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网上看到这样一条新闻:为了买苹果手机,19岁女孩小敏从“校园贷”借了12500元,到手8000元。为了还钱,她不得不又从其他校园贷借款……8个月过后,这笔钱“滚”成了23万元。小敏的父亲是个农民,全家一年的收入还不到2万。“我把学费都拿去还钱了,现在都不敢上学去了。”小敏说,她知道犯了大错。但是借钱给她的人整天打电话逼债,甚至还有人将PS后的裸照发给她的同学和亲友,并扬言告诉老师,这让她感到非常害怕。小敏说,她听说“人死债销”,还有以死来躲过还款的想法。现在因为校园贷出现学生自杀的情况越来越多,国家该不该管,学校该不该管,学生怎么避免等等问题,你怎么看?
高额利息、暴力催收、裸条借贷,这是近年来校园贷给人们留下最多的印象,高校学生因之身陷“泥潭”的新闻也屡见报端。什么是校园贷?校园贷通常分为三类:一是专门针对大学生的分期购物平台,如如趣分期、任分期等,部分还提供较低额度的现金提现;二是P2P贷款平台,用于大学生助学和创业,如投投贷、名校贷等;三是大家用的比较多的阿里、京东等传统电商平台提供的信贷服务。下面是前些时间发生的校园贷事件。
事件一:2016年12月,“借贷宝裸条10G”的文件在网上流传,其中包含167名年轻女子的“裸条信息”,一时引起轩然大波。
事件二:2016年3月,河南某高校的一名大学生,无力偿还从不同的校园金融平台获得的数十万元无抵押信用贷款,最终跳楼自杀。
这样的案件还有很多很多,其中全部都以学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才得以收场,刚入学的学生都还不懂什么事校园贷,就已经陷入了这泥潭,这样的事情我觉得应该出一些制度来严惩这种校园贷了,不然还有很多很多,辛苦了十年载读书的孩子,不仅辜负了自己更让家里人伤心。下面是此事件的详细报告,希望大家看后能有帮助。
据华商报7月9日报道,为了苹果手机,19岁女孩小敏(化名)从“校园贷”借了12500元。钱还不上,就又从其他校园贷借款,8个月过后,这笔钱“滚”成了23万元。
据报道,小敏的父亲是个农民,全家靠几亩地过活,一年的收入还不到2万。“我把学费都拿去还钱了,现在都不敢上学去了。”小敏说,她知道犯了大错。但是借钱给她的人整天打电话逼债,甚至还有人将PS后的裸照发给她的同学和亲友,并扬言告诉老师,这让她感到非常害怕。小敏说,她听说“人死债销”,还有以死来躲过还款的想法。
“刚开始是还小额贷款,都是1000多元的,替她一直还,后来就有人打电话催债,我才知道女儿欠的钱高达十几万。”小敏的父亲李先生说,他前前后后东拼西凑给女儿还了17万,可是按照借款的约定,还有5万余元还不上。
据了解,小敏校园贷的最初动机是为了一部苹果6S plus。由于父亲每个月给的生活费只有固定的900元,面对五六千元的手机,小敏无法开口给父亲说。有一天,小敏突然发现有人在学校的群里说可以贷小额贷款,分期还钱。对方说,分期还钱每个月只要几百元,自己省省再打点工肯定能还上,小敏便动了心。随后,她加了对方的微信,去了省体育场附近一个中介公司,借到了第一笔钱。
“当时借了6500元,到手4000元,2500元都给了中介。”小敏说,4000元不够买苹果手机,在虚荣心的驱使下,她又向另外一家公司借了6000元,同样是只拿到手4000元。这两笔钱都是分期还款,第一笔分24期,每期还426元;第二笔分12期,每期还845元。
自从借到款后,小敏的噩梦也开始了。到了第一次还款的日子,小敏傻眼了,自己根本就还不上这些钱。由于不敢告诉家人,她开始借钱还钱,拆东墙补西墙,像其他借了“校园贷”的学生们一样。为了还第一笔借款,开始借第二笔,还不上再继续贷第三笔、第四笔……短短8个月,小敏就向30多个校园贷机构借过钱。然而,钱越借越多,再也还不清了。
昨日,小敏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她前后贷款总额有11万多元,但实际拿到手的只有7万多元,然而,把所有借款的本息加起来,她一共要还23万多元。
大二女生为买手机借1.25万校园贷;“滚”成了23万元;是不是掉进坑里了?
19岁女孩小敏做梦也没想到,为了买苹果手机,自己从“校园贷”借了12500元,竟然会发展到今天心力憔悴的地步,甚至一度想到以死来躲过还款的想法。小敏到底发生了什么,是不是被别人坑了。
据小敏称,为了买苹果手机,自己从“校园贷”借了12500元,到手仅8000元。到期后,小敏无力偿还,她不得不又从其他校园贷借款……就这样8个月过后,这笔钱“滚”成了23万元。小敏的父亲是个农民,全家一年的收入还不到2万。“我把学费都拿去还钱了,现在都不敢上学去了。”小敏说,她知道犯了大错。但是借钱给她的人整天打电话逼债,甚至还将裸照发给她的同学和亲友,并扬言告诉老师,这让她感到非常害怕。小敏说,她听说“人死债销”,还有以死来躲过还款的想法。
近期经常会有媒体报道相关的事件,因深陷校园贷而受到伤害的也不止一例。一些不法分子将目标对准高校在校生,利用高校学生社会认知能力较差,防范心理弱的劣势,进行短期、小额的贷款活动,从表面上看这种借贷是“薄利多销”,但实际上不法分子获得的利率是银行的20-30倍,肆意赚取学生的钱。
一些放贷人进行放贷时会要求提供一定价值的物品进行抵押,而且要收取学生的学生证、身份证复印件,对学生个人信息十分了解,因此一旦学生不能按时还贷,放贷人可能会采取恐吓、殴打、威胁学生甚至其父母的手段进行暴力讨债,对学生的人身安全和高校的校园秩序造成重大危害。
高校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靠父母提供的生活费,若学生具有攀比心理,且平时就有恶习,那么父母提供的费用肯定不足以满足其需求。因此,这部分学生可能会转向校园高利贷获取资金,并引发赌博、酗酒等不良恶习,严重的可能因无法还款而逃课、辍学。因此校园贷就是个深不见底的坑,奉劝各位在校学生,千万不要攀比,要把心思用在学习及工作上。为了自己和家人,远离借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