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动脉采血的研究进展

2017年10月21日 17:52来源于:科技视界

桡动脉采血技术的护理进展

周玉兰 于春宇 滕燕萍

在临床新生儿监护治疗过程中,新生儿动脉采血广泛应用于新生儿各种化验检查。通过动脉采血监测可协助医生为新生儿诊断与治疗提供可靠的诊疗依据和参考价值[1]。而婴幼儿大多数情况下动脉损伤是医源性的[2]。动脉或静脉采血会对新生儿动脉造成损伤,因此为了提高动脉采血穿刺成功率,减少动脉损伤,我们将从选择合适的采血部位和采血针头,对新生儿进行安全的采血进行探讨,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1 新生儿动脉采血部位的选择

1.1 桡动脉

(1)解剖穿刺定位目前桡动脉为临床常用的新生儿动脉采血部位。桡动脉为肱动脉的分支,位于前臂掌侧腕关节上1~2cm处[3]。可采用触摸法进行穿刺,在桡骨茎突与第1掌骨间隙处触摸桡动脉的搏动,以搏动最强烈处为穿刺点。对于早产儿或者动脉搏动较弱的足月儿,可以采用目测法进行动脉穿刺,即为腕中纹(第二腕横纹)桡侧1/4处,约为中线与外侧的1/2处为穿刺点,穿刺方向由远心端向近心端,与前臂内侧中线平行[4]。“十”字定位法也可进行穿刺:从挠骨茎突向前臂内侧中线作一水平线,再以此水平线的中点作一垂直平分线,即成“十”字,于“十”字的交叉点往掌根部移动0.5cm为穿刺点[5]。

(2)优缺点桡动脉因其位置表浅,皮下脂肪少,易触摸搏动点,且不与静脉毗邻,在桡动脉进行采血时发生失误、损伤周围血管及神经的几率较低[6]。桡动脉穿刺具有不受体位限制,易暴露,操作简单方便等优点[7]。易于新生儿保暖,并且操作时间短,提高工作效率。有研究[10]表明,对新生儿进行桡动脉采血具有一次性穿刺的成功率高、并发症的发生率低等优点,是一种较安全的采血方法,因而在新生儿动脉采血中得到广泛应用。而桡动脉管径细,易于滑动,若反复穿刺,不但加重血管及组织损伤,出现青紫淤斑,还会使血管痉挛而致穿刺失败[8]。血栓形成成为最严重的并发症,可造成远端肢体坏死,但在穿刺前行Allen试验可避免远端肢体发生缺血坏死[9]。在动脉穿刺时也有可能会造成神经损伤,但在进行桡动脉穿刺时又离正中神经主干较远,不会出现严重的神经损伤症状。

1.2 头皮动脉

(1)解剖穿刺定位头皮动脉可选择颞部及颞顶部区域内的动脉,主要为颞浅动脉及其在颅侧面的分支。可用触摸法进行穿刺,颞浅动脉在外耳门前方颧弓根部可触其搏动,沿搏动点延伸近心端或远心端1~2cm处即为穿刺部位。当摸不到搏动时,可用十字连线法:眉梢与耳轮前上端连一水平线,在耳轮前上端内侧约1cm处作该线的垂线,此线为穿刺部位[11]。部分新生儿穿刺前需剔除局部毛发。

(2)优缺点颞浅动脉位置表浅,皮下组织浅薄,血管较粗大,血管突起可见其走向,甚至可以看到动脉搏动,且没有相应神经伴行, 不易误伤。除此之外暴露较少,易于新生儿保暖,头部体积较大,易于固定,按压止血方便,不易形成血肿。但颞浅动脉采血受到实际客观因素的限制,如颅内出血,使用头罩输氧、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及温箱内不宜搬动的患儿不适宜采用。

