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钢琴演绎人生的艺术家

2017年09月14日 08:43来源于:海峡科技与产业

王硕++刘岩松+舒鹏

音乐,可以陶冶情操;音乐,可以启迪智慧;能够让音乐陪伴一生,把音乐当成终生事业,是一种幸福。而将钢琴音乐视为生命的艺术家——朱雅芬老师,正是拥有这种幸福的人。今天,我们有幸走近这位培养了世界著名钢琴家郎朗的钢琴演奏家和教育家,领略她独有的教育风格和对音乐特殊的情感。

记者:朱老师您好,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采访,作为我国著名的钢琴演奏家和教育家,您介绍一下自己的音乐之路是从何时开始的?

朱雅芬:我的父亲是一位业余音乐爱好者,从小就培养我们欣赏古典音乐,家里还经常放古典音乐的唱片,当时家里经济条件比较好,学术气氛也很浓。我有机会在幼儿园期间就开始学琴,我记得当时,我和我的两个妹妹,因为都仅相差一岁,所以还一起在幼儿园表演了六手联弹。

另一方面,在上海,受到当时环境的影响,我有很多机会听到音乐,特别是在二战期间,欧洲的很多音乐家来到上海,其中有意大利的、德国的、俄罗斯的、还有犹太人音乐家,各种音乐活动非常活跃,使我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上中学的时候,由于家庭条件不如以前,不能再请钢琴老师教我们,想学钢琴,就只能自己摸索。中学毕业以后,我本打算考音乐学院,但是因为当时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困难,所以没有考,而是进入了当时我父亲任教的一个大学去学习。

在大学学了两年以后,我还是割舍不下对钢琴的爱好,所以下决心并很顺利的考到了上海音乐学院。当时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我就在校外打工维持学业,教小孩弹琴,给歌唱家弹伴奏,教小孩文化课,几乎什么都干,就这样半工半读到毕业。

大学毕业后,正是建国初期,我参加了文化部组织的中国艺术团,接连三次到欧洲十几个国家访问演出。回国以后,由于当时辽宁省工作需要,我就到了沈阳辽宁省歌剧院,乐团工作。文化大革命以后,我转到沈阳音乐学院,直到退休后来到北京,在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又教学十多年。一直到现在,我还经常在社会上参加各种钢琴教学活动。

我很幸运选择钢琴作为我的终身事业,这是我最热爱的工作,我的音乐人生是很丰富的,也是非常快乐的。

记者:钢琴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技术,那么,要学好钢琴到底难不难呢?

人们将钢琴称为乐器之王,可见对其技术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那么一个人要学习钢琴,除了老师的指导,自身还要具备哪些素质?

朱雅芬:我觉得学习钢琴首先要非常热爱音乐、热爱钢琴。钢琴是一件很难的乐器,如果你没有热爱的话,就无法克服一路上会遇到的各种困难,既不能坚持学好钢琴,更不可能真正体会到音乐的美。另外,思想必须专注,肯动脑子,勇于克服困难,有坚持力。有的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一些困难就放弃了,以后还非常后悔。所以说,即使你将来不准备搞专业,也要坚持学几年,学到钢琴的基本知识和能力,这样的话,你的一生会在多方面受益。当然,如果要往专业方向发展,那更要有一定的天赋和才能,而且有长远的决心、意志和毅力。此外,一定要把学习钢琴作为全面教育成长的一部分,在学习钢琴的同时,重视文化素养的提高,要有对文化、艺术,知识全面的学习兴趣和追求。

记者:学习钢琴首先要热爱音乐,但是现在很多学习钢琴的孩子并不真正喜欢音乐,他們学习的过程中包含了太多的名利因素。

对于目前很多家长都不惜花重金为了孩子学习钢琴等特长,只为孩子能够考级,给学习成绩加分,对此,您有哪些感触?

朱雅芬:我觉得考级制度,它的初衷是非常好的,开始的意图是积极的,使得学琴的青少年得到演奏的锻炼,而且学习的更加规范化,推动全社会钢琴的教育。国外也有不同的考级系统。但社会上的某一些浮夸,追求急功近利,也影响到了考级,比如说考级为了升学、加分,为了一种虚荣,跟别人攀比,为了争取拿到一张高级别的证书,一味地跳级,这都是经常发生的事。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种种压力下,很难说还有什么真正的兴趣和爱好了。有些孩子学钢琴是为了证书,证书一到手,再也不想弹琴了,那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

另外,有一些组织考级的机构,为了商业利益,为了增加收入,也会出现不坚持原则的情况,更使考级变了味。近年来,虽然有一些好转,但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我们的考级制度,只要能够回到最初建立时的初衷,正确认识考级的意义,就能够成为鼓励广大青少年学习音乐、推动社会钢琴教育的正面力量。

记者:您作为国际著名钢琴家郎朗的第一位老师,也是教他时间最长的一位老师,您觉得郎朗在音乐方面,最大的优点是什么?

