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与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紧密,
据不完全统计,
目前我国手机网民已将近7亿,
但智能手机的信息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4月16日,质检总局在官网发布智能手机(信息安全)质量安全风险警示。
据监测结果显示,从市场上采集样品40批次,18批次样品存在质量安全隐患。
12批次样品后端信息系统存在信息安全漏洞。
(包括未限制用户密码复杂度、未限制非法登陆次数、未限制短信验证码错误使用次数、重置密码的短信验证码由本地生成、未对数据包重要访问控制参数进行校验导致可被越权操作)
智能手机的后端信息系统,也就是人们所说的云平台。
云平台使用利弊均沾:方便了,但也存在安全漏洞
实现通讯录、短信、照片等数据备份功能,以及在丢失的特定情况下定位找回、数据清除等功能。
但这也意味着智能手机不仅没能提供存储便利,反倒增加了信息泄露的途径。
9批次样品中的预置应用软件未向用户明示且未经用户同意,擅自收集用户数据。
除了手机系统本身的安全防护要求,目前的进网标准还对预置软件提出了安全提示等要求。
据了解,存在于手机当中的各类应用软件都会因功能需要,要求获取用户的相关权限。
比如地图软件需要获取位置信息,聊天软件要求获取通话记录信息等等,按照要求,获取涉及用户隐私的这些信息必须要经过用户同意。
1批次样品未实现对用户数据的操作权限控制功能。
1批次样品操作系统的更新未向用户明示且未经用户同意,擅自自动升级。
质检总局表示,上述问题可能导致用户隐私数据泄漏,甚至智能手机被恶意控制。
那么,各位消费者在选购和使用智能手机时,要注意哪些呢?
当然正规渠道购买、保留购买记录、发票等有效凭证等也很重要。
另外,消费者应增强对隐私信息保护的意识,仔细查看相关说明和厂商声明,充分了解选购产品和服务的各项功能,注意和防范用户信息可能泄漏的风险,审慎考虑厂商收集、保存和使用用户信息的要求,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和意愿做出购买和选择决定。
及时更新手机操作系统版本同时,如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向生产厂商反馈,等待厂商修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