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村级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改革社会实践培训会举行
孙宇辰
摘 要:近年来,各地和各级政府都加大对农村基本建设的投入。但在实践中,村级公共服务的供给仍存在着"替民做主"等自上而下的决策模式,缺乏村民的有效参与。成都市在村级公共服务的改革中,把社会管理专项资金的使用与村民议事相结合,以优化村级公共服务为目标,形成"民主与民生双向促进"的模式。
关键词:村级公共服务;村级自治组织;专项资金
2008年以来,成都市以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和农村公共服务为目标,针对建制村设立了“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专项资金”。根据《成都市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专项资金办法》规定,村级专项资金是由市、县两级政府在财政预算中安排给村级组织,用于社会管理和村级公共服务的专项资金。并且村级专项资金的使用,必须要通过村民代表会议及村民议事会的表决。
2009年,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全面启动后,将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专项资金纳入财政预算,规定市县两级财政以2008年的金额为基数,每年对每个村的专项资金支持不少于20万。2013年,成都市修订出台的《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将用于村级公共服务的和社会管理的专项资金提升到每个村至少40万元,并要求在2017年前达到60万元。
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村级自治组织为村民提供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项目的开支。以政府为主体实施的项目,除特殊情况,一般不使用专项资金。在征得村级自治组织的同意下,政府可以委托村级自治组织实施以政府为供给主体的项目,但需要采取“费随事转”的方式,给予经费的保障。1村级专项资金的设置,实质上是由政府出资,以“三会”(村民意志会、监事会、村委会)为载体,通过对村级公共服务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让村民们积极参与到民主决策的过程中,用资金打开基层民主与民生的互动关系。2
以成都市双流县为例,2009年至2014年,双流县村级专项资金的总体投入状况:是从降低到升高;而专项资金的结余呈现出逐年降低的趋势。根据双流“专项资金规范使用调研组”所统计的调查样本, 2011年共拨款780.35万元,上年度结余为835.65万元,结余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为47.49%;2012年拨款877.09万元,年度结余为699.41万元,结余资产占上年度总资产的43.28%;2014年共拨款1004.17万元,上年度结余为692.06万元,结余资产占上年度总资产的比例为45.85%。这组数据显示资金结余在逐年的缓慢下降,由此可以推测在村级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依靠村级专项资金的保障,成都全市各村所实施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项目,累积已经超过10万个。村级专项资金的设立为优化村级公共服务提供了一种财政保障机制,同时也为新型的民主管理机制打下了基础。3民主管理机制主要包括三点:第一是民主议定项目,由村民集体决定项目的实施,体现公平与公正;第二是民主监督项目,村民选举后产生的村民议事会或监事会,定期对项目实施和经费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第三是民主评议项目,包括项目是否达到标准、村民满意程度和进一步的改进措施。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级自治权力组织是村民代表会议、村民委员会和村务监督委员会。村民参与民主决策的主要形式是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村民会议是村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主要法律形式,也是监督和制约村民委员会和村干部执法行为的重要组织保证;村民代表会议作为村民会议的一种补充,讨论决定由村民会议授权的事项。4我国一些省市在制定和实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过程中,明确规定了村民会议的基本职权,村民会议对涉及全村村民利益的重大问题拥有直接决定权。
这些重大问题包括:(l)本村经济、文化、教育、卫生及其他公共建设事业的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2)罢免和补选村委会成员,撤销或者改变村民代表会议和村委会的决定;(3)村委会的年度工作报告和财务收支情况报告;(4)本村基本农田保护方案和宅基地的使用方案;(5)乡统筹的收缴方法,村提留的收缴及使用,义务工和积累工的使用等十项,涉及村民群体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必须由村民会议讨论决定,这既为解决农村各种问题找到了一个权威性的机构组织,又为广大的村民行使自治权力提供了一个合法的阵地。5
成都市村民议事会是在村民自治的框架内,村民群众自愿组织具有公益性参与的社会组织,在实践中承担着村级自治的组织的功能。6村民议事会主要负责决定四类事务,即村集体经济事务、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事务、村级组织运行事务和涉及村民利益的项目。成都市政府出台政策规定:村级专项资金的具体使用方式由村民代表会议决定。在实际项目的运行中,通过村民代表会议授权,村民议事会来决定并监督具体使用情况。村民议事会可在职权范围内变更或撤销村民委员会的不当行为。
成都将村级专项资金的管理与使用与基层民主管理相结合,激发了民生项目对于促进民主氛围的效用。因为政府组织并实施的村级公共服务需要村民的民主评议,并且离不开村民群众的民主监督,最重要的是村级公共服务需要通过村民群众的管理和支持。7在实践中,将民主治理与民生项目进行有机结合,及可以让代表村民的村民监事会发挥作用,表达出真实的意愿诉求,行使决策权和监督权;同时也借助民生项目的开展,巩固村民议事会的决策地位,使“三会”变得程序化和规范化,逐步形成一种制度,有利于民主氛围的营造。
2012年,宜宾县作为全国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设试点,全县535个村平均每年每村获得5万元的村级专项资金。宜宾县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和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探索形成了村级公共服务的“六群工作法”8,群众议定后项目确定、群众建议项目内容、群众参与实施过程、群众协商解决问题、群众评价项目执行效果、群众监督项目过程
参考文献:
[1]丁元竹 建立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的几点思考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0,(5):13
[2]吴业苗 农村公共服务的角色界定:政府责任与边界 改革,2010,(6):75
[3]陈世伟 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参与机制构建研究 求实,2010,(1):90
[4]杨继绳 不能以民生代替民主 人才资源开发,2010,(7):80
[5]邓凯 吴平 城乡统筹背景下村级公共品供给机制新探——基于成都试验区的调查分析
特区经济,2010,(8):219
[6]成都市社会科学院、成都市委党校《成都市构建新型基层治理机制研究》课题组 成都市农村村级治理机制研究报告 2010
[7]成都市社会科学院《成都市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运行状况调查》课题组 成都市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运行状况研究报告 2010
[8]清华大学社会学系课题组 村级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相互促进的成都模式 2011—01—29
[9]双流县“规范村級专项资金使用”课题组 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专项资金使用的绩效分析 管理观察,2015—11,(31):594
注:
1 丁元竹 建立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的几点思考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0,(5):13
2 吴业苗 农村公共服务的角色界定:政府责任与边界 改革,2010,(6):75
3 陈世伟 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参与机制构建研究 求实,2010,(1):90
4 杨继绳 不能以民生代替民主 人才资源开发,2010,(7):80
5 邓凯 吴平 城乡统筹背景下村级公共品供给机制新探——基于成都试验区的调查分析 特区经济,2010,(8):219
6 成都市社会科学院、成都市委党校《成都市构建新型基层治理机制研究》课题组 成都市农村村级治理机制研究报告 2010
7 成都市社会科学院《成都市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运行状况调查》课题组 成都市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运行状况研究报告 2010
8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课题组 村级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相互促进的成都模式 2011—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