朱雅芬:郎朗是位难得的天才,他热爱钢琴,而且决心要弹好钢琴,非常的勤奋。从幼小的时候,他就目标非常明确,他刚到我家里时还不到四岁,就跟我说,他要当一名大钢琴家,一定要学好钢琴,确实他以后一直向自己这个目标走,这是很不平常的。那么小的孩子,从幼年时期有了这种想法,能够跨过以后所遇到的困难和曲折,坚持往前走。

他对音乐的热爱是发自内心的,他的演奏不但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而且充满个性和独到的艺术创造。

作为国际最顶级的钢琴家,近年来,他每年在世界各地要演一百多场音乐会,还有很多其他的教学活动、公益活动,但是不论是在音乐厅开音乐会也好,或者在露天广场、群众场合也罢,他始终同样地热情饱满,充满了音乐的想象和激情,他的演出给人们带来了快乐、传递阳光和活力,在世界范围内推动了钢琴音乐的发展。

为了推广古典音乐,使古典音乐接近普通群众,为大众所理解和喜欢,他走下音乐舞台,使古典和时尚相结合。他的思维很活跃,充满创新精神,永远在做新的探索,但同时,还是保持着最高的艺术水准,这是非常难得的。

他的心胸很开阔,有远大的视野,他所考虑的不只是弹好钢琴,更要能够担负一些社会责任。他以自己的音乐向世界上传递了中国的声音。作为联合国的和平使者,为世界人民的和平、友谊、音乐、教育做出贡献,他超越了一个钢琴家、一个音乐家所能做的。endprint

记者:一位伟大音乐家的成功培养,背后一定有一位伟大老师的全身心付出和努力。

郎朗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您的功劳是很大的,在培养郎朗过程中最深的体会是什么?。

朱雅芬:郎朗热爱音乐、热爱钢琴,这是他的天赋和才能的表现,面对这样一位学生,我首先想到的是,要保护他这方面难得的天才和品质,同时,为了长远的目标,也要给他打好坚实的基础,所以一开始,就要严格地要求他,使他的技术、音乐同步地提高。

谈到体会,我首先想到的是,作为一名老师,你必须了解自己的学生,要认识到他的才能和潜力,并为他铺设一条健康成长的最长远的路。

在教他的过程中,我在他父亲的配合和支持下,我们强调,不要追求眼前,不要过早地在社会上争取光环,不宣传所谓的“神童”、“小演奏家”,不攀比,不要为获奖而频频地参加比赛,不追求急功近利。因此他思想比较单纯,比较专注,一心想着学好钢琴,真正为钢琴、为音乐,实现他的长远目标。所以我认为,正确的思维和态度,是走向长远成功的重要保证。

郎朗九岁的时候,我已经教了他将近六年,他也取得了非常出众的成绩,应该说在沈阳已经总是第一的。我意识到,沈阳地区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让他继续留在沈阳,可能会延误朗朗这样一位天才学生的成长。是时候让他离开我,到更好的环境,去争取更多的机会和更好的发展。我和他父亲商量,决定让他到北京考到中央音乐学院,继续他的学业,并给他推荐了最好的老师。我体会到,作为老师,要尽量做到没有私心,一切为学生。从郎朗的成长,我深刻体会到,一位老师不一定能够完成一个天才成长的全过程,但是必须在你教他的那个特定阶段,要提供给他最好的教育和最必要的营养。所以郎朗的成长和今天的成功,应该说是得益于各位不同老师对他培养的结果。

郎朗不但是一位受到世界人民热爱的顶级钢琴家,年轻的钢琴大师,他的思维是很超前的,不断有新的创意。为了推广古典音乐,他尝试各种不同形式的跨界演出,和其他艺术家一起共同创造美好的音乐瞬间。他支持年轻的钢琴家、小提琴家、歌唱家、舞蹈家,他和爵士钢琴家、流行音乐歌唱家一起,使古典音乐扩展了新的表演形式和内容。他的这种创新精神,也是他才能的与众不同之处。作为他的老师,我觉得应该支持和鼓励他个性的发展,并且以宽容的心情,从学生的成长和他的创造性的活动中间,来接受新的启示,这对自己来说也是一种难得的学习和提高。

记者:我们知道,您曾多次在全国及国际钢琴比赛中担任评委,对参赛人员,您的评判标准是哪些?

