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诗歌情境教学方法探究

2018年01月28日 23:47来源于:科技资讯

用诗歌点燃青春之火 语文情境教学法研究 徐州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

邹艳

DOI:10.16661/j.cnki.1672-3791.2017.22.168

摘 要:诗歌教学是中职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诗歌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感悟诗歌的艺术美。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能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环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中职语文诗歌教学中,创设合适情境,层层深入,从而提升学生的诗歌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水平。

关键词:中职语文 情境设置 诗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8(a)-0168-02

诗歌具有丰富的情感,凝练的语言,大胆的想象,鲜明的节奏等特点。近年来情境化教学已经受到国内外教育学者、专家, 和众多一线教师的广泛关注, 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中职语文的诗歌情境教学,是指以提高学生鉴赏诗歌能力为目标,通过构建情境化的教学模式,营造诗歌学习的氛围,设置各种场景,激发学生情感,启迪学生思维,帮助学生解读诗歌。

在中职诗歌教学中,针对学生学习特点、心理特点、职业特点设置情境,可激发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引导学生走进诗歌、理解诗歌。由于诗歌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在设置情境中必须结合诗歌的艺术特色,根据诗歌教学的基本规律,并充分考虑到中职学生的接受水平,才能创设真正有效的学习情境。

1 利用声音感染力,创设朗读情境,感受诗歌韵律。

诗歌的语言是独特的、优美的。诗歌的语言精练,讲究平仄对仗,注重韵律和谐;诗歌语言含蓄典雅,注重“言有尽而意无穷”。诵读有助于学生品味诗歌的语言美。《语文教学论》中指出;“朗读能激发美感,唤起内心情感,感受作品意境。”读是诗歌教学的基础,读是语文能力的根本,叶圣陶先生也提倡“美读”。朗读,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读诗趣味,也是阅读诗歌的重要方法。反复的诵读能够让体会到诗歌的语言和韵律美,能够在诵读中体味诗歌的情感,从而理解诗歌的内容,更好感受诗歌的意境。在朗读中,把握诗歌的节奏、韵律、情感基调;感受诗歌的含蓄的意蕴;优美的声音、情感的碰撞、学生更容易受到朗读的感染。

诗歌教学中诵读是最重要的基本教学方法。读的方式很多,有默读、朗诵、齐读、教师范读等。朗读中,默读可以让学生把握诗歌的节奏、韵律。个别朗读,展示朗读能力,展现对诗歌的理解。教师范读提供示范;富有情感意韵的声音组织教学, 为学生学习创设了良好的氛围。很多时候学生对诗歌语言、意境的感受,并不是简单的通过教师的讲解解读出来。学生必须通过自己的“内化”,才能打通跟诗歌的意境、内涵的了解。

诗歌教学中,从朗读开始,每位学生都能从自身容易做到的事情去学习相对难度较大的诗歌,在诗歌学习上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减少中职学生的学习畏难情绪。同时,课堂教学中,多种形式的朗读,形成书声琅琅的课堂,声音的感染力,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朗读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的音韵之美,朗读让学生能够首先靠近诗歌的学习;同时,朗读也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做了铺垫。诗歌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朗读诗歌,感受诗歌;在教师的启发与点拨下,从初读诗歌到整体感知再到精度诗歌,层层推进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

2 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品读情境,解读诗歌意象。

诗歌本身如一幅幅流动的画面,体味诗歌的意象与意境,才能更好解读诗歌。诗歌尤其是中国古代诗歌,尤其习惯借助意象来表达情感传达内心感受。而意象就是熔铸着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诗歌中的“事物”,不再是简单的生活中的单纯事物,它都是融入了诗人的情感,寄托了诗人的品格。诗歌中丰富的华美的意象,构成了一幅幅精美的诗歌画面;形成了作品的意境。这个意境,就是情与景的融合。诗歌创作中,诗人往往是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感受到诗歌的意境之特点,才能更好理解诗人所要表现的情感。

