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青少年科普出版应有的工匠精神

2018年10月19日 10:44来源于:科技传播

张志刚

摘 要 在行业心态浮躁、重复出版、跟风出版现象越来越严重的背景下,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倡的发扬“工匠精神”对当前的出版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新时代的出版需要怎样的工匠精神来拯救?作者结合一些出版乱象的实例论证,从青少年科普出版实际出发,分别对出版的职业操守、市场调查、选题策划、编校质量、印刷工艺、发行营销等各环节进行了工匠精神贯注后应该怎么做的探讨。

关键词 工匠精神;图书出版;青少年科普图书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7)178-0080-03

1 工匠精神的定义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6年3月5日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这是“工匠精神”一词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让人耳目一新。

“工匠精神”一词正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当今的媒体上,成为时代热词。那么,究竟什么是工匠精神?打开百度百科,输入“工匠精神”,出来如下定义:“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對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更完美的精神理念。”解析这句话,发现离不开3个关键词:产品,完美,精神理念。

根据这3个关键词就差不多可以得出对“工匠精神”的基本理解:一是对待产品态度严谨,一丝不苟。二是以追求完美和极致为目标,注重细节,精益求精。三是秉持耐心、专注、坚持的精神理念,专业、敬业,并且有自己的原则贯注到产品中。

2 出版业更需要工匠精神

出版业滥觞于中国,中国早在五代时就有刻印板、镂板,宋代有开板、刻板、雕版,没有古代中国发明的造纸术、印刷术来传播知识和经验,进而影响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世界文明还不知道要在黑暗中艰难摸索多少个日日夜夜。正是中国古代先人们焚膏继晷、筚路蓝缕地用早期的雕版印刷术将知识传薪播火,人类文明才能日积月累至今日之繁盛璀璨。可见,人类文明的传承和弘扬离不开出版业的贡献。

古代的雕版印刷术是在版料上雕刻图文。雕版印刷的版料,一般选用纹质细密坚实的木材,如枣木、梨木等。然后把木材锯成一块块木板,把要印的字写在薄纸上,反贴在木板上,再根据每个字的笔画,用刀一笔一笔雕刻成阳文,使每个字的笔画突出在木板上。木板雕好以后,就是印书的过程,具体方法是用一把刷子蘸了墨,在雕好的板上刷一下,接着,用白纸覆在板上,另外拿一把干净的刷子在纸背上轻轻刷一下,把纸拿下来,一页书就印好了。一页一页印好以后,装订成册,一本书也就印刷成功了。[ 1 ]如此繁难艰苦的做工,如遇卷帙浩繁之著作,其中工程之浩大,需要的花费的功夫之多可以想见,每思及此,都会让人有一种高山仰止的崇敬之情溢满心胸:没有极致的耐心、专注、坚持的工匠精神倾注,哪有我悠悠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薪继火传!

唐代咸通九年刻印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的最早的雕板印刷制品。这部《金刚经》长约一丈六尺,高约一尺,是由七个印张粘连而成的卷子。卷首有一幅画,上面画着释迦牟尼对他的弟子说法的神话故事,神态生动,后面是《金刚经》的全文。此经构图繁简得当,人物表情生动,刀法纯熟细腻,线条圆润流畅。通卷文字秀美、唐楷风格浓郁,刀法洗练,墨色均匀。手展此卷,不能不为唐代雕版印刷术技艺之高超所倾倒,我想这就是工匠精神的魅力,可以传承百世而不朽。

我们现在身处光电之时代,思想付诸文字之法便捷,在电脑前敲敲打打,所思所想马上便能转化为所得,需要在纸张上呈现的时候则只要轻轻点击一下打印键。但太容易得到的东西往往遭遇到的是草率的对待,在寻求出版的书稿空前增多、图书品种空前多样、出版业空前繁荣的背后,出版业面临的却是图书利润的年年下滑,图书的出品质量走下坡路的窘境,出版的工匠精神似乎正日益离我们远去。

现在的图书市场,可谓是浮躁之风盛行。一边是学术风气败坏,不认真做学问,从网上搜搜,从别的书上抄抄,七拼八凑一本书就出来了,而有独家见解的出版物寥若晨星,就是有也是被一众低劣出版物湮没至不见;另一边出版风气也是急功近利,重复出版、跟风出版现象严重,一个种类的图书只要市场上走俏,山寨与仿制品一下就出来了,一拥而上,生怕晚了就会错失到嘴的肥肉。

