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现在几乎是人手一个的必备品,很多小伙伴都难以想象,如果没有手机,他们的生活将会怎样。现在的智能手机相对来说已经高度发展了,很多人们想不到的功能,一部手机就能实现。
1983年第一部手持移动电话摩托罗拉DynaTAC 8000X诞生
没错,就是这个重达两磅(约一公斤)的砖头,当时可是划时代的产品,我们从8090年代香港的电影中,基本都可以看见这种大砖头的身影,一般都是大哥大级的人物,手下的马仔拎着一个箱子,箱子里就是这玩意。不过所有的技术发展曲线都是类似的,刚刚出现的这种手机进化的速度并不快,体积一直到十多年后有明显减小,在中国来说,第一款适合拿手里装口袋的手机,是爱立信GH337
这个就是功能机的鼻祖了,一个手也能直接拿手里,时间是1994年。
随后六年不到的时间,各种功能都开始往手机里整合了,包括windowsCE3.0这一个手机操作系统的鼻祖。
当然,我们这篇文章的主题,并不是给手机的发展史做一个流水账,就像本文的题目一样,小编今天的重点,是对未来手机发展方向的一个预测。
智能机发展到现在,在创新性方面,似乎到了一个瓶颈。我们可以想盖房子一样,把一个个我们想要的功能,一个个的摞上去,但是仅此而已,手机的体积,包括硬件材质,只要没有突破性的技术革命,始终会走到尽头,一味地增加容量,并不会带来创新的体验,除非采用新的材质,新的技术。但是我们对技术的发展还是有很大的信心的,一旦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必将会为只能设备的发展,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一个可能的产品状态。
因为小编是近视眼,所以有时候会天马星空的将自己的眼睛想象成无所不能的一个只能设备,也许我们未来手机(或者那时候已经不叫手机了),会像眼睛一样,戴在我们的脸上。谷歌眼睛已经为我们提供了这方面的演示。
声音的传到已经可以轻易的做到骨传导了,也就是说,无论打电话,听歌,听相声,人们都不必借助耳机了,只需要带着眼睛就可以接受来自设备里所有的声音信息。如果想看个电影呢?很简单,镜片就可以了。所以如果将来你在大街上,看到一个戴着眼镜的人,倚着墙,自言自语,或者莫名其妙的傻笑的时候,不要惊讶,也不要暗骂一句神经病,因为人家正在欣赏一个喜剧电影呢。如果你觉得不过瘾,画面太小,没问题,只需要找个能接受投影的平面,就可以利用眼睛的投影,欣赏一个震撼人心的大片了。
吃饭的时候,突然来了一个邮件,那么,你可以选择在镜片上显示邮件内容,也可以在桌子上投个影。那么你可能要问了,如果我想要回复邮件,怎么打字呢?好吧,可能你还存在着一定的键盘依赖症,实际上,在这个设备的初期,你可以尝试在一个桌面上投影一个键盘,利用光影感应,来打出你想要的内容,或者,说出自己的内容,让电脑自动翻译成汉字,再或者,允许自己天马行空一次,说不定我们在脑子里想象出来要回复的话,设备就自动发出去了呢!!所以大家应该有一个初步的印象了,这种设备,发展到极致,人的大脑就是这个设备的主cpu,负责下达命令的。我们和别人交流时,需要借助别的手段来准确描述自己心里所想时,就可以利用这个设备,在墙上,在桌面,甚至在空中,投影出你心中所想。
所以,那时候,人机结合已经到了一个我们所能想象的最高地步了。
那么,实现的可能行有多大呢?我们来分析一下。
首先,硬件是基础。相信造出这样一个形状,不难吧?在材料的选用上,有那么几个基本原则,轻,坚硬,防辐射泄露(后面会解释),这三个条件,似乎都不难。
其次,需要高度发达的cpu,这个在未来应该也能发展到,至于需要多久......我也不知道啊!依靠牙膏厂的尿性,我估计需要打破这个垄断才行。
透明的显示屏,眼镜片大小,这个不是问题吧?现在都能造出来。
造出这样一个眼睛,似乎主板就不需要了吧?因为大家可以想象,所有的电子器件都在眼睛框里,我们要尽可能的缩小体积,那么,很多成块的大件器件似乎都需要改变。
同样一个很关键的问题,电池。足够小的体积,足够长的续航。一开始小编的设想,是利用核能!似乎有点疯狂,因为只有核能才能做到这一步,一点点,几乎零点几克的燃料,就可以带来几乎无限的续航,后来从三体中得到了灵感,无线充电似乎是一个更现实的解决方案。
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大家可以提出来一块讨论,只需要大家说出自己心中所想就可以,因为之前小编就提出一个观点:
随着技术的越来越无所不能,将来是概念为王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