中职学生囿于实际生活经验的局限,受困于语文学习能力的不足,再加上诗歌语言含蓄简练,往往对诗歌的意象缺乏理解,对意境缺乏感受。尤其诗歌教学中,诗歌“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特色,需要的不仅仅是教师的启发,更需要的是学生的自我体会、自我感受。中职学生若不善于进行想象,就导致而理解不够深入,无法感受到诗歌本身的意境深远的美感,缺乏学习探究的兴趣。实际教学过程中,有效的教学情境创设可以变抽象的文字为真切可感知的立体形象,拉近学生与诗歌学习的心理距离;化深刻的内涵为可感觉的立体信息;激励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从而能够更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创设合适的情境,可以从音乐、画面、视频等方面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贴近学生生活体验的情境,以特定的体验情境来激起学生的情感,用美好的意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实效性。良好的情境创设最终促进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的整体发展。

3 利用问题导引,创设探究情境,理解诗歌内涵。

诗歌意境优美,思想内容更是含蓄深远。诗歌中的句子除了有表层含义,常常蕴涵更深层含义,很多诗句更是以富含哲理而成为经典名句。学习诗歌必须要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引导学生理解这些名句,把握诗歌内涵;光靠教师的灌输是远远不够的。教学中,必须要启发学生的思维智慧,让学生去内化教学知识,从而真正跟诗人形成情感的共鸣,真正能够鉴赏诗歌。教学中,创设探究情境,让学生从诗歌表层解读深入到诗歌内涵,是非常重要的部分。课堂教学中设置问题,就是将语文学习置于实际的学习任务情境中,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

创设有效的探究情境,就需要再教学中设置合理的问题。情境教学以情境创设为核心,情境创设是情境教学的重点,情境创设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效果好坏。在情境创设中,问题创设是重要环节。优秀的探究问题,能够引导学生正确迅速地解读诗歌,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提升了学生对诗歌学习的求知欲与兴趣。课堂教学就是由老师一个个教学问题串联的,一个个问题都是理解课文的阶梯。创设好课堂问题,为学生搭建平台,让学生“够不到”时,借助老师提供的阶梯,“跳一跳”化难为易,摘到“学习成果”,体会到学习成功的乐趣。

4 做到知人论世,创设感悟情境,品读诗歌风格。

诗歌是情感的艺术,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古人云:“诗言志。”诗歌是诗人情感的表达,是家国时事投射在诗人心灵上的反映;每一首诗歌都是一个诗人在那时那地情感的抒发。在诗歌鉴赏中,“知人论世”是一种非常重要也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技巧。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作者,了解写作背景,无疑为学生找到解读诗歌的捷径。诗歌情境教学的核心就是创设的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思维的,促使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在教学中,创设相关情境,引导学生通过“知人论世”方法,更深层次解读诗歌。

不同作家在诗歌创作中形成了个人独特的风格,诗人诗作风格的形成不仅是诗人个人魅力的体现,也是诗人所处时代的结果。在诗歌教学中融入相关的背景资料、历史故事、人物经历等内容,让学生把历史与现代联系起来;把抽象的诗歌语言与生动的诗人故事融合起来,诗歌教学课堂上飞跃的是诗歌的悠远诗情画意,学生沉浸在教师购置的历史情境中,仿佛穿越时空一般,走近诗人,感悟诗歌。对诗人的了解,更有助于学生对诗人诗歌风格形成整体认识;在鉴赏诗歌时,学生着眼点将不再是简单的一首诗歌,学生将看到在广阔的时空背景中诗人用自己的心血书写的作品,学生将更容易解读诗歌。知人论世的鉴赏手法是让学生了解作者,了解时代,形成学生对作家作品整体风格的更好的感受与把握;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诗歌,真正找到解读诗歌的钥匙。

中等职业学校诗歌情境化教学,要遵循教学规律,利用情境搭设阶梯,培养学生诗歌阅读能力。诗歌课堂的“情境化”设置,化生涩难懂为易于感知;变枯燥单调为立体生动,诗歌的魅力将一点点浸潤学生的心灵,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格魅力。

参考文献

[1] 孙良军.诗歌情境创设之瓶颈初探[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47).

[2] 黄磊.以己度人,感悟诗歌的情景美[J].课外语文,2013(10):77.

[3] 朱晓丽.试论职业艺术中专校语文的情境教学[J].内江科技,2012(12):195.

[4] 陈厚才.浅谈现代诗歌教学中的情境创设[J].学周刊,2011(2):104-105.endprint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企业观点,与【名品家电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仅供读者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名品家电网】刊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新闻纠错: lwl#youngchina.cn

关键词: 诗歌 情境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