玩性上,也有很大的提升,我想万魔这么做一方面还是对自己的质量有信心,另一方面是为了调音风格能够更加统一吧。线材上依旧集成了麦克风与线控的设计,在现有技术能力下,已经可以将线控功能对于音质的影响大大降低了,这次的线控按键设计上有所改变,放弃了三单元上的长条按键设计,改用三个圆形按键,以按键的高度来区分上一曲/下一曲和暂停按键,线控继承了常用的功能,非常实用。

第三部分:声音

试听曲目:

经典曲目:《加州旅馆》(88.2khz/24bit7分13秒版本)

古典:《FALLA:THE THREE CORNERED HAT》(192khz/24bit)

摇滚:《Back in Black》(24bit/96khz)

女声:《试音蔡琴》(16bit/44.1khz),《试音邓紫棋》(16bit/44.1khz)

男声:《自定义》(16bit/44.1khz),《认了吧》(16bit/44.1khz)

电影原声:《环太平洋电影原声》(16bit/44.1khz)

前端设备:三星S6,飞傲X7+AM2A

首先说一说易推程度,和三单元不同,我觉得这个四单元是比较难推的,在三星S6的加持下,低频的能量感发挥不出来,而高频的控制能力又不足,使得音乐中容易出现毛刺感,所以我们就以飞傲X7+AM2A下的声音来说一说。

经典曲目:

一开场的弹奏乐器部分表现非常不错,但是在通透程度上还是稍有欠缺,但是比起三单元还是进步很大的,中频部分的密度很大,后面的低频部分处理的比较偏向于质感的表现,量并不大,人声的位置依旧是非常靠前的调音,乐器的定位不错,声场还是偏小,同时纵向声场不明显,横向声场还可以,配乐中的低频部分会被中频的乐器盖住一些。

女声:

还是先以《渡口》开胃,前奏的鼓声还是那样,感觉相比于三单元这个低频削减的有点太多了,搞得整个敲鼓的和没发工资似的,非常无力,软绵绵的,下潜也一般,但是相对于手机上那种敲棉花的感觉,还算是可以接受,无非是比较清淡一点罢了。蔡大妈的声音依旧深情,微微有点亮,并不是非常温存沧桑的感觉,有点年轻化的倾向。换到了年轻的女声,感觉好很多,透亮,空灵,高频部分延展度也不错。齿音的控制相比较于手机上的声音也更加好,我觉得在听一些动感ACG还有点小毒。

男声:

对于流行男声的表现算是恰到好处,人声的密度很够,配乐的包围感也非常不错,如果是爱听抒情男声的,声音还是有点偏向于年轻化,人声的厚度不是很够,所以即使悲伤的气氛渲染到位,你听着歌,怕也是掉不下眼泪的,因为它就是欠缺了那么一点感情,这个和上代反差其实还是挺大的,三单元偏向于糊和闷,人声味道很浓厚,很厚重,而这次又有点轻飘飘了。

摇滚:

ACDC的专辑听起来还是不错的,在这种低频非常多的音乐中,低频的量感偏少就不那么明显了,但是对于整体气氛的烘托就差一些了,但是也有好处,就是对于各种乐器的表现更加均衡,三单元的表现就不一样了,低频的占比很大,整个低频部分把音乐都弄糊了···所以这属于有利有弊吧。总体上来说属于比较动感的,肯定达不到夜店嗑药般让人上瘾摇摆,但是燃点还是有的,比如不自觉地抖腿···

电影原声:

这部分的表现我非常满意,因为中频非常饱满,而且歌曲中低频占比也比较适当,这使得耳机整体的解析力得以体现,声场也没有出现空旷的感觉,真个声场中的声音填充的非常紧实,大动态的表现不拖沓,音乐的瞬态反应也不错,就是能感觉到打怪兽的画面感了!左边一个大货车甩过来,右边一道火光直冲云霄。

古典:

这算是对于耳机考验比较大的部分了,三单元在这部分表现的比较有意思:整体非常注重乐器的地位,但是分离度和解析度不够,尤其是距离较远的乐器声音有明显的衰减,结像就不清晰了。而在四单元耳机的表现上:首先是得益于32的阻抗和不到100的灵敏度,使得底噪控制的非常好。而且声音的进步还是很明显的,尤其是保持定位感的情况下,对于不同位置的乐器的表现进一步增强,使得整体的解析表现更胜一筹,乐器声音的颗粒感也没有那么明显了,但是分离度还是不足,有点黏黏糊糊的感觉,定位也主要是横向的距离感,纵向的定位不明确,总体上就是有进步,但是依旧不太适合古典大编制。

第四部分:总结

虽然这款耳机早就出现了,但是迟迟没有上市,也没有公布价格,但是它的升级还是有目共睹的,大气的包装,良心的配件,舒适的佩戴,都是加分项,但是你说声音能不能做到在同级别竞争中获得优势,我觉得主要还是取决于你的听音喜好还有前端的搭配,四单元在通透感提升后,对于前端的搭配也更加宽容,但是你的手机如果不是HiFi手机,我还是建议你在前端上增加投入。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企业观点,与【名品家电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仅供读者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名品家电网】刊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新闻纠错: lwl#youngchin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