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普惠金融商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

2018年07月16日 07:33来源于:科学与财富

商业银行普惠金融商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

于才婷

摘要:普惠金融具有广泛的包容性,旨在建立让社会各个阶层的人都能获取金融服务的便民金融体系。本文基于商业银行的视角,介绍了商业银行开展普惠金融业务的面临的困境。通过对国外普惠金融模式的分析探讨,从产品、风险控制、管理制度等几方面对商业银行实施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政策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

普惠金融(inclusive financial),起源于2005年联合国的“小额信贷年会”,是具有广泛包容性、能够为各个阶层的群体提供金融服务的金融体系,具有覆盖范围广,公平公正的特点。目前服务对象主要是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等金融借贷能力不足的弱势群体。普惠金融在减少贫困、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意义重大,近年来政府对普惠金融的关注持续提高,目前已被列入“十三五”规划中[1]。从商业银行金融深化改革以及转变资产负债的视角来看,开展普惠金融势在必行。但是考虑到普惠金融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在融资的过程中需要承担高风险、高成本的问题,增加了普惠金融可续持发展的难度,目前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难题。本文首先论述了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普惠金融业务的必要性,从普惠金融商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困境着手,通过借鉴国际经验,为国内商业银行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一、商业银行开展普惠金融业务的必要性分析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也遇到了一些矛盾和问题,目前已经进入结构性调整期,需要进一步促进和支持中小企业等实体经济的发展,而这些都是建立在金融资源支持的基础上的。但是,我国金融资源分布不均衡,较大一部分被国有企业、城镇居民、大中型企业所占有,相反农村地区和小微企业的占有率较低。2017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李克强总理鼓励部分商业银行开展普惠金融业务,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1]。因此,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对于促进金融资源均衡分配、促进农村经济和小微企业的发展、缩短社会贫富差距、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有重要的作用,普惠金融蕴含的金融和谐思想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和谐,有利于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构建。

从商业银行的角度来说,发展普惠金融业务也具有必然性。首先,利率市场化导致商业银行传统业务收窄。2015年,利率市场化改革在我国基本完成,直接引发存贷款利率上升,利差缩小,传统业务盈利能力下降。此外,利率市场化进一步加剧了融资来源的竞争。为了增加中间业务收入、扩大融资来源,商业银行亟需业务转型,业务发展由城镇向农村发展,由大型企业向小微企业拓展。其次,金融脱媒引发竞争加剧。从大众的角度来看,一方面互联网金融快速的发展严重威胁了银行的中介作用;另一方面理财市场日益丰富,居民理财有了更多的选择,比如股票、基金、信托、保险等。从企业的角度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寻求更便捷的直接融资渠道,商业银行面临失去稳定优质的贷款收入的风险,因此,商业银行必须探索其他渠道,提升融资优势。第三,随着国家对于三农产业和小微企业扶持力度的加大,发展普惠金融业务可以稳定融资来源,此外,通过吸收居民的储蓄存款,可以提高商业银行负债的稳定性[2]。

二、商业银行开展普惠金融面临的困境

商业银行针对农村居民和小微企业等人群开展普惠金融业务面临的主要困难是金融排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与大型企业严格的信息纰漏要求相比,小微企业和农村客户信息的透明度不高,距银行贷款所需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一般来说,农民借贷业务少,信用信息少,小微企业缺乏完善的财务制度,这种信息不对称增加了银行鉴定财务状况和偿还能力的难度。银行与客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增加了银行贷款的风险,高风险对应着高利率,而高利率容易引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面对这种情况,银行通常不會选择以高利率的方式发放贷款。

(2)抗风险能力弱,违约风险高。普惠金融服务的对象大多经济实力不稳定,其中,小微企业通常管理水平低,规模小,设备技术能力落后,抗风险能力差,容易引发违约现象,给银行造成经济损失。据统计,小微企业的不良贷款率明显高于其他类型的企业。通常银行会采用抵押担保的方式降低风险,但是小微企业受自身情况限制缺乏必要的担保抵押资产,风险补偿能力差。此外,作为普惠金融重点项目的助学贷款转为坏账的概率也在升高,一方面是毕业生就业后工资待遇不理想,还贷难,另一方面部分毕业生对于信用常识不重视,不及时还贷。

