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材中女性形象的多元解读

2018年09月27日 01:46来源于:科学与财富

沪教版中学语文教材中女性形象分析研究.pdf

裴巧丽

摘 要:近年来有不少人关注到了中学语文教材中女性形象的问题,女性形象透露出的性别意识问题,女性形象对学生审美教育的问题以及教材中女性形象刻板的问题。并认为教材中的女性形象不利于当代学生正确了解现今的女性形象,形成正确的社会性别意识意识和女性审美意识。对于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女性形象,要进行多元解读,包括女性形象文本本身的多元解读和女性形象与现代社会教育的关系。本文以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为例,将从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女性形象出发,分析阐释中学语文教材中女性形象与当代社会教育的关系。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材 女性形象 多元解读 现实教育

中学语文教材中涉及女性形象的课文少,这是中学语文教材存在的一个不可争的事实。但笔者认为,对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女性形象的多元解读,中学语文教师利用教材中所有的女性形象如何教比课文如何选更重要。语文教学和其他学科最大的不同在于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还要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帮助学生构建人生观、价值观。对中学语文教材中女性形象的多元解读,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性别意识,兼顾语文教育“传道”与“授业”的双重功能,将语文知识的传授与人文教育结合起来。

一、花木兰与女性人格美的教育

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中的《木兰诗》,写到了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笔者认为,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之所以广为流传,人们不仅是赞赏木兰的一片孝心,还有对花木兰身上展现的“巾帼不让须眉”的飒爽英姿的女性豪情美,勇敢、独立的人格美的赞赏。尽管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女性形象大都是祥林嫂一般,处于社会底层,没有自主能力的劳动妇女形象。但在《木兰诗》中的木兰,却是有主见、勇敢、男扮女装、替父从军的豪情女性形象,充分展现了女性独立、勇敢的人格美。反观现实社会中的女性,还有很大一部分女性受到几千年来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根深在女性思想深处的“男尊女卑”、“三从四德”观念,一直延续到现在,甚至以后。在贫困地区,甚至于有的家长不让女孩上学,认为在家帮助家务活,长大了嫁人,也是在夫家操持家务。城市中的女性或者大部分人也都有这种观念,认为女性不需要努力奋斗,嫁人了就在家相夫教子,不再出去工作。古代礼教要求女子“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但木兰不仅敢于女扮男装,而且还在战场上,跟男儿一样,英勇善战,立下赫赫战功。木兰以她的英勇智慧为女性的人格美做了一个不一样的诠释。

在对《木兰诗》这篇课文的解读中,我们不仅要解读分析课文文本中的木兰所展现的女性独立,勇敢的人格美,更要联系现实社会的女性人格现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引导学生对木兰这个女性形象所展现出来的女性人格美进行解读,还要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女性人格观,在学习生活中培养独立自主、勇敢的人格。

二、《氓》与女性职业意识的樹立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②中的《氓》是《诗经?卫风》中的名篇。这是一首怨妇诗,用赋、比、兴的手法塑造了一位被丈夫抛弃的女性形象。在领略了诗歌赋、比、兴的手法后,我们进一步思考:女主人公那么坚强而刚烈地与丈夫分手后,她往后的人生之路怎么走?她可以回娘家,她也可以再嫁。再嫁有可能再次遇人不淑,回娘家可能遭至“兄弟咥其笑矣”,甚至被扫地出门,她又怎么活下去呢?古代社会的女子“无才便是德”,她们只能依靠丈夫或者家里生活。如果在今天,有女性遇到这样的情况,她又可以靠什么办法活下去?女主人公的命运会不会不一样呢?是的,她能有办法活下去,她的命运也可以不一样。她可以自己出去找工作,自己养活自己,不必依赖丈夫和兄弟的施舍生活。在现代社会,做一名有自己工作的职业女性的意义,不仅仅是拿一份工资,更是一名女性在经济独立基础上得以维护尊严的保证。

