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纪委“选官”政策变化揭秘

2017年08月07日 07:27来源于:报刊荟萃·非常关注

解密中组部如何选官员

独孤九段

近日,中央办公厅印发了一个很重要的文件,里面包含了关于省(自治区、直辖市)纪委书记、副书记,中央纪委派驻纪检组长、副组长,中管企业纪委书记、副书记的提名考察办法。这是纪律检查体制改革的一个重大举措。这次人事提名考察办法,对充实纪委书记的“监督责任”也大有裨益。

问题一:反腐节奏慢下来了吗

从普通百姓的直观上,以前是每周末都会翘首以盼,而且一般都不会令人失望,但今年开始,似乎“大老虎”落马节奏明显不如去年了。但笔者觉得,反腐的一个重要表征,当然是打贪官,但反腐绝对不止于此,反腐是手段,背后更大的任务是党风廉政建设,要开辟一个风清气正的官场新秩序,所以,除了反腐,中纪委还要管作风建设,除了严重违法违纪之外,还有更大数量的党内通报批评、警告等党纪处分,这些都是在“治标”。

问题二:现有纪检体制机制的问题

持续两年的反腐同样暴露了以往体制机制的一些弊端。比如,各级纪检机关查办案件时,受到的牵制还比较多,一下地方办案,各处递条子、打招呼、匿名电话威胁等等,都时有碰到,都怕因为反腐影响形象和发展,所以就千方百计压案不办、瞒案不报。各级纪委对同级党委的监督顾忌太多,都在同一个锅台里吃饭,“给个面子,大哥!”

所以会出现一些地方纪委、派驻机构,很少发现和报告同级党委问题。根子上就在于纪委书记的提名考察权没有牢牢把在上级纪委和组织部门的手里。

笔者翻了一下历史。在上世纪90年代,地方党委的纪委书记一般都由省委副书记兼任,在常委班子里排名靠前,一般都在前五。但后来因为精简班子,副书记名额压缩,一般都是一个省委书记,配两个副书记(省长和兼职副书记),所以,纪委书记的常委排序就往后靠了,一般都是掉出前五位。这次纪检体制改革中,也有专家提议,要把纪委书记的排名往前靠,也是为增加纪委书记在党委班子里的话语权。至于省级纪委书记的任命,省委书记的意见往往能起到非常大甚至决定性的作用。因为纪委书记能干到63岁,比普通副省级干部的60岁退休年限要多3年,所以,纪委书记一般会成为本省到点副省级干部继续“服役”的一个新岗位,而人选,由本省组织部长、政法委书记转任居多。

问题三:怎么改

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表述就是:强化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领导,各级纪委书记、副书记的提名和考察以上级纪委会同组织部门为主。

很明显,就是把地方同级党委在纪委书记岗位上的人事权给没收了,目的就是增强纪委监督权的相对独立性和权威性。

这从十八大以来,纪检系统频繁的人事调度可以得到佐证。

统计发现十八大以来,有11个省市自治区的纪委书记换人。在这11个纪委书记中,仅重庆市委常委、纪委书记徐松南和福建省委常委、纪委书记倪岳峰看起来是从本省提拔。而其他9名纪委书记,都是从别的岗位调任,也是与现有岗位毫无工作交集。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纪委书记(纪检组长)用人权已经开始“上交”。

但这是不是意味着,纪委已经形成了坊间传说的“垂直领导系统”了呢?当然不是。相比于海关、税务等真正垂直领导系统,纪委书记(纪检组长)的产生,不会是本系统封闭的循环,用标准的表达是,“双重领导制”——既受上级纪委领导,也受同级党委领导。

从这11名纪委书记和7名纪检组长的履历看,有出自中央机关的,有来自地方政府的,有在中央、地方多岗位历练的,也有长期在基层一步步干起来的,这也印证了三个《提名考察办法》的提法:“始终把纪委书记、副书记放在党的干部队伍‘大池子里……坚持五湖四海,从纪检系统内和系统外选拔优秀人才。决不能形成自我封闭的小循环。”

(摘自海外网2015.4.29)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企业观点,与【名品家电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仅供读者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名品家电网】刊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新闻纠错: lwl#youngchina.cn

关键词: 文章 纪委 党委