(3)经营成本高,难以形成规模效应。普惠金融服务的对象大多位于农村等客户群体数量有限的地区,在这些地区开设网点需要固定的投资,如基础设施、人力资源成本等,网点单产较低,经营成本高,营收平衡难度大。另一方面,普惠金融服务的对象通常选择期限短、金额小的业务,难以形成规模业务[3]。

三、国际经典普惠金融模式案例分析

(1)孟加拉乡村银行模式。孟加拉国经济学家、“穷人的银行家”穆罕默德·尤努斯于1976年在孟加拉创办了孟加拉乡村银行(也被成为格莱珉银行)。尤努斯为了改变孟加拉国农村的贫困面貌,呼吁向无力提供贷款抵押的贫民实施“吉大港大学乡村开发计划”,即面向贫困人口提供无担保的小额贷款,借款的村民可以利用贷款创办实业,从而避免中间商的剥削,目前该银行已经拥有客户650万左右,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收益最好的小额信贷银行。主要的资金来源包括政府低息贷款、慈善捐赠等。在贷款的发放方面,采用“小组—中心—银行工作人员”的模式,每组成员需要承担评估、监督、联保责任;银行工作人员通过中心和小组负责人了解贷款人信息,避免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在风险控制方面,通常设定贷款期为1年,每周偿付,并重视对农民的信用意识培训,贷款偿还率高达98%。

(2)印度自助小组模式。该模式以小组—银行联结为主,每个小组由10-20名经济状况相似的妇女组成,小组在商业银行定期存储小额储蓄作为基金,通过内部评估将基金贷给需要的人,小组运营一段时间达到银行要求后,银行会向小组发放贷款,偿还贷款由小组共同承担。

(3)印尼普惠金融模式。主要特色之一是金融联结制度,即在政府的支持下,联合正规金融机构和农村非正规金融机构,拓展农业金融服务的范围。其中印度尼西亚人民银行倡导发起的小贷体系中,贷款用户集体申请贷款,期限不超过2年,可以灵活还款,成功的实现了商业户运作。

(4)巴西代理普惠金融模式。在农村欠发达地区,尤其是缺乏银行分支机构的地区,通过与药店、邮局、彩票站等机构签署协议,利用这些商业机构为低收入人群提供小额信贷金融服务,大大降低了银行拓展业务的成本。

(5)玻利维亚阳光银行模式。通过采用小组贷款、小组联保等机制,实现了小额信贷的商业化运作。其中小组联保的方法有效缓解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此外,玻利维亚阳光银行采用动态激励机制降低风险,对于信用良好的人可以提升额度,对于信用较差的客户降低额度。

四、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模式探讨

(1)产品创新。积极探索构建符合用户群体的产品体系,信贷产品应该具有手续简单、担保抵押灵活、抵款额小、期限短等特点;存款产品应方便快捷,活期定期转换方便,即保证对客户群体的吸引力,也能降低银行经营成本。

(2)风险控制创新。基于大数据的动态信用评价技术预测客户的信用风险;借鉴小组联保共同承擔的模式降低贷款违约风险。

(3)线上线下结合的渠道创新。引入互联网金融模式,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拓展业务,近年来发展迅速的P2P网络贷款业务,如平台集团旗下的陆金所、人人贷等产品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积极探索新型金融组织,与现有功能网点(超市、药店等)开展合作,将这些功能网点作为贷款零售商,不断推广农村信贷。

(4)管理制度创新。为了解决普惠金融面临的人才困境,需要积极培养从事普惠金融业务的员工,进行系统的培训并提供优越的晋升机制;建立灵活的雇佣制度,降低人力资源成本。

(5)重视客户的宣传教育。加强对客户群体个人信用的宣传教育,明确借贷关系存续期间的法律责任。

五、总结

本文介绍了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普惠金融业务的必要性,并从普惠金融商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困境着手,通过借鉴国际经验,为国内商业银行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参考文献:

[1]刘凤.我国农村商业银行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研究[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7(3):3-9.

[2]巴曙松,严敏,王月香.我国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52(4):27-37.

[3]王楠.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路径探析——基于商业银行视角[J]. 现代商业,2017(3):107-108.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企业观点,与【名品家电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仅供读者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名品家电网】刊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新闻纠错: lwl#youngchina.cn

关键词: 商业银行 金融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