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联想在北京正式发布年度真旗舰Moto Z 2018。
实际上,这款手机是已经在海外上市的Moto Z2 Force Edition的国行版本,除了和国际版本相似的硬件参数、超薄机身、超强防跌落防碎显示屏以及模块化设计外,最让市场和用户咋舌的是带来售价高达9999元的套装。注意,手机不单卖。这是摩托罗拉归于联想之后在中国市场发布的第三款模块化手机,兼容之前推出的模块配件。整个套装包括手机单机、摩电Turbo-快充电池模块、摩电Air版-无线充电背板、专属皮套、Type-C全数字HiFi音乐耳机、Turbo Power 涡轮快充充电器 、USB数据线、Type C到3.5mm转换线等。
从配置上看,Moto Z 2018 采用5.5英寸Quad HD AMOLED显示屏,搭载高通骁龙835处理器6GB运行内存+128GB基本硬件组合(国际版为6GB+128GB);后置1200万像素双摄像头,支持PDAF相位对焦,不支持光学防抖;前置500万像素摄像头;整体电池容量2730mAh,支持15W TurboPower充电、支持NFC功能,兼容市面上全部模块,基本在旗舰标准之上。
除了9999元的售价,防碎屏技术应该是这款手机的另外一个亮点,尤其是在这款超薄设计手机上。发布会现场放了一则广告,联想用高尔夫球杆击打手机屏幕以佐证该项技术的牢靠,并承诺手机碎屏维护时间为4年。
可以说,这款手机在国内的发布,对于Moto也就是陷入泥淖的联想移动来说意义非凡。这也可以理解Moto为什么把它看成是“新领袖”般的存在。在此前发布会的邀请函上,Moto甚至都把手机之父马丁·库帕的一句经典名言搬了上来——“欲出挑其中,必先超脱其外”。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掉队之后,联想也并非没有做过努力,试图在激烈的竞争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但每次总能把一手好牌打烂打臭。10月14日,联合中国电信发布的手机新品牌Moto青柚,把希望寄托在日益式微的运营商渠道上,定价策略更是脱离市场的客观情况,未来销售成绩已经可以预期。
Moto Z 2018的前景也不太乐观。从市场表现看,模块化手机更像是一块鸡肋。销售价格不菲,但销量不给力。联想从Google手机接盘这个项目之后,便当做一根救命稻草,希望能在日益同质化的智能手机市场中走出一条差异化之路来。但联想高估了自己在移动互联网市场的能力,最终看似有美好未来的模块化手机越来越与市场脱节。虽然单机做到超薄,Moto Z 2018机身采用了7000系列航空铝合金的材质,机身厚度仅为6.1mm,相比于iPhone X薄了将近2mm,几乎是全球目前最薄的手机。但加装模块之后,就毫无优势可言。
与此同时,全面屏成为未来手机发展的趋势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夏普、小米的先驱式探索打开这块市场,而iPhone X的横空出世标志着全面屏时代的到来。于是,OPPO、vivo、华为纷纷跟进,推出自家的全面屏旗舰机型。但Moto Z 2018 还是高额头、宽下巴,正面Home键上别扭的“moto”logo,整体还停留在运营商定制机时代,而模块化手机在全面屏时代的软肋也是显而易见。不自觉的,联想又要掉一个时代。
iPhone X马上就要上市了,iPhone 8/8 plus的糟糕表现已经让苹果对其售价信心不足。联想又有什么底气,把一款已经上市的手机卖到近万元的高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