笔者是做青少年出版的,看过很多起一哄而上的出版现象:从《谁动了我的奶酪》到《十万个为什么》,去年填色书又异军突起,一本《秘密花园》的火爆引来众多的填色书跟风出版,致使填色书市场迅速饱和,然而好景不长,仅一年的时间填色书热潮就消退,很多后来出版的填色书卖不出去,在仓库里堆积如山,最后只好退回厂里化浆造纸,造成巨大浪费。真是“眼见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如何在出版领域减少急功近利、重复出版之弊端,把工匠精神传承下去,有思想的出版人当有自己的思考。

3 用工匠精神做好青少年科普出版

青少年出版是出书给孩子看的,少年时代养成的价值理念和汲取的精神营养就好像内在的、埋藏于我们生命根部的种子,终将影响个体的发展方向,因此这项工作意义重大,丝毫马虎不得。要做好这块领域,必须端正青少年出版的目的:是只看经济效益,还是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同样,一本坏书也会影响一个人的成长。青少年出版从业者需要有自己的责任担当,要意识到自己担负的神圣使命,必须坚持一个高的精神标准。这个标准,形象地说,应该是能为青少年提供正价值、正能量,应该始终具有向上、向美、向善的力量。[ 2 ]

工匠精神之于青少年科普出版领域,第一要坚定的就是出版人的职业操守:做优秀的青少年科普出版物;做少年儿童启蒙、成长的良师益友;出有益于青少年成长的好书,不出影响青少年成长的坏书;对低俗、暴力、恐怖、色情等有害的不良出版物要坚决抵制,这是青少年图书出版的底线。

青少年图书在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养成优良品质方面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任何青少年类图书,都有向青少年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功能。这一点体现在科普类图书上,就是负有宣传科学自然观、反对愚昧和专制的责任。[ 3 ]比如一本科普书讲述自然知识的同时,必然同时会揭露迷信的危害、厘清模糊的认识,这是工匠精神体现在青少年科普图书出版上的又一重要特点。

第二,要运用工匠精神,严谨、一丝不苟地把青少年科普图书市场的情况了解到位,才能策划出深受青少年喜爱的科普图书产品。现在很多图书编辑了解市场的渠道就是坐在办公室看看各大网络书店的童书销售排行榜,或者去开卷市场分析系统调取一下相关数据就草草了事,还自我感觉良好,觉得“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市场调查的工匠精神,要求每个编辑要真正下到图书卖场去与营销人员接触,了解第一手的市场行情与规律;要跟孩子们进行直接的交流,知道他们爱看什么,想了解什么,欢迎怎样的形式;要与家长与老师多沟通,了解他们希望让孩子們看到什么,特别是老师,他们很多都是教育专家,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他们最了解什么样的科普书对孩子的学习最有帮助。唯有这样,才能做出让孩子们喜闻乐见,让老师与家长欣然接受,让市场青睐的叫好又叫座的科普图书产品。

笔者曾策划、组稿、编辑过一套青少年版趣味经典科普读物《大眼睛球球科普》,这套书是世界经典科学/科普读物的集合,里面既有像《物种起源》这样的人类进步史上里程碑式的著作,也有像《昆虫记》《自然史》这样脍炙人口的科普文学作品,还有像《趣味地球化学》《趣味物理学》《趣味数学》这样专门面向青少年写作的科普读物,更有像“希利尔趣味世界历史、世界地理、艺术史”这样的经典人文素养读本。当时研究开发这套图书的时候,读者曾对市场做过详细的市场调查,向图书卖场的销售员请教,与书店里看书的小朋友交流,还向家里的小孩子问询过他们爱看什么样的书。经过这些前期工作,套书入选书目渐渐确定,雏形开始在脑中浮现。后来经过大量的对市场同类型图书的调查分析,最终确定了这套书的书态、呈现方式以及营销计划。经过这样缜密的先期调查分析做出来的图书,上市后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像《物种起源》在当当近200种同名图书中综合排名进入前三甲,希利尔三本书也是越销越好,有两本进入图书销售排行榜。不仅如此,这套书中的六个品种被选中进入“教育部2016年全国中小学图书馆(室)推荐书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第三,要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把好青少年科普图书的编校质量关。青少年图书是做给孩子们看的,如果让他们接受到错误的信息,往小了说是传播错误的信息和知识,往大了说是误人子弟,给人类的文明传承抹黑。图书产品质量是出版的生命线,很难想象一本错漏百出,错字连篇的图书能对青少年起到良好的影响示范作用。要认真审读图书中的每个细节,包括每个知识点的正误;要追求完美和极致,仔细推敲并与作者沟通如何把图书内容做到最好;要花费时间精力,把病句别字减少到最低限度;要孜孜不倦,反复改进产品,比如,设置最恰当的栏目,选择最好的图片,设计让孩子最喜闻乐见的版式……总之,细节决定成败,把99%提高到99.99%才是工匠的态度。

