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里走出的贵州籍院士

2018年04月01日 22:10来源于:海峡科技与产业

杜祥琬,小巷里走出的工程院院士

牛新志

春秋岁月,天地人生路。祁连云,天山雪,登珠峰高处,为民探矿铬。板块出,重写大地运动赋。

师道承黄李,诲人自成溪。淡名利,重山岳,心怀峰千座,论著等山摞。仙翁寿,把盏吟诗贺千秋。(高延林:《千秋岁》)

这是2009年底,肖序常院士从事地质工作60周年及八十寿诞庆贺会在北京举行时,他的学生特别赠送的贺词,形象地概括了肖院士的科学人生和高尚情怀。

板块出,重写大地运动赋

肖序常是构造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土资源部地质研究所研究员。195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先后任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副所长、所长等职,是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常委。20世纪80年代初及后期,他先后赴法国南特大学及美国斯坦福大学地学系作短期访问学者及学术交流;曾任国际岩石圈委员会喜马拉雅地区委员会(CC-1)副主席,IGCP-283项目主席等。

60年来肖序常院士致力于地质科研,发表论文约50余篇,出版专著7部。先后曾获全国科学大会奖,省、部级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李四光地质科学奖、何梁何利奖等。

20世纪50年代初期,肖院士在甘肃从事有色金属地质勘探,负责甘肃白银厂外围普查找矿,发现并评价了小铁山多金属矿床。

20世纪60年代初,肖序常参加国家急需矿产铬铁矿的科研项目,结合我国实际编著了《含铬基性、超基性岩地质构造特征》一书,从大地构造分析出发,对世界主要含铬基性、超基性岩的地质构造特征做了初步总结,对不同地质时期、不同大地构造阶段含铬基性、超基性岩产出特征、铬铁矿成因规律、赋存状态及找矿标志做了较详细的论述,为铬铁矿战略部署及普查找矿等提供了较重要的科学依据。

1964年,组织上提拔他为地质研究所研究室副主任,作为著名科学家黄汲清院士的副手,肩负起科研的重担。文革期间在无固定科研任务的情况下,他没有荒废学业,而是利用闲暇时间阅读国际上有关地质方面的文献和复习费氏台及微构造方面的测定、分析等知识,为以后的科学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科研步入正轨后,他夜以继日地工作,尽快浏览国际上兴起的板块构造学和有关地质构造的新理论、新方法,深入偏远的深山野岭进行实地考察,结合我国古造山带对板块构造“登陆”重要的依据——蛇绿岩、高压变质带及其大地构造意义以及有关成矿作用等地质实际,对板块构造、蛇绿岩以及高压变质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首次较系统地论述了祁连山高压蓝片岩带,较早建立了中国完整的蛇绿岩剖面,论述了我国主要蛇绿岩带分布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为后来祁连造山带等板块构造的研究起到一定的先导作用。

20世纪80年代初期,肖序常主持中法“喜马拉雅地质构造与岩石圈的形成和演化”合作研究项目,进行了历时四年的多学科喜马拉雅地学考察。这个阶段,他与同行完成了《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中高压低湿变质带》、《喜马拉雅岩石圈构造演化总编》,以及《再论青藏高原的板块构造》等论著,深入地探讨了喜马拉雅及邻区地壳上地幔的构造演化,对青藏高原构造做了进一步划分,厘定了冈瓦纳与欧亚大陆界线,阐述了沟、弧、盆活动大陆边缘特征等问题。20世纪80年代后期,他负责“305”项目中有北疆地质构造课题和IGCP-283及有关青藏高原构造等较重大的国内、国际项目,先后在内蒙古、新疆以及青藏等地区进行地质科研工作。在这些成果中,他提出了蛇绿岩的构造成因分类方案,论述了新疆阿克苏前寒武纪蓝片岩、西天山北缘高压变质带的时代,变质、变形期次,组合特征及构造意义,为“中亚型连山成矿”的研究提供了成矿地质背景。

20世纪90年代至今,肖院士把主要精力放在国际地学界关注的“青藏高原形成、演化”的研究上,首次在西昆仑康西瓦断裂带等地新生代火山岩中发现幔源包体和巨晶。这个时期也是他的科研成就获得最高荣誉的时期,论文《Ophiolites and their tectonic signigicance of the Tethy-Himalayas of China》被推选为世界地质大会100周年纪念大会(巴黎,1980)中国三位大会代表发言论文之一;论文《Tectonic evolution and uplift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被推选为第三十届地质大会(北京,1996)中国两位代表发言论文之一。

