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时代背景下思政课实效性提升的路径研究

2018年05月12日 23:43来源于:科技资讯

严楠

摘 要:慕课给传统的思政课教学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本文以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为例,分析了慕课给思政课教学带来的难题。笔者认为,可以从慕课内容与讨论课内容的相互融合、慕课教学与讨论课形式的优化设计、慕课教学与讨论课教学的考核的科学分配等3个方面来提升思政课的实效性。

关键词:慕课 思政课 实效性 路径研究 基础课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11(b)-0124-02

慕课,是在网络和技术的支持下出现的新型教育服务。慕课教学实现了由教师本位向学生本位的转变,通过在线自主学习、在线交流互动和小组研讨等方式,增强了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趣味性[1]。慕课的出现为提升思政课实效性提供了新的思路,但是也带来了许多问题。

笔者所在学校(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简称“基础课”)在2016-2017年第一学期实行混合式教学模式,线上视频课采用智慧树网络平台中网络共享课程,由复旦大学为主,联合上海交大等学校共建的慕课网络课程。网络视频授课教师主要是复旦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教师,课程内容每年进行相应的更新。线下根据视频课内容组织讨论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广泛共享,弥补优质课程与师资力量不足,学生学习从教师为主变为以学生为主的学习模式,重视体验学习,讲求合作互助,并鼓励学生积极解决现实生活种种问题。课程结束以后,我们在16级学生中对于慕课教学和讨论课教学的效果反馈评价做了调查研究。

1 关于“基础课”慕课教学效果的反馈评价

慕课教学由学生在业余时间通过电脑或者手机自学,完成学习进度后进行每个章节的测试,测试完成后再进入下一章节学习,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讨论版参与讨论和互动发帖。笔者在2016级所有学生中开展了基础课慕课教学调查。学生评价和建议如下:“通过在智慧树网这个开放的平台上学习慕课,我能了解到更多的老师和更多的同学对《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这门课独到的见解和认识,对我以后的大学生活中为人处世和待人接物都有极大的影响”;“有机会可以与其他高校同学交流,共同进步。还能有不同地区的资深教师与我们讨论,让我们有更多收获”;“希望有更多的和老师交流、和同学交换意见的机会”;“我希望跨校共享课程可以做到如同身临其境般,我们在线上提问,教师就能回答。”(注:学生反馈来自学生调查问卷)

據统计,发现学生反映的慕课教学的问题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校网络条件比较差,网速慢,流量不够用;二是在线课程学习服务不稳定,客服联系困难;三是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有些脱节,讲解生硬无趣,晦涩难懂,引不起学习的兴趣,影响学习进度和热情;四是任课教师在慕课教学这方面督促力度和帮助很少,学生与老师在线沟通和交流不畅;五是课业负担有些重,到学期结束来不及完成。

2 关于“基础课”讨论课反馈评价

该校的线下讨论课采取小班教学的形式,由老师组织学生对相关教学内容进行互动和讨论,采用任务引领、项目教学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团队合作等多种教学方法与信息化教学手段,教师进行指导和总结。

根据学生反馈,发现课堂教学的主要问题在于:一是感觉课堂教学与慕课教学的内容有脱节,课前慕课学习产生的疑问在讨论课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二是课堂讨论不够充分,教师讲授过多,讨论并没有达到效果,发言的同学总是集中在几位;三是教学案例时效性不强,案例陈旧,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生活实际不契合,无法吸引学生注意力;四是讨论课课时太少,感觉与老师交流不够。

3 慕课时代思政课实效性提升的路径

第一,慕课与讨论课的教学内容必须相互融合。

慕课教学的设置内容基本按照教材的要求和章节,内容涵盖比较全面,一经制作完成相对稳定,但是存在信息滞后的问题。而讨论课课时有限,这就需要解决好取舍的问题,讨论课可以根据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解决重点和难点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两者必须能够相互融合,学生课余进行慕课学习,产生问题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得到解决。

以该校基础课为例,在课程教学开始前,校方组织学生开展“导学课”,教会学生使用网络教育平台进行学习。课堂教学设置五次讨论课,课程内容围绕“如何适应大学生活”“讨论人生成功的标准,研讨职业道德与成功职业生涯的关系”“研讨大学生公德缺失的原因、分析大学生恋爱的利弊以及个人品德的培养”“讨论社会主义法治观念或法治思维”“研讨宪法的权威性,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等5个方面展开,更结合现实的社会生活和学生实际情况,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做深入的分析,与学生沟通讨论。

第二,慕课与讨论课的教学形式必须优化设计。

慕课教学使得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反复地学习观看,目的是为了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所以形式设计上不便于太过花哨,还必须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满足教学目的。而课堂教学则不同,教学形式可以多样化,采取小组讨论、辩论、演讲、情景剧表演等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参与,从而更好地理解慕课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而且,教师在学生网络学习、考试、讨论基础上,针对前一个单元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充分肯定学生自主学习的成绩,指出不足,开展课堂互动,提升教学效果。

第三,慕课与讨论课教学的考核比例必须科学分配。

在混合式教学中,慕课教学与讨论课教学的考核比例分配十分重要,过于偏重慕课,会使学生不重视课堂教学,可能会导致旷课、早退、不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等情况;二过于偏重讨论课,也会导致学生不看在线视频课,从而完全失去了慕课的意义。因此,必须建立过程化、个性化、互动式的教学考核机制,教学考核体现公平性和过程性。

以该校为例,课程总评成绩=线上考核40%+讨论课考核 60%,线上考核成绩包括观看每章节视频和直播见面课视频,每章节结束后的测试题,测试题为题库,题目随机,另外还有论坛发帖和讨论区互动以及期末考试加分。五次讨论课成绩由任课老师根据学生学习讨论的情况,每次讨论分小组进行,评价课堂学习任务的实施过程是否顺利有效,能否正常提交工作成果,评价教学过程中能否实现能力目标,学生能否学会运用知识解决相关现实问题,评价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考勤、参与度以及在学习任务实施过程中的团队合作意识。

实际上,高职院校的很多学生并不能完全自觉地规划自己的学习进度和管理自我,慕课开放式的自主学习方式并不能被学生接受和适应,如果不能更好地利用和改善教学方式,可能使得思政课的慕课学习变成了“鸡肋”,学生只是为了分数刷课,反而导致学生和老师之间缺乏沟通,影响思政课教学的实际效果。因此,在慕课时代必须对思政课教学进行不断的尝试和改革,将慕课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线上与线下同步进行、相互配合,切实了解学生内心需求,主动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充分发挥慕课教学和课堂教学各自的优势,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政治法律素质,使思政课成为受大学生欢迎的课程,达到教学目标[2]。

参考文献

[1] 汤俪瑾,黄金满.基于慕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实践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10):101.

[2] 杨欣.基于慕课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混合式教学改革模式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5(19):127-128.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企业观点,与【名品家电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仅供读者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名品家电网】刊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新闻纠错: lwl#youngchina.cn

关键词: 文章 学生 课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