前不久某知名视频节目就毫不留情地曝光了某知名大出版社出版的青少年科普《常见动物识别图鉴》一书错漏百出的情况。这本书在扉页里面介绍自己“已策划出版数百部科普图书,长期致力于科普图书的选题策划和编辑出版。”却在内文的图片中将龙眼鸡误为象鼻虫,将松鼠猴误为金丝猴;另外,书中还出现了蝴蝶鱼的分布水域“在水族馆中”,海象的图片居然是一只长着象牙与大象鼻子的怪鱼(纯属搞怪图片)的乌龙。这个节目对这本书和出版者极尽挖苦讽刺,给出版社形象和声誉带来巨大的影响,教训非常深刻。

第四,要把好图书印制关。必须确保每本图书的印装质量,对成品图书采取严格的检测标准,不达要求绝不轻易认可。无论是使用的纸张、油墨还是印刷的机器和装订流程,都要力求做到最好。

虽然图书的印装是在印厂进行的,但图书的责任编辑不能因此就觉得可以放手不管。图书最终品相的优劣靠的就是印厂的印装质量,有责任心、有工匠情怀的责编是不会放任这一关键的过程的。像笔者,每一部倾注心血编出来的书,都会亲自下厂盯,从纸张检验到油墨采购,从印厂的选择到颜色的调节,事无巨细皆职责。这心情如同看着一个经过十月怀胎的婴儿将诞,那份小心与喜悦只有当事者才有体会。

第五,用工匠精神做好图书营销,要做到耐心,专注,不断提升后续服务质量。

我国出版图书总印数2014年就达到了81.9亿册的天量,用多如繁星,汗牛充栋来形容图书的品种之多一点也不为过。原来“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思维早已过时,再好的图书也要努力开拓销售市场,做好营销工作。

工匠精神用到图书营销上,就是要从细节上把握销售过程。比如要重视倾听读者意见,注意读者评论,不断提升图书售后服务工作;布置好图书卖场,塑造店堂品牌形象;做好图书展销会、签售会与读者交流会的会场布置,营造良好的互动氛围;做好、微博公号的信息推送,构建通畅的编读沟通渠道等。

第六,专业、敬业,用工匠精神打造青少年科普出版最优质的产品,做出其他同行无法匹敌的卓越产品。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湖南科技社。该社的科普图书在市场上已经形成一定的品牌优势,有了一定的权威性和垄断力。该社出版的《时间简史》《果壳中的宇宙》《世界是平的》等一批畅销科普图书早已闻名市场。渐成规模后,湖南科技社运用工匠精神对科普品牌图书进行了集约化打造,强调围绕爱因斯坦、费曼、霍金等著名科学家的理论,进一步做深做透,推出了多种资源独占性的青少年科普图书。除了上面提到的几个系列,还有以《它们》《恐龙秘史》为代表的恐龙科普图书销量也都高达几千万册,是名副其实的超级畅销书,成为行业难以匹敌的卓越存在。

4 结论:工匠精神是出版回归正轨的必然

工匠精神不是口号,它存在于每一个出版人心中,每一个出版单位身上。一段时期以来,出版业由于改制、上市、扩容、多管齐下等导致一度缺乏对精品的坚持、对质量的督促,使工匠精神渐渐远离。工匠精神的缺失让精品出版之路变得异常艰难,更让基业常青成为空中楼阁。所以,当下重提工匠精神、重塑工匠精神,是出版企业生存、发展回归正轨的必经之路,也是历史的必然。

参考文献

[1]邓广铭.邓广铭全集:第六卷[M].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178-180.

[2]张健.一本好书影响人的一生 坚守青少年出版的精神高地[N].人民日报,2014-7-29.

[3]蔡鸿程.编辑作者实用手册[M].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373.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企业观点,与【名品家电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仅供读者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名品家电网】刊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新闻纠错: lwl#youngchina.cn

关键词: 工匠 图书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