1.3 胫后动脉

(1)解剖穿刺定位 胫后动脉位置表浅,在内踝与足跟内侧之间连线的中点垂直向下处可触及搏动,在触及搏动点下方0.5~1cm处即为穿刺点。

(2)优缺点新生儿胫后动脉位置表浅,皮下脂肪少,血管管径较大,易触摸。同时,穿刺处渗血少,止血容易,不易造成穿刺处青紫,按压时间较短,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12]。在压迫止血时,局部仍有胫前动脉为其供血,对于足部组织供血没有影响[13]。并且胫后动脉穿刺暴露少,可一人操作,易于新生儿保暖。有研究表明胫后动脉穿刺成功率高,即使穿刺失败也不易形成血肿[14],增加了新生儿的采血渠道。但胫后动脉常与静脉和神经伴行,因此,穿刺时要准确定位,不宜反复穿刺,避免损伤神经和血管。

1.4 足背动脉

(1)解剖穿刺定位 足背动脉位于足背最高处,内、外踝最突点连线的中点[18]。可用触摸法进行穿刺,触摸到足背动脉搏动的最强处,穿刺点在此处的下方0.5~1cm处,第一跖骨间隙内[7]。

(2)优缺点 足背动脉位置表浅,固定,不易于滑动,皮下组织较少,易于穿刺且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即使穿刺失败也不易形成血肿[18]。足背动脉穿刺暴露少,易于新生儿保暖。而下肢水肿和末梢循环不好的患儿不宜进行足背动脉穿刺[7]。除此之外,下肢患儿活动度较大,对于较肥胖的新生儿挣扎哭闹时,不易于固定,并且与神经伴行,易损伤神经。

1.5 股动脉

(1)解剖穿刺定位 股动脉体表投影位于骼前上棘与耻骨结节体表连线位置,可用触摸法进行穿刺,在此处连线中点触及股动脉搏动[15],即为穿刺点。

(2)优缺点 股动脉管径粗,易触及搏动,在动脉采血较困难的新生儿中,可以选择股动脉作为采血部位。而股动脉在解剖结构上距离股静脉近,易误采静脉血。操作不当还易伤及股神经[16]。股动脉位置较深,管径粗,血流量大,如穿刺失败或压迫欠妥,易形成血肿或皮下淤血。经股动脉穿刺需暴露腹股沟,加之股动脉采血时患儿哭闹、扭动,延长操作时间,不易保暖。并且股动脉临近会阴部,易被排泄物污染[11]。在婴幼儿动脉采血中不将股动脉作首选动脉[17]。

2 动脉采血针头的采用

2.1 头皮针

应用一次性头皮针连接 5ml 注射器进行新生儿动脉采血。有研究表明[19],應用头皮针和小的针头来穿刺时,成功率要高于普通针头,并且对血管损伤小,血肿发生率低,新生儿疼痛程度轻。5号半头皮针针头短,手握针柄进针,深度容易掌握,抽取动脉血时,针头后连接硅胶软管,可有一定的活动范围,患儿哭叫或扭动不易滑针。采用5号半头皮针对血管组织损伤小,减少了出现神经反射性血压和心率降低的风险[20]。易修复且不易发生淤血及血肿,患儿痛苦小[21]。缺点是一次性头皮针,穿刺见血管内血液不能自动回流,需要借助抽动注射器活塞采取血标本,如果用力过大,容易造成溶血。除此之外,常因准备肝素液欠少,而出现血液凝固,或准备的肝素液过多而稀释血液,影响检验结果。endprint

2.2 头皮毛细血管针

用剪刀将一次性头皮针连接处软管剪掉,将头皮针套在微量毛细管上,套好后以备采血使用。此方式操作方法简便,进针有回血后放开装置,易于固定,只要刺入动脉就立刻有动脉血流入[22]。缺点是毛细血管容量较小,不适用于多量采血。

2.3 一次性血气针一次性血气针穿刺前将活塞置于欲取血量处,进行动脉穿刺时,备有的栓塞空气过滤器在动脉血管的压力下,使动脉血自动流入针筒内,好处是不易造成误入静脉。一次性血气针螺口乳头与针头连接更牢固,这样血标本混杂空气较少,提高血标本结果的准确性。并且应用一次性血气针采集动脉血,无需肝素抗凝[23]。缺点是一次性血气针价格较高,并未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2.4 动脉留置针动脉留置针用于反复采血,有研究表明[23]常规动脉穿刺采血法和动脉留置针采血作血气分析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动脉留置针避免了反复穿刺对血管和周围组织的损伤,以及穿刺失败的血肿发生。对于危重新生儿,尤其是头罩给氧及使用NCPAP或呼吸机的患儿,宜选用动脉留置针取血[24]。而动脉留置针若护理不当,有感染的可能,除此之外,患儿舒适度降低,价格较高,使用范围有限,使临床上应用动脉留置针较少。