祁连云,天山雪,登珠峰高处,为民探矿铬

对于人类历史来说,华夏大地孕育了古老的文明;对于地球科学家来说,中华民族广袤、结构复杂多样的疆土,却是一片蕴含着无限生机的热土。对于著名地质学家肖序常院士来说,半个多世纪以来,这片神奇的土地始终与他的科学生命紧紧捆绑在一起。

1952年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甘肃省白银厂工作。那时的大西北一片荒芜,至今他仍记得那年冬天的一幕:他留在矿区老君庙编制1:2000矿区地质图,屋外时常有狼来偷食。

肖院士强调地质工作的野外实际调查,按他的话说“中国地质学家研究条件‘得地独厚,应珍惜中国广袤、结构复杂多样的大地这一最好的天然实验室”。60年来,他踏遍我国东南、东北、西北,南岭、秦岭、祁连山、内蒙古、新疆、西藏等地,直到现在古稀之年,仍坚持赴青藏高原考察。

20世纪60年代后期到现在,肖院士一直参与青藏高原和新疆的野外地质工作。当选院士后,他仍一如既往地埋头于科研工作,为了研究课题曾21次深入西藏。

2000年6月6日《人民日报》刊登《肖序常院士在阿羌乡的单间》一文,记录了肖老在陕西省于田县阿羌乡的工作场景,“一间破土房,里面放着一张破旧的木床,此外还有一张破木桌。所有这些就是这位德高望重的老地质学家临时的家”,“肖先生是利用休假来这里看一个他主持的项目”,“尽管71岁高龄了,在野外肖院士像个年轻人,仍然亲自采样,手里的铁锤也不肯让他的助手代劳。”

2012年,作为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他和中国蛇绿岩研究专家宋述光、高俊、姚建兴教授等组成中国蛇绿岩研究专家团队,到青海省地质调查院进行考察、研讨。座谈会上肖院士指出,中国西部蛇绿岩研究的工作重点、特别是前寒武纪蛇绿岩的研究对青藏高原研究是突破的关键。会后肖院士一行与地调院区调人员对垃脊山枕状玄武岩、基性岩墙及超镁铁质岩等蛇绿岩进行了野外实地调查。

在肖老眼中,没有勤奋和奉献是写不出成功二字的。他曾说:“一个人要成才,勤奋、奉献缺一不可。”时至今日,高龄的肖老仍不忘奉献。他曾说:“现在跑不动了,但我仍要奉献,动不了手,就用脑、用嘴去奉献嘛!”勤奋、奉献、甘于寂寞、能吃苦,也正是肖老成功的诀窍。

面对诸多奖励和荣誉,肖老感慨地说:“这是地学界和老一辈地质家对我们的鼓励和鞭策,可能是我和同行们一起有较多机会从事野外地质调查的结果;地质学是一项以地球大地为基础实践性强的科学,从这一点考虑,我取得的一点成绩较之在高山峻岭从事区调、普查、勘探的广大地质工作者所做出的贡献是十分渺小的。”这体现出老一辈科学家的荣誉观和虚怀若谷的风范,为年轻的科研工作者树立了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榜样!

师道承黄李,诲人自成溪,创新开大道

古人学问无遗力,

少壮功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需躬行。

这首陆游的诗是肖院士一生的座右铭。对此,他深有感触地说:“自然界的演化规律是十分奇异复杂的,毕生精力有限,因而从青年时代到老年,治学应严格,虚心求教。”

肖老最大的人生转折发生在1957年,这一年地矿部成立了矿物原料研究所,组织上安排他给著名科学家黄汲清院士当助手。从此,他开始跟随黄先生从事大地构造研究工作,走上了正规搞科研之路。黄先生是国内外知名的大地构造专家,治学严谨,重视实践,对年轻科研人员要求严格,使肖序常一生受益最深。黄先生从事科研工作,从制作科研文献卡片到野外采集各类标本,分析资料、数据等都有自己的一套思路和方法,帮助肖序常在后来的科研上少走了弯路。肖院士曾感慨万分地说:“我取得了一些成果,与黄老的言传身教是分不开的。”在黄先生的指导和带领下,肖序常与同行协作完成了《中国大地构造图》、《中国大地构造基本特征》的编著工作。该著作较系统划分和论述了我国构造单元及其深化特征,对区域地质调查、普查找矿以及某些重大基础地质问题的探讨均有指导意义。这项成果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奖项中的大会奖。