朱雅芬:多年来,我参加了很多国内外的比赛,也观看了很多比赛的情况。我一直坚持的标准就是,对音乐的理解和表现是第一位的,包括对作品的风格,内容、特点的理解,以及能够充分表现音乐所必须具备的技术能力。

最精彩的是在不违反音乐内容下,有个性特点,独特的理解和音乐的创造力。不是千篇一律。而是有与众不同的音乐创意。但必须要在演奏上保持较高的艺术水准。

要防止技术和音乐分离,单纯的炫技,追求速度、力度,对音乐没有更多的想法。为了追求高分,超过自己能力去弹一些高难度的曲目,从音乐到技术都存在很多严重的缺失,这就更差了。而这些正是很多比赛中所存在的问题。

记者:对于当前怀揣音乐梦想的年轻人,您有哪些建议?

朱雅芬:首先要有一颗热爱音乐的心,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美丽的梦想,只有通过踏实的努力才能实现。另外,要在一位好老师的指导下,切实地刻苦努力,并准备迎接困难,不屈不挠,坚持往前走。

不要眼光短浅,不要急功近利,不要追求虚荣,要认识到艺术的道路是长远的、没有捷径,要乐于走一条艰苦而漫长的路。

当然,也不要单纯地关注专业的提高,更不要陶醉于琴键上的十个手指。要在丰富音乐知识的同时,重视全面文化知识以及思想品德的修养,这些,在年轻人的音乐人生成长中,都是不可缺少的。

记者:音乐梦想的实现不仅是个人的成功,也是一种人生的升华。

我们知道,音乐可以陶冶情操,尤其是钢琴演奏的音乐,时而震撼人心,时而优美动听,您对音乐的理解是怎样的?

朱雅芬:自从有人类,就有音乐,音乐是人的天性,也是人最美好本质的一种表现。人的喜怒哀乐,往往通过音乐得到最深刻、由衷的表达。音乐作为人类的共同语言,使人民之间得到沟通,并且增进彼此间的相互理解。音乐艺术也是最纯真的一种心灵之间的交流。

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又以自己独特的语言,使世界音乐艺术的苍天大树更加繁茂,更加多彩,使音乐在永不停留的长河中永远充满新的创造和活力。

音乐是一个国家文化的重要部分,我们要重视和推动我国钢琴音乐的发展。钢琴是西方的艺术,如何在传统和民族的基础上,吸收西方技术和现代的因素,使中国的文化艺术、中国特色的钢琴音乐,更好地融入世界音乐文化的巨大宝库,绽放出我们民族的光彩。

作为一个音乐工作者、钢琴家、钢琴教师,我们所从事的事业是非常幸福的,我们可以做的工作是永无止境的。

作者简介

朱雅芬:著名的钢琴家,教育家,1954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1953年至1956年 参加由中央文化部组织的艺术团赴欧洲10余国访问演出;1956年到辽宁省歌舞团,歌剧院任独奏演员;1978年调沈阳音乐学院钢琴系任教,担任本科及研究生的教学;1981年至1986年任钢琴系主任。多次在全国及国际比賽中担任评委。她所录制的教学录像带《儿童钢琴讲座》,翻译的《钢琴踏板法指导》(美国钢琴家约瑟夫.班诺维茨著)由各地著名出版社出版。1991年至1992年,及1998年,应邀到美国七所音乐学院讲学及演奏,介绍中国钢琴音乐及中国钢琴教育,获得极大成功。1994年由美国传记研究院列入《5000位世界名人录》,2002年入选英国剑桥世界传记中心的《2000位二十世纪杰出音乐家》。近年来,她应邀到全国各地举办大师班及教师培训班,受到很大欢迎。2013年,全国钢琴学会授予“中国钢琴艺术杰出贡献奖”。endprint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企业观点,与【名品家电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仅供读者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名品家电网】刊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新闻纠错: lwl#youngchina.cn

关键词: 郎朗 光彩 钢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