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体育课堂教学与课余训练的互动策略

2017年10月19日 23:29来源于:科技视界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体育课堂教学体...

徐小龙 项俊凯 张建晟

【摘 要】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推进,课余训练的意义逐渐引起了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者以及教师的广泛重视。高职院校为实现体育课程教学水平的提升,开始有计划、有目的通过各种途径实现体育课堂教学与课余训练之间的互动结合。为此,本文以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体育课堂教学以及课余训练各自教学现状和特点的概述,综合分析了体育课堂教学与课余训练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并在最后就高职体育课堂教学与课余训练互动策略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课堂;课余训练;互动

1 高职院校体育课堂教学现状及特点

(1)高职院校体育课堂教学现状

一般来讲,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都必须是在教师专业化的教学指导下,通过多样化教学方式的运用,来引导学生有计划、有目的的开展体育知识、技能的学习活动。但就当前高职院校体育课堂教学现状而言,却由于对教学方式运用的不当使课堂教学产生了一定的枯燥感,对学生的体育课堂学习兴趣激发产生了不好的影响。如,一些教师疏于开展体育课堂教学研究,导致自身对各种先进教学技术的掌握不充分,在课堂教学中只知道一味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而忽视了对情景教学、合作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方式的引用。与此同时,当前阶段的高职院校体育课堂教学极度缺乏设计感,一些体育教师要么不按照教材内容对学生开展计划内的体育教学,要么就是一上来就摁着教材内容进行讲读,严重偏离了体育课程教学大纲要求。而这与高职院校管理者对体育课程教学的不重视、缺乏教学监督指导是离不开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自身也会逐渐失去教学的动力。长此以往下去,对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的可持续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2)高职院校体育课堂教学特点

高职院校体育课堂教学特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体育课程的本质要求即便是课堂教学也要注重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不能将理论与实践教学简单的划分到课堂教学和课下训练当中,要在课堂教学当中通过教学环节设计、多样化教学方式运用等来集中展现;二是,与其他课程不同,体育课程教学具有着明显的伦理特性,这一特性在其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教学评价以及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施当中都能够反映出来。要求通过体育知识、技能以及锻炼等教学活动的开展,将简单的教学体会上升到感悟生命、探索人生伦理意义的层面中来,从而借助体育教学活动的实施赋予体育更为深刻生命意义。

2 高职院校课余体育训练现状及特点

(1)高职院校课余体育训练现状

目前,虽然大多数高职院校在新一轮体育教学改革的倡导下,积极开展了形式各异的课余训练,但就其总体质量来看还不进乐观。具体来讲,一是,在传统教学理念的作用下,高职院校没能够将课余训练教学真正的纳入到正规教学体系中来,去认真对待。而是为了单纯的响应上级号召,使得课余体育训练形式化现象严重,训练目标、组织、活动计划等都过于随意,甚至缺失了训练过后的经验交流、汇总环节。二是,一些院校在大力实施扩建的过程中,虽然都逐渐具备了标准化的赛场和运动场馆,但在场馆的开放使用方面却存在滞后的情况,各类赛道、球场、游泳馆、体育设施等的使用率较低。甚至一些院校只在特殊时间,向特殊体育课程进行开设,而对于教师甚至学生的课余体育训练使用申请则表现出一再的回避,亦或是设定过多的限制条件,严重制约了高职院校课余体育训练活动的实施。

(2)高职院校课余体育训练特点

高职院校课余体育训练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脱离体育教学大纲限制的情况下,体育课余训练形式、内容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可以是大规模的体育赛事,也可以是小规模的体育游戏。其具体活动内容的选取,也可以完全依照学生的体育爱好和兴趣来展开,不必受到课程教学内容的干扰。如,大多数男生都喜爱篮球,女生则更喜欢羽毛球等运动,那么就可以组织男生进行篮球对抗赛,女生则可以两两结合进行羽毛球单打训练。这对于学生体育能力的多元化发展是极为有益的。其次,课余体育训练空间具有着广泛性的特点,学生可以在专业的体育场馆当中进行,也可以在宽阔、无人的空地上来进行。体育课余训练对场地环境要求的降低,有助于其更好的在学生当中推广下去。最后,相比较课堂体育教学而言,课余训练更贴近学生需求,更能够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充分的展现出了,因此更具趣味性,更易于学生接受和参与。

3 高职体育课堂教学与课余训练二者的关系

体育课程作为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强化学生身体素质的重任。就现阶段高职院校体育课堂教学目标来看,主要包括:锻炼身体素质、学习基础体育健康知识、掌握基本体育锻炼技能,进而实现体育课程的最终目标要求即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而高职院校课余体育训练,则是一种以游戏、比赛等活动为载体,以身体锻炼为手段,以团体组织为重要形式的课余体育教学活动。其意在通过体育训练来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磨练学生坚韧心智,以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培育的目的。就课余体育训练而言,不仅具有一定的教育功能,同时还能够借助实际体育活动的开展有效弥补课堂体育实践的不足,以满足高职体育教学多元化发展的重要需求。因此,对于高职体育课堂教学与课余训练二者之间的关系而言,是一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体育课堂教学为课余训练的实施做基础性的知识、技能教育准备,课余训练则为课堂教学知识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实践机会,并通过实训活动经验、成果总结来对课堂教学知识进行完善。它们二者共同组成完整的体育课程,并通过各自功能的发挥促进体育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可以说在体育课程教学中二者是缺一不可、不可替代的。高职院校要想实现体育课程教学创新改革的实现,就必须从这两方面来做起,以完善的理论教育、充实的实训锻炼来共同实现体育课程道德育人、身体素質培育的目标要求。

4 高职体育课堂教学与课余训练互动策略

(1)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学习氛围

以往丰富的教学实践证明,良好的校园学习文化氛围对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具有很好的激励作用。为此,高职院校要想实现体育课堂教学与课余训练之间的互动,首先就必须在校园当中为体育学习、运动营造出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使全体学生在健康氛围的影响下,积极的开展课堂体育学习、参与课余体育锻炼。为此,高职院校,可以借助校园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体作用来围绕体育强身健体这一理念进行大力的宣传。促进体育锻炼在学生生活中常态化的形成,并结合体育课堂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长跑、晨练等活动。使体育锻炼、学习逐渐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

(2)大力推进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

阳光体育运动作为新时期一种新型的体育教学模式,其倡导体育课程教学应走出课堂,到大自然中去进行体育锻炼,对课堂教学与课余训练之间的结合起着有效的推动作用。为此,高职院校应在体育教学中积极引入阳光体育运动相关教学理念和方式、方法,以促进本院校体育教学创新改革的实现。首先,高职院校要针对阳光体育运动设定明确的活动目标以“争优达标、强身健体”为目标引导,在激发学生体育锻炼兴趣的同时促进体育锻炼功能的发挥,实现促进学生身体素质提升的目的。其次,高职院校应加强对阳光体育运动的管理,以学校领导、相关体育行政部门来牵头,依照阳光体育运动相关管理办法规定,来进行活动的统一部署。切实保障体育活动的有序开展。最后,要以《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作为依据,结合学生的体质情况,围绕课堂教学目标要求,开展具有针对性的阳光体育活动。

【参考文献】

[1]徐皓伦.高职高专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形式和内容研究[J/OL].当代体育科技,2015,5(15).

[2]付鹏.高职院校体育一体化教学模式分析与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5(18).

[责任编辑:张涛]endprint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企业观点,与【名品家电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仅供读者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名品家电网】刊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新闻纠错: lwl#youngchina.cn

关键词: 体育 运动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