作为博士生导师,肖院士先后培养硕士生7名,博士生5名。问他最欣赏的学生是谁,他说是863项目新疆首席科学家高峻,他欣赏高峻的理由是高峻能吃着压缩饼干进山。

2012年11月24日,贵州大学北京校友会举办年会暨110周年校庆联谊会,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地质学家肖序常院士与郑强校长一起参与《论道》节目的录制,与嘉宾主持、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坐而论道”大学之魂。嘉宾们妙语连珠,从基础知识的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责任感培养、道德养成等多个方面畅谈了大学该如何培养合格人才,深入浅出的阐述激发了现场观众与嘉宾的互动。

肖院士重视跟踪学科前沿,并注重结合我国国情努力创新,遵循科研必须与国家社会需求密切结合的原则。铬铁矿一直是国家重要的急缺矿产,60年代初,他的处女作——《含铬基性、超基性岩地质构造特征》一书是在查阅大量世界重要铬铁矿矿产特征,结合中国地质实际的专著,为铬铁矿普查找矿提供了重要信息和战略依据。

春秋岁月,天地人生路,乡情依旧

2003年10月21日,15名院士齐聚贵阳。刚下飞机的肖院士,在鲜花和镜头的簇拥下再次踏上家乡的土地。人们听到他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贵州有很大的优势……”,贵州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肖老是贵州安顺人,在安顺读完中学后在贵州大学读了两年书,1949年考入北大求学。离开贵州的时候他才19岁,50年之后的1999年,肖院士曾经回过一次家。这是他第二次回到贵州,“少小离家老大回”,虽然乡音已改,鬓发已衰,但乡情依旧,不变的是血浓于水的桑梓深情,是看到家乡巨大变化的惊喜和看不够的亲切温柔的故乡山水。

提起幼年的肖院士,他的两个姐姐对他有不同的评价。一个说他内向,一个说他调皮,肖老自己说这都是他:对陌生人内向,对家人朋友调皮。

肖老的二姐肖序仪只比他大1岁,她对肖院士的评价是淘气、聪明、努力上进。关于肖老儿时的淘气,肖序仪举了一个例子:当年肖序常因为没有考上黔江中学非常生气,他用锤子把家里准备用来安窗户的一摞玻璃全部打碎了,当时玻璃还是稀罕的东西。提起他儿时的琐事,肖老伸出手捂住半边脸不好意思地笑:“你们……怎么都知道了”,纯真得像个孩子。离开时,已经走到车门边想起别人献他的鲜花忘在了机场贵宾室,肖老转身就要回去拿并认真地说:“这是礼貌”,周全得像个绅士。

回忆求学的经历,肖老说:“我不是一个聪明人,但我是一个勤奋的人”,勤奋让他学有所成。肖序常在中学念书时,成绩不是班上最好的,用他自己的话说,那时的成绩是个曲线。初一时几乎跟着走,但初二一发奋就拿上了奖学金。

1974年,大姐肖序容曾经到过北京肖序常的家,发现弟弟整天都往办公室跑,更令她感到奇怪的是弟弟整天看的都是“外国书、外国报纸”。有一天看不懂“外国字”的肖序容终于忍不住问他为什么总看外国报纸,他回答不看就跟不上先进的了。

最让人难忘的是在他下榻酒店的房间里,将暮未暮的天色中,他慨然长叹:“年纪大了……又总想要做一点贡献。腿脚跑不动,我就用头和嘴巴贡献。多想、多教学生”,脸上的微笑安详得像一抹霞光。

全国2000多名两院院士中,肖序常是唯一一位土生土长的贵州籍院士,他必将被载入贵州省的历史,也必将载入中国地质研究史。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企业观点,与【名品家电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仅供读者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名品家电网】刊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新闻纠错: lwl#youngchina.cn

关键词: 调查 运动 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