3 小结

新生儿动脉采血的定位方法及动脉采血针头的采用多样,对于采血部位的定位方法和采血针头的选择临床上做了许多研究,但无统一的标准。目前临床上应用桡动脉采血部位较多,但无明确规定,对于有特殊要求的动脉采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其他动脉,不推荐用股动脉采血。采血针头的采用可根据采血量、采血次数、操作难度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采血部位及采血针头安全有效的对新生儿进行动脉采血,并且对于需要多次动脉采血的新生儿有计划性的进行采血,保护新生儿动脉血管。

【参考文献】

[1]张家骧,魏克伦,薛辛东.新生儿急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735-736.

[2]Giaquinta A1, Veroux M, Virgilio C, Cannizzaro MA, Zerbo D, Leonardi A, Veroux P.Brachial thrombosis in a premature neonate. A case report.Ann Ital Chir. 2012 Mar-Apr;83(2):149-51.

[3]顧玉东,王树寰.手外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52.

[4]黄华梅,潘小英.目测法行新生儿桡动脉采血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06,13(9):36-37.

[5]董田田.新生儿动脉采血部位研进展.护理研究,2008,22(5):1228-1229.

[6]周芳.桡动脉采血法在新生儿采血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28(03):120-121.

[7]金利萍,戈道永,许茂莲.足背动脉穿刺法在新生儿采血中的应用.中华护理杂志,2010,45(2):172-173.

[8]谢稚梅.触摸法和连线法进行新生儿桡动脉采血的效果比较.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11):10-11.

[9]唐淑英.新生儿桡动脉采血现状.齐鲁护理杂志,2010,16(25):46-48.

[10]俞翠英.经股动脉与桡动脉采血在新生儿中的应用对比.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12(7):190-191.

[11]宋秀敏,五中新生儿动脉采血法穿刺方法的比较.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4)791-792.

[12]牟群英,饶钒.三种不同采血方法对婴幼儿采血效果的比较[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17):19-21.

[13]黄嘉瑜,刘净,郭平.胫后动脉在新生儿采血中的临床应用与效果分析[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3,22(1):87.

[14]谌丽,林惠媚,万桂花.新生儿胫后动脉采血的临床应用与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30):9-10.

[15]闰亚维,龙小丽.动脉血气分析采血技术护理新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1,8(11):64.

[16]杨爱芳,李.新生儿桡动脉采血方法的改良[J].护理学杂志,2010:735-736.

[17]邓云珍,陈金芬,许清华,等.新生儿挠动脉穿刺新方法与常规方法比较分析[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7,22(1):51-52.

[18]张华.足背动脉穿刺行气血分析的方法与体会[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19):7-8.

[19]毛建芬.应用小针头采集桡动脉血气标本[J].护理学杂志,2007,22(18):60.

[20]王虹,应用5号半头皮针进行新生儿股动脉采血48例报道.现代护理,2009,6(12):95

[21]钱 敏. 新生儿两种采集动脉血气分析标本,头皮动脉采血方法的效果比较[J].护理研究,2009,23(160):1.

[22]王娜,樊维奇,樊维佳.新生儿动脉采血技术的改进.护理研究,2011,25(10):2627.

[23]徐风霞,伊恕嵘,朱文娟.一次性头皮针联合BD动脉采血针桡动脉穿刺采集动脉血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应用的效果评价.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4):34-35.

[24]杨芹,姜红,范玲.应用Y型静脉留置针进行腋动脉-外周静脉同步换血[J].护理研究,2007,21(4B):1002-1003.

[责任编辑:朱丽娜]endprint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企业观点,与【名品家电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仅供读者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名品家电网】刊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新闻纠错: lwl#youngchina.cn

关键词: 动脉 新生儿 桡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