当今社会流行的一句话是“干得好不如嫁得好”,也有很多年轻的女性秉持着一种观念“你(男人)赚钱养家,我(女人)负责貌美如花”。《氓》这篇课文,通过女主人公的悲剧婚姻描述了古代女子的生活遭遇与社会地位。由古看今,可以得出做一名职业女性重要意义。这对于现代社会中女性不由得是一次警示。在古代,男主外,女主内,女性只能在家里收拾家务,出了家里(包括出嫁以前的娘家和嫁人后的夫家),便没有生活的依靠。话说“靠树树会到,靠人人会跑”。在现代社会,女性更要在经济上独立,有自己的工作,做一名职业女性,有自己的精神依托和独立的经济能力。

三、《雷雨》与女性爱情观的养成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④收录的《雷雨》,选取的是《雷雨》第二幕,包括周鲁重逢、鲁大海被开除这两部分戏,充分展现了周朴园作为旧情人、资本家与未相认的父亲等多张面孔。《雷雨》话剧至今仍活跃在舞台上。在周鲁重逢这部分戏中,试想一下,周朴园爱鲁侍萍吗?根据周朴园的台词,他三十多年保留着鲁侍萍当初的起居习惯等等,很自然的就可以得出,周朴园对鲁侍萍念念不忘,情深义重,当年抛弃鲁侍萍的行为是被逼无奈、迫不得已而为之。或者说,年轻时爱过,现在不能再爱,因为有了现在的妻子繁漪,对鲁侍萍只是怀念。而对于现在的妻子繁漪来说,周朴园不顾活着的妻子的感受,天天惦念一个死去的情人三十多年,这样的行为又合理吗?又或者,怀念不是爱,周朴园的怀念是因为心里有愧!这样,就无法得出一个确切的答案。

那么,什么是爱?怎样做才是爱一个人的表现呢?课文中,其实周朴园更爱自己,不择手段地牺牲他人来维护自己名利,是一个自私,冷酷的人。课文中也可以看到,拥有新思想的阳光的周冲,他为鲁大海他们说话。他爱四凤,但他知道四凤心里里有喜欢的人,并没有强求,而是祝福她。在现代社会中,许多家长在子女的恋爱对象上看重对方的经济能力,有无房子、车,要求门当户对。或是希望自己家的条件比对方好,以获求自己的子女其家庭关系中占优势地位。但在一段感情中,“人品比金钱、门第更重要”,爱一个人首先要肯为对方付出而不求回报,而不是吃好吃的,买漂亮的衣服。中学生的感情观在慢慢的形成,社会教育或者学校教育在这方面都有缺失,没有针对中学生情感的教育。中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课文解读时要正确引导学生正确的感情观,爱情观。家长在面临孩子的感情问题时,也要正确的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感情观,爱情观,而不是一味地放任不管或者是打压、责怪。

笔者在阅读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的过程中,认识到从积极的心态或者说心理态度来认识教材中的女性人物形象,也可以发现教材中女性人物形象的积极、光明的一面。所以,对中学语文教材中女性人物的多元解读,不仅能充分认识教材中的女性人物形象,而且能弥补中学语文教材中女性人物形象少、形象单一的不足,更能培养学生多方面、多角度思考问题。将对教材中女性人物形象地解读联系到当代社会女性现状,有利于学生将课本中的所学所想所思与现实的生活接轨,给学生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提供参考和帮助。教师对教材中女性人物形象地多元解读,在中学语文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正确解读教材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3月第2版.

[2]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11月第2版.

[3]胡清清.《高中语文教材女性题材作品及其情感教育研究》.湖南师范大学.2015.5.

[4]王艳丽.《中学语文教材中女性情感的教育价值探究》.王艳丽.陕西师范大学.2015.5.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企业观点,与【名品家电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仅供读者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名品家电网】刊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新闻纠错: lwl#youngchina.cn

关键词: 女性 木兰 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